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巍巍井冈山脚下、在富饶的吉泰盆地之腹,有一个发展中的小县,这里既得名于“地产嘉禾,和气所生;天赐佳名,吉泰祥和”,还因世世代代为中国粮仓而闻名,更因享有“乌鸡之乡”美誉而著称。这里,就是江西省泰和县。
近几年泰和县的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同样,这里的扶贫开发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五”期间,因其成绩显著而得到各方首肯,并被吉安市扶贫办推荐为江西省“十五”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
一个扶贫开发的“面上县”(即扶贫开发非重点县),项目不多、资金不够,却能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那么,他们有何高招呢?近日,记者带着种种疑问来到了这片热土探访,采撷了几朵浪花。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带好自己的队伍一直是扶贫系统的难题,在这方面,泰和县扶贫办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据孙传培副主任介绍,凭心而论,他们原来也很重视队伍管理,也曾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原因究竟出在哪里呢?从去年起,他们开始积极探索机关内部管理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尝试从人管人向制度管人转变,他们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从今年起,又设立年度考勤奖,对全办人员每天进行两次考勤,全年的出勤情况与考勤激励直接挂钩。同时,设立人员去向指示牌,坐班、出外、下乡、请假一目了然。由于主要领导能模范带头,干部职工都能一一认识、共同遵守,机关作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岗位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得到了彻底扭转,机关内部管理井然有序,队伍的凝聚力加强了,战斗力提高了。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源节流,扶贫办领导们经过商议,决定从规范公务接待上作文章。他们设立了内部食堂,所有来宾一律在食堂接待。为此,他们订立了《机关内部食堂管理办法》,除聘请了一名专职炊事员外,其余杂事诸如买菜、洗菜、切菜等一律由全办干部职工轮流值日,共同完成。这次记者在食堂就餐就刚好遇上司机罗师傅值班,端茶上菜,他是忙得不亦乐乎。这种做法既给大家带来工作上的愉悦,更使大家融洽一心,增进了交流。一年下来,仅公务接待一项就节省了3万余元,同时,干净卫生的环境、可口的饭菜也博得了客人们的一致称赞。
2004年,在兴办上田扶贫开发科技示范基地时,遇到了资金困难,怎么办?靠大家!全办干部职工在郭建英主任的带动下,迅速行动起来,你一千我五百,多方募集,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筹措到了一百二十万元,同时,为节省资金,郭建英主任还带领全办职工,自带盒饭,在基地种菜种树,保证了示范基地的良性运行。如今的基地已拥有100亩水面、100亩耕地,100亩森林,水面鱼儿跳跃、地上牛羊成群,一派勃勃生机。原吉安市扶贫办主任章青山深有感触地说:“人心齐,泰山移。大家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这样的队伍怎么会没有战斗力呢?”
产业扶贫才能富民
泰和是一个农业大县,草食畜禽业一直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泰和县扶贫办因地制宜,针对山区草食丰富的特点,克服了项目少资金不足的困难,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120万元,在新池村建起一个占地200亩的种草养鹅养牛示范基地,采取“统一孵化,分散饲养,合同供销,鹅苗补贴”的办法,连续几年推广种草饲养四川白鹅,孵化鹅苗发给贫困农户,10元鹅苗费,农民只需承担4元。由于增收效果明显,周期短、见效快,很快便引起了贫困户的浓厚兴趣,40000羽鹅苗很快就发售一空,最高峰时全县饲养白鹅达到了6万羽。养鹅农户基本实现了饲养一只鹅,增收20元的目标。
虽然由于禽流感的肆虐,种草养鹅项目最终不得不停下来,但成功的经验却让扶贫人大受鼓舞:产业扶贫,才能够富民!于是,他们以基地为依托,紧紧围绕着产业做文章,从去年以来,上田科技示范基地又饲养了母猪30头,肉猪150头,乌鸡3000羽,水库出售淡水鱼5000公斤,基地初具规模,经济效益日显,辐射带动了周边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此,泰和县扶贫办还拟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提升基地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力争基地建设上档次、上规模、出效益。
民心工程聚民心
泰和县的重点贫困村也无一例外地分布在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的地区,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在扶贫期内最大限度地改变贫困村的面貌呢?经过认真的调查和科学的决策,他们选准突破口,积极谋划民心工程,其中沼气建设和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堪称样板。
在沼气建设上,泰和县坚持覆盖重点乡的基本做法,奉行“五统一分”的原则来实施,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统一实施、统一采购材料、统一施工队伍、统一自筹资金标准、统一验收,分户实施。他们结合农村的实际、没有简单地把建设资金一分了事,也不一昧地要求群众投工投劳,而是改资金补贴为实物补贴的作法,组织了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统一施工建设。每个沼气池建设成本800元,贫困村农民只要能自筹360元,就立刻可以开工建设,同时,还能免费接受到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这种推陈出新的扶贫新举措,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深受贫困户好评,因而深入人心,被贫困农民们赞为“实事工程”、“民心工程”。
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泰和县“民心工程”结出了硕果,数年来他们总计为贫困村建设沼气池1583座,安装“户户通”自来水722套,受益农户达1900户。在扶贫战线同志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下,泰和县这片红色的热土正在焕发出蓬勃生机。
