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创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之路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zhu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人语
  本篇为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系列报道之二。金坛虽然地处苏南,但经济并不十分富裕。在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他们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之路。江苏省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专家组认为,金坛市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素质普遍提升,素质教育特色鲜明,城乡教育呈现均衡。金坛人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们创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之路的实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生动的诠释。
  
  上篇:金坛叙事
  
  1 去城里上班
  陈慧是洮西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她在这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岗位上已经勤勤恳恳工作了十几年。城里人喜欢把教师比作“园丁”,而陈慧们觉得这样说太矫情,很实在地把自己比作“庄稼汉”。对陈慧来说,教室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让田里的秧苗——自己的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是自己最大的职责和最值得欣慰的事。凭着这样的对教育的朴素情感和责任心,陈慧尽心尽力地耕耘了十几年,逐渐地成长为学校的一名教学骨干。然而陈慧很清楚自己与城里教师的差距,这几年来,风起云涌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从城里吹来的教育教学思想新风,包括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使用,这些都一度让陈慧觉得无所适从。什么样的教育是理想的优质教育?怎样让自己的学生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陈慧迫切地想得到答案。
  机会终于让她等到了。2007年秋学期,金坛市正式开始实施百名城乡教师对口交流工程,50名城区优秀教师和50名农村骨干教师作对口交流,陈慧成为其中的一员,带着一点诚惶诚恐的不安,同时还有一点破釜沉舟的坚决,在城区河滨小学开始了自己为期一年的去城里上班的经历。一年下来,通过全方位地参与河滨小学的教科研活动,通过与城区教师的零距离交流、学习,陈慧得以真切地感受到现代化教育的工作方式,加深了自己对教育教学尤其是对优质教育的理解。而陈慧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要回到自己农村的洮西小学,将自己的收获落实为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行动。
  在农村老师进城上班的同时,城里一些骨干老师的脚步也开始走向农村。就在陈慧去城里上班的这一年,洮西小学这座“小庙”迎来了“常州市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常州市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河滨小学的杨金华老师——这尊“大菩萨”。与以往的城里教师短期下乡支教不同,这次杨老师是一门心思地在这里扎下了营盘,不但承担了一个班课务,还主动地为全校英语老师上示范课,为学校的教研活动出谋划策,带领一批青年教师共同搞课题研究。洮西小学的老师感慨道:“这哪里是送来一个教师,简直就是送来了一个教育智慧背囊。”
  金坛的百名城乡教师对口交流工程还将继续开展下去,他们的计划是用4年时间,使市区青年优秀教师普遍到农村学校交流一年,同时安排农村学校教师到对应的市区学校学习交流,以此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确保交流的质量,金坛市还专门成立交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教师交流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监督;教育局每年对交流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交流一年且考核合格的教师,在评先评优、年度考核及晋升职务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教师对口交流工程只是金坛致力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缩影。金坛人始终将人才看作立教之本、强教之基,始终将优秀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因而,教育的均衡发展,在金坛人看来首先就是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让农村学校与城里学校一样拥有优质教育资源。于是,金坛制定了“在持续发展重点学校现代化办学的基础上,特别加大向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倾斜力度”的具体实施计划,以此来推进金坛教育跨越式高位均衡化发展。
  
  2 “创建”消灭“薄弱”
  
  金坛市建昌小学的历史可以一直上溯到遥远的1939年,在金坛市,算是小有名气了,甚至在全省的范围内,也都有一定的知名度。70年来,建昌小学承载着为家乡树人育才的殷切期待,也曾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然而,新世纪以来,当建昌小学带着她厚重的历史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的时候,却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2007年暑假进行内部设施改造之前。学校已经有10余年未有大的投入,教学设施少且落后,教师办公条件差,学生课桌凳破旧,水电系统老化,护栏等防护设施不到位……另一方面的落后更加严重: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无法形成真正的办学特色:学校管理模式陈旧,过程管理不够,部门执行力有待加强;教科研工作相对滞后,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层次不高,各层面主动发展的程度不平衡……所有这些,让曾经是当地人骄傲的建昌小学成为一所不折不扣的薄弱学校。
  2007年,建昌小学响应金坛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以创建消灭薄弱学校的战略思路,开始启动了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的工程。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投入100多万元改造硬件设施:建成塑胶跑道田径场,添置室外乒乓球台等体育活动设施:在常州示范图书馆的基础上,扩大图书馆规模,建设“书香苑”,争创省级示范图书馆;完成数码校园建设,添置网络教室和各种多媒体教学系统;更新、改造、新建校舍。学校还积极改造校园环境,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建设“水乡文化长廊”,展示独有的水乡文化;开展主题文化布置;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评比活动;改造部分校园绿化景点,使之更富人性化和育人功效。同时,学校还致力于创新管理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星级评价”管理制度,实行校级骨干教师、学科首席教师评选制度等。另外,学校还注重强化校本特色,追求有效科研,扎实推进课改,健全质量体系……所有这些,使建昌小学借助创建“实小”的契机,成功开始了新一轮的良性发展,踏上了学校的复兴之路。
