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关键词: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科学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观已渗入我国现代教育各方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就指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文化知识的掌握、应用、交流、德育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化学素养主要在一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例如:空气是由氮气 、氧气、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氧气能供给呼吸、有助燃性。工业上主要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化学实验室里主要以分解过氧化氢、加热分解氯酸钾和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且氧气的量越多、浓度越大反应就越剧烈;广泛用于可燃物的燃烧、医疗急救、登山、潜水、航空航天等领域。2、形成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例如:分子指的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例如:化肥和农药。在粮食增产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一些环境问题。一方面化肥中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施入土壤后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引起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氮化物和硫化物气体排放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环境的污染。而化学农药本事就是有毒物质,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链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5)、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6)、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标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學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学中丰富多采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史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4、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5、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了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育时报》、《中学生学习报》等
关键词: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科学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观已渗入我国现代教育各方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就指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文化知识的掌握、应用、交流、德育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化学素养主要在一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例如:空气是由氮气 、氧气、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氧气能供给呼吸、有助燃性。工业上主要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化学实验室里主要以分解过氧化氢、加热分解氯酸钾和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且氧气的量越多、浓度越大反应就越剧烈;广泛用于可燃物的燃烧、医疗急救、登山、潜水、航空航天等领域。2、形成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例如:分子指的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例如:化肥和农药。在粮食增产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一些环境问题。一方面化肥中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施入土壤后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引起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氮化物和硫化物气体排放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环境的污染。而化学农药本事就是有毒物质,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链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5)、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6)、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标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學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学中丰富多采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史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4、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5、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了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育时报》、《中学生学习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