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伟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研讨会综述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诗伟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研讨会于2017年5月6日在江汉大学举行。来自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武汉作家协会、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单位的三十多名文艺评论家、学者和编辑与会,对这部长篇小说进行了题材、语言、结构和叙事技巧的多角度探讨和交流。
  一、作品的思想力度和深度
  小说《南方的秘密》出版后,其思想深度、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语言特色等都受到好评。湖北著名诗人、江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强从个人阅读感受层面出发,认为小说以生活原型为基础,对生活进行处理、加工和提炼,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肯定了《南方的秘密》是一本“一看就将人勾住”的好小说。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朱训集也认为,《南方的秘密》不但是一本能勾引起阅读兴趣的好书,还是作者吃透习总书记重要文艺思想、读透社会大书后呕心写出的具有思想力度和深度的佳作。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建华认为虽然此前文艺评论界已有学者研讨过《南方的秘密》,但这篇小说的“秘密”太多,可以从风俗史、方言史、政治史等多角度进行解密,而目前文学界像《南方的秘密》这样,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对社会进行探秘的文本太少,因此《南方的秘密》尤显可贵。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作家刘富道高度赞赏《南方的秘密》是政治与经济关系学的样本,作者在这篇小说里把中国社会特有的某些现象讲得很清楚,这是需要丰富的思想感悟和生活经验的,一般作家办不到。他更称赞这部长篇小说做到了三个“极致”:方言運用到了极致;大俗大雅对立的极致;思想深度的极致。从语言、艺术性和思想性三个方面,给予了《南方的秘密》充分的肯定。
  武汉大学文学院陈国恩教授也认为,近年来的小说缺乏引人深思的既深且锐的东西,《南方的秘密》却有这种东西,不仅好看,而且味浓,掩卷之后引人深思。他从小说的结构、语言和叙事手法上详细分析了《南方的秘密》的过人之处。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彭松乔教授的研究视角主要在于《南方的秘密》对主人公周大顺的塑造方面,他认为周大顺的形象符合《庄子》中对“畸人”的描写,通天道而不合世俗,是当代文学史人物之廊中极具特色的一个典型。全篇小说书写的历史有厚度,描写的人性有深度,反思的思想有高度,但也正因为思想太深刻,导致思想性方面使劲略过,部分情节充满空灵感,另外人物命运的牵引不够,少数情节可信度不高。
  二、作家的理性思考与语言表达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教授首先肯定了刘诗伟是一位有想法、有雄心、有胸怀的成熟作家,《南方的秘密》一书既具有社会文本的价值,也提供了哲理性的思考。同时他提出一个可供开放探讨的问题:近年来过于推崇方言写作,到底方言写作是不是表现地方文化特色的灵丹妙药?他个人并不认可方言文化过度自信,并建议《南方的秘密》如果想走向全国,应弱化方言特色。
  湖北省作家协会理论室主任、作家韩永明评价《南方的秘密》是理性的人写出的理性与感性结合的书,既刻画了这个时代又超越了这个时代,探索性很强;语言上不仅仅有方言,还有文言,雅俗共赏;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非常生动有趣,值得品味。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杨彬教授则以一位女性学者的身份,对小说做出了女性主义视角的点评。她认为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反映着作家素质的高低,从《南方的秘密》一书对女性人物的刻画来看,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是成功的,贡献了一大批活灵活现的女性人物角色。此外,小说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景式描写,看似书写人物人生传奇,实际上是揭示人物人生发展的必然轨迹,同时这种描写的视角又并不是全能式的俯视,而是平视。这种去幻存真的民间叙事手法,让整篇小说读起来平实可信。
  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蔡家园将《南方的秘密》一书纳入到新时期文学史发展的框架中进行了讨论,他认为这部长篇小说丰富了纯文学的创作,同时与新时期一系列改革小说形成了延续性。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汉论坛》编辑刘保昌在肯定了《南方的秘密》的思想价值的同时,高度评价了作者对主人公周大顺的形象刻画。他认为这个人物虽然是有现实原型的,但通过作家的塑造,这个人物不但超越了其原型,还突破了他所在的环境,大于他所处的时代。小说的语言方面,他也认同前面几位专家和学者的意见,认为雅俗并重,文白兼具,收放自如,值得细细品味。