  建昌小学的创建之路很好地体现了金坛教育以创建示范性、实验性学校为抓手,消灭薄弱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金坛人深知,仅有城区的几所重点学校,是谈不上整个区域的均衡发展的,“一俊不足以遮百丑”。只有在继续发展原有的优质学校的基础上,消灭所谓“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扩大优质学校比例,使区域范围内各所学校百花齐放,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目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创建与发展。金坛市共有四星级高中2所,三星级高中3所,100%的高中阶段学生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有省级示范初中17所,省级实小22所,这些确保了80%以上的初中生和小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金坛教育的高位均衡,就在这些优质学校的数量中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
  
  3 学有所教
  
  2008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金坛市西旸小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家长,说他们特殊是因为这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春节即将来临,他们陆续从外地 赶回家里,今天是来参加为他们的孩子举行的“留守儿童迎新年联欢会”的。学校经过精心组织,在100多名留守儿童当中,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了10多个节目,让留守儿童的父母一起与孩子分享成功的快乐。一位家长怀着感激之情告诉记者:“虽然我们常年在外,对孩子关心不够,但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既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孩子在学校里学有专长,健康成长,又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对我们孩子的特别关照,使我们这些长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们更放心、更安心了。”
  西旸小学地处茅山脚下,目前就读的51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150多个,占了总人数的30%。这些孩子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西旸小学采取了包括开展留守儿童联欢会、留守儿童家长茶话会、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辅导讲座等措施,还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课题研究小组,重点研究留守儿童发展问题。
  西旸小学所面对的问题并非孤例。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类似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金坛人的做法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论学生的父母是否在身边,不论学生来自哪里,不论学生家庭状况如何,真正做到学有所教,不让一个适龄儿童掉队。
  2006年,金坛市出台《金坛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的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教育救助工程,努力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仅在2006年,金坛市就投入320多万元,解决了2000多名贫困生的上学问题。同时金坛还积极拓宽资助资金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捐助教育救助事业,使帮困救学在金坛蔚然成风。
  对适龄流动儿童少年上学问题,金坛则坚持“外地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享受本地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同等待遇”原则,公办学校全面接纳外来务工子弟入学,接纳率达100%,还对部分接受流动儿童少年较多的学校进行了奖励。目前金坛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流动人口子女约占该学段学生总数的16.6%。
  金坛市还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就学权利。一直以来,金坛全市智障儿童少年均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聋哑儿童在常州聋哑学校就读,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6%。2007年,金坛市投入300万元对刚撤并的原涑渎中学进行改造,筹办“金坛市启智学校”,负责全市智障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并于2008年9月面向全市招收智障儿童少年入学,为所有在校学生提供免费教育。
  
  4 校校有“特色”
  走在金坛市河滨小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张贴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强化书法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等醒目标语,橱窗里展出的是学生的优秀写字作业,教学楼走廊墙壁上则是历代书法大家的碑帖、手迹以及学生优秀书法作品。在河滨小学,学生除了每周一节写字课外,每天还有一节20分钟的“天天练”时间,书法教育成为每天都要进行的“常规项目”。对于写字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学校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开设软、硬笔兴趣培训,让这些学生在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导下进一步发展特长。河滨小学的教师则每周必须完成“三二一”的练字计划,即一周练习3页毛笔字、2页钢笔字和100个粉笔字,学校指定专人批阅和记载,并在学期末评出写字先进个人予以表彰。这一切都显示出河滨小学作为有着十几年传统的书法特色学校的个性。虽然写字书法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并且已颇有成就,河滨小学的目标却十分现实:书法教育并不是要培养书法家,而是争取通过抓写字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十几年来,河滨小学坚持以写字教育为突破点,扎实推进学校素质化教育进程,实现了学校办学内涵的提升。
  金坛人很清楚,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能局限于创造一流的办学条件的层面。定位于更高水平的均衡,金坛教育将目光专注于学校的内涵建设上。以河滨小学的书法教育为代表,金坛市各学校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以开发校本课程为切入点,办特色教育,打造教育品牌,探索各自的内涵发展之路。