[责任编辑:卢林仁]
近几年泰和县的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同样,这里的扶贫开发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五”期间,因其成绩显著而得到各方首肯,并被吉安市扶贫办推荐为江西省“十五”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
一个扶贫开发的“面上县”(即扶贫开发非重点县),项目不多、资金不够,却能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那么,他们有何高招呢?近日,记者带着种种疑问来到了这片热土探访,采撷了几朵浪花。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带好自己的队伍一直是扶贫系统的难题,在这方面,泰和县扶贫办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据孙传培副主任介绍,凭心而论,他们原来也很重视队伍管理,也曾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原因究竟出在哪里呢?从去年起,他们开始积极探索机关内部管理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尝试从人管人向制度管人转变,他们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从今年起,又设立年度考勤奖,对全办人员每天进行两次考勤,全年的出勤情况与考勤激励直接挂钩。同时,设立人员去向指示牌,坐班、出外、下乡、请假一目了然。由于主要领导能模范带头,干部职工都能一一认识、共同遵守,机关作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岗位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得到了彻底扭转,机关内部管理井然有序,队伍的凝聚力加强了,战斗力提高了。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源节流,扶贫办领导们经过商议,决定从规范公务接待上作文章。他们设立了内部食堂,所有来宾一律在食堂接待。为此,他们订立了《机关内部食堂管理办法》,除聘请了一名专职炊事员外,其余杂事诸如买菜、洗菜、切菜等一律由全办干部职工轮流值日,共同完成。这次记者在食堂就餐就刚好遇上司机罗师傅值班,端茶上菜,他是忙得不亦乐乎。这种做法既给大家带来工作上的愉悦,更使大家融洽一心,增进了交流。一年下来,仅公务接待一项就节省了3万余元,同时,干净卫生的环境、可口的饭菜也博得了客人们的一致称赞。
2004年,在兴办上田扶贫开发科技示范基地时,遇到了资金困难,怎么办?靠大家!全办干部职工在郭建英主任的带动下,迅速行动起来,你一千我五百,多方募集,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筹措到了一百二十万元,同时,为节省资金,郭建英主任还带领全办职工,自带盒饭,在基地种菜种树,保证了示范基地的良性运行。如今的基地已拥有100亩水面、100亩耕地,100亩森林,水面鱼儿跳跃、地上牛羊成群,一派勃勃生机。原吉安市扶贫办主任章青山深有感触地说:“人心齐,泰山移。大家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这样的队伍怎么会没有战斗力呢?”
产业扶贫才能富民
泰和是一个农业大县,草食畜禽业一直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泰和县扶贫办因地制宜,针对山区草食丰富的特点,克服了项目少资金不足的困难,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120万元,在新池村建起一个占地200亩的种草养鹅养牛示范基地,采取“统一孵化,分散饲养,合同供销,鹅苗补贴”的办法,连续几年推广种草饲养四川白鹅,孵化鹅苗发给贫困农户,10元鹅苗费,农民只需承担4元。由于增收效果明显,周期短、见效快,很快便引起了贫困户的浓厚兴趣,40000羽鹅苗很快就发售一空,最高峰时全县饲养白鹅达到了6万羽。养鹅农户基本实现了饲养一只鹅,增收20元的目标。
虽然由于禽流感的肆虐,种草养鹅项目最终不得不停下来,但成功的经验却让扶贫人大受鼓舞:产业扶贫,才能够富民!于是,他们以基地为依托,紧紧围绕着产业做文章,从去年以来,上田科技示范基地又饲养了母猪30头,肉猪150头,乌鸡3000羽,水库出售淡水鱼5000公斤,基地初具规模,经济效益日显,辐射带动了周边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此,泰和县扶贫办还拟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提升基地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力争基地建设上档次、上规模、出效益。
民心工程聚民心
泰和县的重点贫困村也无一例外地分布在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的地区,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在扶贫期内最大限度地改变贫困村的面貌呢?经过认真的调查和科学的决策,他们选准突破口,积极谋划民心工程,其中沼气建设和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堪称样板。
在沼气建设上,泰和县坚持覆盖重点乡的基本做法,奉行“五统一分”的原则来实施,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统一实施、统一采购材料、统一施工队伍、统一自筹资金标准、统一验收,分户实施。他们结合农村的实际、没有简单地把建设资金一分了事,也不一昧地要求群众投工投劳,而是改资金补贴为实物补贴的作法,组织了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统一施工建设。每个沼气池建设成本800元,贫困村农民只要能自筹360元,就立刻可以开工建设,同时,还能免费接受到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这种推陈出新的扶贫新举措,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深受贫困户好评,因而深入人心,被贫困农民们赞为“实事工程”、“民心工程”。
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泰和县“民心工程”结出了硕果,数年来他们总计为贫困村建设沼气池1583座,安装“户户通”自来水722套,受益农户达1900户。在扶贫战线同志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下,泰和县这片红色的热土正在焕发出蓬勃生机。
[责任编辑:卢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