  三、中国社会发展“秘密”的揭示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新民更看重这部小说的思想性,他认为《南方的秘密》可以改名叫《中国的秘密》,刘诗伟是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写作为中国历史和社会立法。这部作品解释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活力和生机背后的奥妙,清楚全面地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比如经济运作之外的政治问题、传统文化的激荡问题,等等,能够引发读者进行关于中国社会、关于改革开放、关于当下的市场经济现状的深刻思考,这是这部小说最大的价值所在。《湖北日报·东湖俯瞰》主编熊唤军则认为,《南方的秘密》的成功之处恰恰不在于揭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而在于通过各种人物塑造和情节描写去印证、强化了这种关系,并将这个宏大的主题和主人公的生理特点、人生经历完美地结合起来,显示出作者匠心独具的创作技巧,体现了文本的一流的艺术性。
  武汉大学文学院荣光启副教授在研讨会之前,多次与刘诗伟进行创作访谈。这次在研讨会上,他进一步讨论了刘诗伟曾提出的“悬意识”理念,并认为这是刘诗伟小说中最特别、最动人之处。而武汉大学文学院叶李副教授认为这部小说之所以优秀,首先是因为作者本身多年经商,具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可以说是合适的作者用合适的方式创作了合适的小说题材;其次是因为作者自觉在个人与历史之间,建立了有效的关联的写作,使作品的结构与人物的精神结构、社会的结构与集体意识具有同构性;最后还因为小说继承了自茅盾的《子夜》以来的回应现实、直面现实的书写传统,成为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创作谱系中重要的一环。叶李副教授还别具一格地将《南方的秘密》与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对照评析,趣解“南方”与“北方”的文化意蕴,以及“南”与“北”的微妙关系,为解读《南方的秘密》中的“秘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庄桂成教授则从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详细的解密:《南方的秘密》既是个人的秘密,也是社会的秘密,更是国家的秘密。他特别提出了“江汉叙事”的概念,即刘诗伟此前的《拯救》和此次的《南方的秘密》,都书写的是作者的故乡——江汉平原上的故事,对故土风物人情的迷恋,以及故土的风物人情提供给作家源源不断的灵感,也是值得研究者特别注意的。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贞主要探讨了这篇小说的叙事艺术和文化症候,她认为《南方的秘密》主要运用了内聚焦叙事来组成一种全知叙事,而主人公周大顺与小说中塑造的知识分子群体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则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来却值得仔细咀嚼的东西。吴矛副教授认为《南方的秘密》是写实性和语言性、文学性和社会性、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三结合。但红光副教授主要肯定的是文本的思想价值,将这部小说定位为一部新时代的成长寓言。陈澜讲师对小说中人物命名的隐喻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小处着眼探讨了小说的修辞技巧。
  研讨会的最后,作家刘诗伟做了简短的发言,回忆《南方的秘密》的创作历程。他直言自己对周大顺这个人物特别喜爱,因为周大顺代表的不是某一个人,他代表的是一个时代。同时他感谢各位与会者将他对人物、对文本的感性喜爱,纳入到了学术阐释和理性言说的框架之内。正如《长江日报·江花副刊》主编周璐女士总结的那样,很多作品研讨会只唱赞歌,只研不讨,而这次《南方的秘密》的研讨会在肯定文本价值的同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修改建议。从文本讨论的过程中,还衍生出了很多文本以外的话题,不同的视角和思想交流碰撞,产生了新的火花。
其他文献
摘 要: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每个作家都有着不同的表达。身为母女的蒋韵和笛安,自然也不例外。本文将以《告别天堂》和《隐秘盛开》为例,从爱情追求、人物气质、成长体验等方面论述书中不同的爱情观。  关键词:笛安 蒋韵 爱情观  一、爱情追求与人物气质  笛安作为“80后”作家,拥有当代年轻人的先锋与勇敢。在《告别天堂》中,这种先锋与勇敢就变成了激烈轰动、敢爱敢恨、奋不顾身的爱情故事。书中无论是作者
摘 要:鲁迅的名作《雪》蕴含着的充盈而深邃的思想,充分地融入富有意趣的象征性形象之中。它以空间比喻时间,暖国象征着已土崩瓦解的繁盛帝国时期,而朔方则象征着蓬勃发展的民国革命热潮;以“南国风光”象征“帝国陨落”,以“北国之雪”象征未来革命形势之下“理想现实”的重构。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话语蕴藉,以含蓄深刻的思想发人深省,以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感动读者,成为穿越时空隧道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鲁