  金坛市明珍实验学校以民族文化滋养现代教育,坚持开展“阅读经典,品味古文化”,让每个孩子诵读经典古诗文,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争做小笛手,感受笛子文化”,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精妙;“明珍盘龙舞动未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舞龙的乐趣,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感受龙文化的独特意蕴。金城镇中心小学致力于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通过主题图书馆建设,编写主题学习丛书等做法,改造语文教学,以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白塔小学结合自身特点,充分把握“中国刻纸之乡”的优势,努力挖掘地方资源,积极开设学生剪、刻纸课程,扎实开展兴趣培训,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上屡获殊荣。另外,建昌小学立足水乡背景的“水乡大课堂”,华罗庚实验学校的“数学文化节”,尧塘小学的“走进花木”,茅麓中学的茶文化,西肠小学的“唱响校园”,金城中心小学的“好玩数学”,华城小学的“科技教育”等等,都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城乡学校百花争艳,办学特色精彩纷呈,这无疑成为金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最生动写照。
  
  5 家校之间的“互动”
  2007年1月9日这天早晨,六点钟还不到,岸头实验学校的部分学生家长便冒着寒风早早赶到学校,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晨练,开始一天的学校生活。在学校餐厅用过早餐后,已经陆陆续续有更多的家长赶到学校。等到七点刚过时,校园内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这些家长中,有爷爷、奶奶辈的,有特意请假从外地赶来的,更有父母同时到场的。他们特意赶到学校,为的是同一件事——参加学校的“家长开放周”活动。在学校的精心安排组织下,家长们井然有序地观摩了孩子们的晨读、卫生打扫、晨会,体验孩子在学校平凡的一天,感受孩子的成长。这其中,就有不少家长发出由衷的赞叹:“好啊,我那孩子,从前从未见他在家里洗过一次碗,扫过一次地。今后,还真不用为此担心犯愁了!”
  多年来,岸头实验学校坚持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使之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和亮点工作。通过开展该活动,将家长请入学校,让家长体验孩子的学习生活,体验学校的管理过程,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学校、家庭发展教育的合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华城实验小学则是通过办好家长学校的形式,积极促进家校互动。学校利用先进的信息教育资源,对家长进行电脑应用技能操作培训,每年举办一期,每期培训一个月。每次培训班开班前学校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家长学习情况调查表,来了解家长学习的需求。每次家长培训都有考勤,每期培训结束都要进行考核,那些学习认真、出勤好的学员还会被评为“优秀家 长学员”。华城小学的家长电脑培训班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吸引了众多家长的参与。家长电脑培训都是安排在晚上,不少家长是刚刚下班就赶来上课的,有些是告别了棋牌室走进了微机室。通过培训,家长们普遍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上网查找资料、保存资料,能申请邮箱、发送邮件,能用QQ、论坛等工具进行交流。这些不仅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密切了家校关系,同时还对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实现教育回报社会作了很好的尝试。
  积极开展家校互动,这是金坛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又一个特色。教育的发展、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包括家庭、社区、政府等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要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难题,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均衡化发展,就非得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参与不可。同时,良好的家校关系,本身便能为学校的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成为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6 研训一体化
  走进金坛市东环一路411号的大门,迎面看到的是金坛市第三中学的学校主楼,而进门左侧不远处的一座楼上。则挂着另外一块招牌一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2007年9月28日,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正式成立。之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教学研究室和市教师进修学校所属的分散的管理体制和职能分工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为此,金坛市教育局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要求,于2006年起开始调研论证,决定将原有的教研、科研、进修、电教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成立市教育研训中心。
  中心成立后搬进了三中的校园,与三中做起了邻居。至今三中的朱校长还“耿耿于怀”:“研训中心搬进来,我把学校最好的楼房提供给了他们。”研训中心的曹少华主任则笑着回应:“我们为三中提供了最好的研训人员和科研引领。”虽是戏谑之语,可研训中心搬进来后。三中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主动邀请中心研训人员到学校给教师做专题讲座。带领学校老师搞课题研究,主持教育沙龙等做法,使三中的教师队伍迅速成长,学校科研能力也得到显著增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对研训中心来说,也乐得有三中这样一所学校就近作为研训基地。两家已俨然成为同气连枝的共生体。
