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科技传播的瓶颈及对策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2062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科技传播是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传播内容的特殊性,科技传播一直未能成为媒体传播的重点内容,随着近年来社会生活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人们对科技知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科技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农村地区,社会民众的科技需求与媒体科技传播的现状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情况客观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阻碍了农村公众科技致富的通道,因此,探索高效的对农科技传播路径,将会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并实现媒体和受众的双赢。
  瓶颈一:农村受众的特殊性
  受众即信息传播的接受者。进入市场之前,国内媒介属于稀缺资源,加之作为事业单位,媒介机构享受政府的全额拨款,没有生存压力的媒介可以淡化受众的重要性,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媒介机构的改制,媒介竞争愈演愈烈,受众的地位和需求空前被重视起来。无论是媒介本身的社会责任,还是媒介之间的商业竞争,都要求其主动认识受众并按照受众的需求进行信息传播,这样才能够增强传播的针对性,优化传播效果。
  对农科技传播面临的是农村受众,这一类受众具有特殊性。首先,农村受众具有年龄上的特殊性。农业科技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城乡经济水平的差异和城镇对劳动力的刚性需求使得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这些人主要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除了农忙季节和年节之外,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和儿童,特殊的年龄结构导致了对农科技传播的受众需求不强,直接影响了传播者的积极性。
  其次,农村受众在接受能力上具有特殊性。尽管九年义务教育已在全国普及,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仍然任重道远。农村受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即使随着高校的扩招,更多的农村学子可以进入大学深造,但是他们一经接触城市,便不再愿意回到农村。正是因为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使得许多高深的科技知识无法被农村受众接受。
  再次,农村受众接收信息的兴趣和品位具有特殊性。科技知识的高深和难懂打击了农村受众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信息接收兴趣和品位选择较为轻松的内容,比如电视剧、电视娱乐节目等,这就进一步消解了农村受众对科技传播的需求,影响了对农科技传播实践的开展。
  瓶颈二:传播内容的特殊性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没有内容也就无所谓传播,传播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受众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对于媒介来说,争取受众是次终端的目标,而精心选择传播内容则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手段。大众媒介的传播内容要受到双重规范的制约:一是制度制约,这要求大众传媒在国家法规政策和行业机制的允许下选择传播内容;二是市场制约,要求大众传媒按照受众的信息需求组织传播内容。媒介机构正是在制度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选择信息传播内容的。
  科技传播内容被限定为科技知识。科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无论是和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还是与包括农村民众在内的所有社会公众都发生关系的气象、地震、地质等科普知识,其传播行为都是以应用为基本前提的。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和财经频道中专门的对农节目就是为了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在国内外几次大地震发生之后,生活频道也邀请了国际救援队队员讲解地震救援知识,这也是为了提升受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科技知识也具有严谨性和前沿性,一旦不能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就很难吸引农村受众。但是科技知识的特点又要求不应也无法被穿上娱乐或休闲的外衣。科技知识的固有特征和农村受众对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大众传媒对农科技传播的开展。
  对农科技传播的内容大多不是即时性的,也就是说科技传播更多的是在介绍技术,这一技术并不一定是全部农村受众当下最为需要的。这样的话,传播内容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并逐渐偏离农村受众的接受范围。
  瓶颈三:传播媒介的特殊性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媒介占有率较低。农村受众所接触最多的大众传播媒介只有电视和广播。在电视和广播媒介的市场竞争中,电视依靠着先进的视听技术赢得了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受众,进一步奠定了其“第一媒介”的地位。为了适应不同受众的收视需求,电视媒介不断开拓新的电视频道,除了公共频道之外,还开设了更具专业性的收费频道,电视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以满足更多受众的特殊需求。尽管电视媒介具有舆论引导、教育、娱乐、广告等诸多功能,但是当前的电视节目在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娱乐化趋势。当科技知识和这些娱乐化的内容放在一起的时候,农村受众的选择就会发生变化。
  对于农村受众来说,电视几乎成了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唯一大众传播媒介,他们通过电视了解客观世界,通过电视参与娱乐,通过电视中展现的生活方式指导自己的生活,电视媒介在农村地区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是电视媒介并没有充分重视对农科技传播,这主要是因为对农科技传播的回报率低。对农科技节目频率低、时间短、制作粗、受众少,再加上安排的时间段较差,很难吸引广告,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农科技传播的对策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地区科技传播的实际情况,笔者组织了14人的社会调查队,针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邢台市、张家口市等地的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通过与当地的受众和基层新闻媒体之间的沟通,我们认为要想解决对农科技传播的瓶颈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对农科技传播要因地制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要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受众对科技知识的需求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传播。目前各级媒介的对农科技传播多数是由传播者主观揣度受众的信息需求,由于缺乏基本调查,对农科技传播的内容往往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农村受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在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科技传播就更具有针对性,也能够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
  此外,对农科技传播要因时制宜。所谓因时制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播内容要符合农业规律,到什么时间做什么节目,这样可以增强科技传播的时效性,也才能帮助农村受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要根据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律来进行信息传播。农忙和年节是农村受众最为集中的时间,媒介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连续地制作和播出一批科技节目,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探索多途径的对农科技传播渠道。单一依靠电视媒介进行对农科技传播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受众对于科技知识的需求。因此,相关部门要探索多途径的科技传播渠道,来扩展传播范围,强化传播效果。