摘要:《情人》所开创的叙事策略在王小波《黄金时代》里焕发出独特的风韵。从《情人》到《黄金时代》,王小波传承了杜拉斯的叙事策略。通过小说的技巧构筑了双重的时空结构,思维在二者之间跳跃,诉说着真实的生命体验,并借由“他说”的形式牵引出被叙述者的感受,将二人的感受融合在一起,达到浑融的境界,生成出诗意的气质。  关键词:叙事策略自传性他说  当论及自己的师承时候,王小波盛赞杜拉斯,称自己对于现代小说的看
摘 要: 电影《坏小子》延续了金基德导演一贯的阴郁风格以及关注边缘人诉求的主题。影片中所充斥的野蛮的性与血腥的暴力奇观,从来都是妓女、混混等边缘人寻求自我定位的手段,他们在黑暗中的不放弃才是隐藏在奇观下的真正目的,但是他们的不放弃恰好展现了韩国社会制度中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作者论、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以及符号学等方面分析影片。  关键词:边缘人 作者论 精神分析 女性定位 奇观  一、“黑
摘要:组诗《从军行》是王昌龄的边塞诗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王翰最长的边塞诗代表作。《从军行》与《饮马长城窟行》分别反映了其作者在边塞诗创作中情感基调的不同、语言风格的差异,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中不同的思想侧重点,体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王昌龄 王翰 边塞诗 比较分析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期,尤其是边塞诗的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难以超越的高度。唐代边塞诗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积极进取
摘 要: 当前,歌坛许多创作者针对流行歌曲的“低俗化”现象,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将古典诗词重新谱曲,巧妙地化用古典诗词的语句、意境或意象,将古典诗词的精华融入当代流行歌曲中。本文通过探讨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融合的原因,分析古典诗词在新时代网络发达的条件下与当代流行歌曲融合的方式、方法以及意义,将古典诗词的研究引向弘扬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面向现实”与“有补于世”的新境地,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对情感的
摘 要:《大叔于田》作为305首中华诗歌原典之一,其深刻的内涵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历代以来,此诗在东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东亚学者勤于治诗阐释,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关于诗旨之说,东亚学者历来争论不休。通过梳理诸家观点,本文得出共有十二种诗旨之说的结论。分别是:刺庄公说、爱叔段说、美田说、讽太叔段说、描写太叔段狩猎场面说、忧叔段不义而得众说、郑俗浮薄说、刺滥驾君车说、赞美贵族田
在笛安身上似乎有两个撕不掉的标签,一个是她同为职业作家的双亲,还有一个是让“80后”作家共同困扰的青春写作。标签凝练概括的背后神话了她成为作家的理由,同时也简化了她对文字和故事的执着与追求。  一、“文二代”的焦虑和“80后”标签  吴桐(以下简称吴):你选择写作是受父母亲的影响吗?  笛安(以下简称笛):这个不太好说,我是他们孩子,和他们一起生活长大,很难具体总结出到底哪一个部分是受他们影响形成
在2018年的8月和12月,广东诗歌界连续出版了两部比较厚重的诗歌选本,一部是由温远辉、何光顺、林馥娜合编的 《珠江诗派——广东百年珠江诗派诗人作品选析》,一部是由何光顺主编的《南方诗选》。据何光顺教授说,这两部诗选的编选顺序其实是与出版时序刚好相反的,是先编《南方诗选》,再编《珠江诗派》的,而我也觉得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南方是一个比较广阔的地域,而珠江则是南方最好的地理体现与精神代表。  在《南
摘 要:《说文解字》 是我国文字学的重要著作,是第一部影响深远的字典,收字9353个,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本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现象的百科全书。本课题通过研究《说文解字》 中的兵器字,以管窥古代兵器文化,进一步揭示古人的战争观。  关键字:《说文解字》 兵器字 兵器文器  《说文解字》是许慎所著,在我国文字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全书收字9353个,所收的字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反映当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