  像三中这样的研训基地,研训中心在全市范围内总共有14家。中心成立以来,便以“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致力于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提升。比如举办教育沙龙就是“研训一体化”下校本培训的一种有效措施。举办沙龙前,研训人员精心策划,从学校和教师两个不同层面,联系实际设计主题。而沙龙的过程,就是学习、探究和培训的过程。教师们在沙龙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问题越辩越明,对新课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专业成长,是“研训一体化”的又一做法。研训员在与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教师们懂得怎样选题、怎样撰写研究方案、怎样规范研究过程、怎样撰写结题报告,并就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这样就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带动起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行工作室引领是“研训一体化”另一个有效策略。建立“工作室”研训模式,充分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作为优质资源的作用,提高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辐射能力,引领更多教师的学习和发展。另外,还有教学反思式研训、合作对话式研训、专家引领式与示范式研训、菜单式研训、网络式研训等多种策略,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研训中心的曹主任曾很有感触地说:“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均衡发展,除了硬件要跟得上,最重要的就是抓师资。”近年来金坛人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努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尤其是07年开始“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来,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普遍提升,优质教师资源不断扩大,成就了金坛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7 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每一名金坛市第二中学的成员,在金坛都是有足够的理由感到骄傲的。近十几年来,二中先后获得了全国写字实验学校、常州市模范学校、金坛市名学校等数十项殊荣,师生数、校园面积均翻了两番。如今的二中跻身金坛最优质学校行列,拥有全市最大的办学规模,在当地已然成为了优质教育的代名词。
  2007年,金坛二中开始了学校第二个三年主动发展期。
  对于“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二中潘小本校长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三年主动发展规划”首先是一个学校对发展历程的一个反思的过程,在反思中总结学校现有的优势,同时在反思中找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按照这个思路,二中在制定新一轮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前,将学校目前发展所具备的优势总结为5点。第一是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务实、经验丰富的干部队伍,在教职工中具有较高威信,满意率高,这是学校今后发展的领导保证;其次是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善于合作的教师队伍,这为下一步的学校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第三个优势是学校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校本教研制度;第四个优势是学校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老百姓信得过,这使学校的主动发展具备了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最后一个是区位优势,二中是城西独有的一所上规模、有质量的初中校,紧挨学校的文萃新村居住着全市部分教师,是进城教师的首选学校。而二中总结的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则主要是教育观念还未能适应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水平不高,德育工作规划不够到位,学校管理尚未达到精细化,以及学校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等方面。
  按照潘校长的想法,“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还是一个前瞻与谋划的过程。经过反思,总结出优劣势后,学校便要在继续发挥优势,规避、解决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规划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在学校发展已到一定高度的现实下,学校的下一步发展不应再是规模的扩张,而要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师生素养上下功夫,走内涵发展之路。为此,二中在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确立了“走内涵发展之路,办现代精品学校”的学校发展方略,提出了“用规则守护校园,让文化提升内涵”的管理理念。通过坚守规则,保持学校的良好发展势头,继续发挥原有优势,包括健全有利于人发展的人事制度,改进“开放、共享、创新”的教学研究制度,完善“民主、规范、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通过提升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包括丰富以形成正确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样,学校的下一步发展既有了战略方向,又有具体措施;既保持了优势,又做好了解决制约因素的准备。
  难能可贵的是,“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并不仅仅是校长的事,还是全体教师的事。在制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金坛的校长们大都像潘校长一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广泛争取普通教师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让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规划的制定中来。学校还专门邀请已退休的老 教师也来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建言。这样一来,通过制订规划的过程,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加强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认同,把全校上下紧紧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全校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制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如今已普遍成为金坛各类学校发展的法宝。主动发展的实质,就是让学校在总结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找出学校下一步发展的生长点,科学地制定在其后三年发展的蓝图和步骤,同时做好应对各种具体困难的准备。在一轮接一轮的主动发展中,挖掘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学校优势不断发挥,问题逐个解决,人心不断凝聚,形成持续发展的局面。主动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科学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下篇:金坛经验
  
  本刊记者:
  在苏南地区,金坛经济上并不处于“领跑者”之列,却在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中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全省首批通过验收的34个县(市、区)之一,您认为是哪些力量推动了金坛教育的高速、高位发展?如果用“经验”来概括,金坛经验主要有哪些?