  依靠义务教育途径进行科技知识传播。以防震减灾宣传为例,将防震减灾基础知识写入小学教育课本,保证每个学期的学习时限,让学生从小就了解防震减灾知识的重要性,并能够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
  充分利用人际传播方式开展对农科技传播。目前的科普宣传多数是发放科普读物和传单等方式,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受众来说,他们缺乏阅读的能力和兴趣,这些读物多数无法发挥作用,再加上农村迥异于城镇的劳作时间,这就更需要基层科技部门对症下药,利用农村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
  第三,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制作播出高质量的科技节目。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响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在其《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功能是传播的四大功能之一,既然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功能如此强大,其成为对农科技传播的利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目前,也有些电视节目播出了类似内容,但总是显得粗糙而浅显,并且其目标受众群也不是针对农村受众的,鉴于这种情况,地震部门应该积极联合媒介力量,制作精美的科普节目,并将目标受众锁定为农村受众,选择时间段播出,定能起到显著的作用。[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社科研究2010年度基金项目(SZ2010627)和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项目(2010011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子辉、徐占品、郗蒙浩:《广播媒介在灾害救助中的积极作用——基于汶川等十县市的调查结果》,《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
  2.黄蓉、滕朋:《我国媒体接触困难的理性分析》,《新闻知识》,2006(5)。
  3.郭镇之、邓理峰、张梓轩等:《第一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丹尼斯·麦奎尔[荷兰]著,崔保国、李琨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摘要:媒介即讯息。以中华民族文化自觉进程为框架来考察:中国近代白话报刊不仅是作为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工具而存在,发挥着信息交流、文化传承和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同时,近代白话报刊本身就和中华民族近代社会救亡图存民主启蒙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折射着中华民族近代文化自觉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白话文报刊 媒介即讯息 文化自觉 现代化    “媒介即讯息”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
期刊
摘要: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楼自杀事件属于典型的心理危机事件,媒体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比如社会冲突视角、结构-功能视角和符号互动视角等方面进行报道。但报道中媒体在批评、归因、反思的同时,忽视了心理高危群体的诉求。因此,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应从健康传播的角度对他们给予人文关怀,尽量阻断心理危机的爆发,避免事态恶化。  关键词:心理危机 富士康 视角 社会学 健康传播    心理危机事件是指特殊个体由于社会
期刊
摘要:当前电视传播中普遍存在着以丑为美的低俗化问题。把握好肉身与灵魂、世俗与超越之间的平衡关系,是电视传播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责无旁贷的理性担当。  关键词:电视传播 低俗化 文化反思    大众传媒的“爱丑之欲”  H·L·门肯曾在他著名的散文《爱丑之欲》中批判了美国的工业城市威斯特摩兰县的建筑的丑陋以及人们对于丑的崇拜。“仿佛有什么与人类不共戴天的、能力超常的鬼才,费尽心机,动
期刊
摘要:电视业的快速发展和受众市场的瞬息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但在欣喜之余,我们看到,专业化频道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了诸多的问题,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受众的实际调查和细致的分析。因此,在电视频道专业化变革的进程中,专业化频道的发展急需摸清电视的消费主体——广大电视受众的需求变化的特点和走势,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态度、兴趣、审美体验以及认识和评价等,探求专业化频道的发展趋势。  
期刊
摘要:影视框架包含文本的组织和受众反馈两个阶段。影视文本的组织者只是生活符号的建构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定稿人,而符号组织方和受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互过程为我们诠释了二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关系。框架理论与电视画面中的蒙太奇艺术剪辑理论在本质上并无太多的区别,均为构建连续生活符号①的标准。文章肯定了受众是影视文本的最终定稿人并指出了框架在第二阶段的新特点,为我们研究如何进行文本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
期刊
人类从洪荒时代就从未停止过与自然环境的斗争,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却又将无数的灾难降临到人类的头上。仅2010年上半年,我国就经历了玉树地震、安徽洪灾等自然灾害的考验。这些灾害的到来,不仅考验了国家的救援机制,也考验了新闻工作者在灾害面前的应对能力。随着媒介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灾害的报道,广播作为接收性最强、接收条件最低的媒体,在灾害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就以全新闻电台东广新闻台为例,分析
期刊
2009年4月13日,《大众日报》第四版刊登了题为《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的评论,该文在第2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获得报纸评论一等奖。金融危机下地方经济的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这篇评论谈论的就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的新动向,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提出了“弯道加速”的发展方式的潜在危害,以小见大,揭示了当代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对热点问题进行冷思考,体现了新闻评论
期刊
作为文化传媒的重要视觉载体,以影像叙事为主的电影和电视剧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精神消费产品。在给人们带来娱乐、提供信息的同时,它们所传播的文化内容也日渐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好的电影和电视剧不仅能传播优良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还会给人们以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就这点来说,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可以说是目前一部较为成功的作品。  《媳妇的美好时代》是一
期刊
摘要:鲁迅小说《怀旧》,借“长毛且至”这一信息传播产生的“蝴蝶效应”,描绘了一幅传播场中的浮世绘。信息发布者具有魔弹功能,受众则成为应声而倒的靶子;受众因对信息怀有恐怖的想象,促使了社会熵情的形成;社会秩序恢复后,在“被看/看”沉默的螺旋效应中,鲁迅又融入了对国民性的思考。  关键词:怀旧 魔弹 熵情 沉默的螺旋    《怀旧》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于1913年《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署名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系统资源理论对三峡工程纪实影像传播系统配置资源的特性、过程、建构方式进行了全新解读。从全文分析可以看出在传播过程中,系统资源的配置在传播系统内可以说是最头疼也是最简单的事情,关键取决于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的方式是什么。而实际上,系统的物质资源配置方式又是在整合配置与突破中纠结的。  关键词:垄断 资源配置 争夺    系统本应按照资源配置的规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