  李达(金坛市教育局局长):
  我认为金坛教育的高速、高位发展主要得益于人的力量。首先,金坛人历来重视教育,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诞生了唐代诗人戴叔伦、储光曦,明代医学家王肯堂,清代朴学宗师段玉裁,当代数学泰斗华罗庚等一大批名人。崇文尚学、尊师重教之风在这里世代传承,绵绵不绝,为我市教育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其次,金坛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科教兴市的第一发展战略,确立了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战略思想,在财政上舍得投入。2007年5月,我市明确提出年内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后,投入近四千万元作为创建专项经费,全年用于教育设备添置和项目建设及改造的经费达1.18亿元。再次,金坛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金坛厚实的人文背景、金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家长学校的有效开设,让金坛老百姓对教育有着更深的理解,对优质教育资源有着更迫切的需求。第四是我们有一大批敬业务实的老师,他们勇于争先,为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认真教学,作出了好榜样。近年来,涌现了英雄教师殷雪梅、全国劳模徐乐益、全国模范教师潘建明等许许多多师德楷模。
  创新体制、激活机制是我们的主要经验。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我们加强城乡教育统筹,“并”、“创”共举,通过合并实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创建实现改造薄弱学校。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实验小学26所,省级示范初中18所,优质学校比例近90%,最终达到“以创建消灭创建”,实现教育整体的优质化。二是切实提高优秀教师比例——我们以提高师德为核心,以增强师能为中心,通过挂职锻炼、走出国门、技能竞赛等举措,特别是城乡教师对口交流工程,成功实现了城乡教师共同发展。目前,我市优秀教师群体已达到教师总数的27%。其中拥有特级教师6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3名,常州市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325名。三是扎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协同发展。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率、夯实特长培训、建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举措,不断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目前,我市幼儿体操走出国门,器乐、舞蹈等艺术在全国比赛上摘金夺银,数学教育在“华杯赛”、“奥数赛”上大显身手,书法特色饮誉全国。
  
  本刊记者:
  区域高位均衡发展是金坛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您觉得金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教育公平是教育人共同的追求,高位均衡发展是不是意味着教育公平在金坛的大地上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李达:
  要说金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核心内容,我认为是义务教育阶段免费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性。正如温总理所说的“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在努力做到“六个一样”:一是校园环境一样美,每所学校都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是教学设施一样全,每所学校都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基本教育教学设施;三是公用经费一样多,农村学校要与城市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同一标准;四是教师素质一样好,城乡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要大体保持一致;五是管理水平一样高;六是人民群众一样满意。
  近年来,我市在追求教育公平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城乡统筹,实现一体化发展,逐步消灭了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健全教育救助体系,实现了对贫困学生实施救助的全面覆盖;出台规定,公办学校100%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并与本地儿童一视同仁;创办启智学校,有效保障智障少年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应该说,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进程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正如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国教授所说:“教育的均衡化是一种理想,终极目标永远不可能达到。因为不可能达到,才值得我们去追求,去为之奋斗。”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既不是平均化、一律化,也不是静态的、局部的。而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整体的、特色纷呈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我们将积极倡导学校在思想理念、规章制度、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学校的环境、学研氛围、校园活动等方面形成特色,全力打造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教育。进而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来提升办学品位,提升教学质量。
  
  本刊记者:
  通过省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评估,也就意味着金坛教育已经步入“后教育现代化”时期,在您的思想中,金坛教育当下和未来的教育愿景是什么?在追求新的教育理想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破解?
  李达:
  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本价值和方向。今天,金坛教育特别需要在新的起点上,按照这一要求审视和更新我们的教育理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理想。曾经读杨东平教授《中国需要新的教育理想》一文,深有同感:我们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野中,重新确定我们的坐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需要将“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一个基本的教育目标。因为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开发,而首先是人的发展,首先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造就一代身心健康、有道德、有情感、有文化归属和文化认同,能够自立于社会的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而培养更多的专家、提升经济和科技能力,是人的发展的一个后果,是水到渠成的事。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教育要实现从国家主义回归人本主义。明确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人的成长、幸福、快乐是重要的教育目的。要更加尊重学生的权利、保护学生的权益、体现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性。教育要实 现从精英主义转向大众主义。教育民主化的价值,源自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也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全民教育的价值之上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优先关注农村地区和弱势人群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性的最大化。
  在追求新的教育理想的过程中,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破解。现在,社会、家庭对教育高度关注,寄予着很高的期望,对学校教育提出了种种要求,有的近乎苛求。现在的教育,既要高质量,又要轻负担;既要讲均衡,又要求特色;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大投入;既要培养精英,又要面向大众;既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不能忽视学业成绩……面对现实中的诸多难题和矛盾,我们应该更多一些辩证性思维,少一些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机械性思维,注意找准尺度,搞好平衡,抓好结合,求得和谐,赢得发展。
  要破解这些难题,我想主要有四个着眼点:一是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着眼点,切实推进教育公平:二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着眼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的创新为着眼点,形成鲜明的区域教育特色和办学特色;四是以家长学校的建设为着眼点,大力营造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
  
  本刊记者:
  从2002年至今,您在教育局长任上已经行走了六个年头,您怎样理解“教育局长”这个角色的意义?在教育局长的角色担当过程中,您感受最深或感慨最多的是什么?
  李达:
  做了六年教育局长,我感到“教育局长”是个辛苦的职业,管理的人数多,事务多,花费的精力大,承担的责任大,面对的压力大。区域的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规划、学校设置、教育布局、课程改革、学校安全、教育经费筹措、人事安排、资源配置、义务教育普及提高、素质教育推进等等都要统筹兼顾。这六年我坚持扮演好几个角色。一是做好地方教育发展的决策者。根据国家各项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区域的特点,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我市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规划,努力让教育服务于我市事业发展之中,服务于我市人民群众;二是做一个教育资源的创造者。以一个行政官员的身份,积极主动地与政府各部门进行沟通,为教育争取应有的各种资源,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领导者。教育作为人类关注自我延续和发展的_项实践活动,它涉及到的问题和社会因素十分复杂,这就需要以敏锐的眼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去面对各种的教育问题和社会现象,协调内部各方面资源为教育所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不断引导区域教育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在教育局长的角色担当过程中,确实也有许多的感慨:
  第一,素质教育作为“理想教育”的代名词,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有学理上和实践上的确当性的。它对于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去创造、建构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去营造一种追求良好教育的社会心理氛围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展开,我们已经对体制、结构等外部因素着手进行改革,引导各类学校始终把质量与效益放在第一位,促使学校主动化、特色化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素质教育推进有时这么艰难,有些地方还流于形式和肤浅,还缺乏应有的生命力。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体制的科学化研究还必须加强,如何引导学生、家长、社会来科学的评价教育,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氛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二,随着我走进越来越多的学校,也结识越来越多的教师,看到他们敬业、忙碌的身影,我心中蕴积的一种情愫就越来越丰厚、越来越强烈,那就是我爱我的教师们!教师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最有教养、最为纯洁和最为善良的一个群体,也是我们社会中最大的知识群体。他们的劳动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关系着我们社会的安全、和谐,关系着每一个人生命的质素。虽然,我们的教师生存的状态还不够理想,待遇还没有达到丰裕的地步,但他们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让我深受感动,他们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让我欣慰和自豪。工作的六年中,我不断地为之呼吁和努力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待遇逐年提高,但我觉得这还很不够,我真诚地祝福教师,我也吁请一切有良知的人们关注教师,真诚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教师。让他们能够深切地感受社会的美好,我想这无疑会增强他们更高的服务社会的热情。
其他文献
[摘 要] “消元”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整个初高中的数学学习中,也是近几年中高考的命题热点,其地位不言而喻. 文章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征,针对七年级教学,就“消元”思维训练要达到的层次目标和日常教学抓手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消元;层次目标;教学抓手  时下,“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等教育理念和目标成了我们日常教学和教研的研讨主题.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直指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  人都有一个灵魂。只有把自己的灵魂安顿好,你才会安宁,也才能去想象和创造。否则,灵魂会到处游荡,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当代著名小说家奥尔罕·帕慕克所说:“在我的生命中,我一直都穿梭在混乱、麻烦、快速运转、嘈杂喧闹的世界中,我被生活的漩涡时而扔到这里,时而甩到那里,试图寻找开端、中途和结尾。”  但是,人的灵魂是怎么获得的?周国平先生作了最简洁、最明确的回答:“通过往事
九十年代初,江苏省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有一件家喻户晓的大事:引人注目的江苏省教委(92)22号文件《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同年12月,江苏省教委倡导的“江苏省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座谈会”在南通市召开(又称“南通会议”)。此后的十多年里,南通会议在江苏省十万中小学语文教师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苏语文教育改革的新起点。我以为南通会议有两点尤其珍贵:
苏版教材建设历时26年,涉及当时和其后历届厅领导的开明决策,涉及出版部门的诚意配合和大力支持,涉及全省各相关学科一大批优秀教师的全身心投入,涉及全国数百位一流学科专家的关爱和指点,也涉及我室各科教研人员的精心组织和策划等等。其中感人肺腑的事例数不胜数。在本文限定的字数内这些都无法一一细说,因此只能谨向所有为江苏教材作出贡献的专家、领导和老师深表谢意。  在现行规范下,教材编写要经过向教育部提请立项
[摘 要] 本文对初三数学总复习的相关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保证初三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有所提升,取得满意的成绩.  [关键词] 初三数学;总复习;策略;提高  中学总复习是学生备战中考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如何提升总复习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每一个毕业班教师所面临的严峻問题. 教师在针对初三数学总复习采取有效措施的时候,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案,让学生能够在
校长档案  李洪祥,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南京市“名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他倡导学校管理要走向生命自觉、文化自觉和知性自觉,在向自觉境界的迈进中,使教师、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学校也获得持续的进步与发展。    管理,向自觉的境界迈进    在学校管理中,我追求一种自觉的境界。  自觉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提供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强有力的内在动力。自觉是一种主动精神,在学校中,自觉实际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人物传记。主人公特里萨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哲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1950年罗马教皇批准,特里萨在印度加尔各答创建“仁爱传教修女会”,专门从事帮助穷人、病人和垂危者的工作,世界上许多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尽管她掌管着4亿多美金的资产,但她去世时,全部
课件出示: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师:谁来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  师:能说一说这句诗给了你什么启发吗?  生:……  师:你们体会得很好,这句诗语言精练,寓意深刻。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说的吗?  生:朱熹。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笑)我是猜出来的,因为我们今天要学习他的一首诗《观书有感》。  师:(微笑)猜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猜对了,这句诗是朱熹说的,那对他了解吗?  生:他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基石,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自上世纪70年代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至今已耕耘30多年,我一直坚守、秉持“你的思想是你语文教育的真正生命”的观点,不断实践且不懈追求“思想”其本质内涵是什么?最能代表语文教育生命的要义又是什么?我认为,披沙淘金,历久弥新的核心词依然是“能力”。从古代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到终身教育所提出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摘要]多练习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许多教师深信不疑。但事实上熟能未必生巧。成功的练习是需要条件的,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使练习真正发挥其作用。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练习的问题。  [关键词]指导性练习 集中式练习 分散性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许多教师对此深信不疑,并在教学工作中竭力通过让学生多做练习、反复训练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题海战术”由此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