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应该还给孩子真正的自由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jy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时间以来,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孩子们总是想摆脱大人的控制,希望每一件事都能自己动手去做,除非是真的需要帮忙,他们才会向成人求助。然而更多的时候,成人总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比孩子做得完美,于是,就把成人习惯了的行为模式强加在孩子身上,迫使孩子屈服、放弃自己的想法与意愿。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能身心健康吗?我们看到有的孩子孤傲、倔强、乱发脾气;有的孩子“随遇而安”。
  作为成人,我们自己都无法忍受被“禁锢”失去自由,而何况孩子呢?那么我们为何不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呢?还给孩子自由,孩子将拥有另一片美好的天空。
  一、为孩子做好充分准备,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的好奇心让他有想触摸每一件东西的意愿,但成人会考虑卫生、安全等因素,从而忽略孩子的真正需求。例如,我家孩子喜欢和他的小伙伴一起在小区花台边玩水,甚至將水和泥土和在一起,捏成所谓的“汤圆”。每当这时免不了一顿呵斥,乖乖回家清洗,这时候的他,总是默不作声、可怜巴巴的看着我,很大一段时间都不会开心。后来细想,如果是我自己想做的事,做着做着看着有成就了,有人突然出现勒令停止,我是不是也会很失望,而且心有不甘。所以从那反省以后,每当他想和孩子们一起去玩水的时候,我会为他准备好帽子、罩衣、雨靴、还有小厨房的许多用具。他们会不亦乐乎地摆弄,虽然我在旁边看着觉得很可笑,但孩子却十分投入的工作,而且都是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看出孩子其实想学大人一样做事,他们是在游戏中模仿。他们很享受這个模仿的过程,他们整个人看起来变得快乐、满足。而作为成人的观察者,你会发现孩子成了环境的主人。
  二、为孩子创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如果我们真的为孩子着想,就应该以孩子为中心,采取真正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建立一个不再压制孩子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要自由、宽松,并且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在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自由地发展,发挥出所有的潜能。
  比如,他们生活环境中所配置的设施及用具应与他们的身体高低和力量大小成比例。食品柜要低一点,孩子才能用手臂够得着;门要轻便且易于开关;小手能握得住刷子;脸盆的大小正好适于孩子盛水和倒水;要轻巧的圆柄扫帚;衣服要方便孩子穿脱。这也是配合孩子的工作,能让孩子自由地发挥模仿和活动的本能。
  而作为教师,必须逐渐放手,把自由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确定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并为他们准备好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并高度关注孩子的工作进展,准备孩子下一步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在孩子工作时,我们要克制自己想要帮助孩子的冲动,静静地在一旁观察孩子,跟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总去打扰他,也不要放任不管,只在必要时才出现。这样的环境,不仅会促进孩子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而且还健全了孩子的精神;同时,在孩子工作的过程中,其身体也得到了成长发育。
  所以说,我们只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做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三、尊重孩子,不要让他变成一个“服从的孩子”
  作为成人,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我们会粗暴地妨碍他们的活动,而且对于自己的行为,我们从不内疚。比如,当孩子自己吃饭时,我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喂他;当他正努力扣外衣的扣子时,我们又急不可耐地主动帮他扣上。总之,他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到我们的干扰,对孩子来说,已然失去自由。而最让孩子觉得痛苦的是,我们逼迫他做那些对他来说毫无意义的事(背儿歌、做算术、参加艺术班等),而不是因为他真正的内在需要才去做的事情。所以,面对我们的压制,孩子只好一切都听从于我们的指挥,做任何事情都显得索然无味,毫无兴趣。孩子只能用躁动、任性、生气、哭闹和耍脾气等消极方式来反抗。然而,我们会为之所动吗?
  比如,我提醒孩子收拾好玩具,马上要吃饭了,但是等我饭菜都端上桌了,他还在那继续摆弄他的玩具,一点也没有收拾整理的意思,我立马就来气了,冲过去把玩具抢过来直接给他弄乱,他被我突如其来的表情和动作吓懵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眼泪婆娑。我用警告的语气告诉他,再不收拾整理好去洗手,他就没有饭可吃了。于是他选择了屈服,哭哭啼啼的整理、洗手,然后拿起筷子,三下两下刨完碗里的饭,便急忙跑过去搬出玩具盒子接着鼓捣,原来是去修复刚才被我弄乱的玩具了,在他仔细检查的间隙,还不时叹口气。看着还是孩子的他,我忽然觉得自己犯了弥天大罪,他是跟我有多大的仇啊,为何要恶狠狠的弄乱他兢兢业业拼出来的自以为完美的“创意”。就因为他是孩子,所以我可以不顾他的尊严、不顾他的感受,可以肆无忌惮地毁坏他的劳动成果吗?我对自己的行为,内疚不已,我轻轻坐到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因为如何摆弄都恢复不了而心急的样子,更是愈发自责。我向孩子道了歉,并问明了他为何不及时收拾整理的原因,原来他已经快要做完,只差最后几步了,而正是我让“这几步”成了可怕的“零”。也许我当时耐心地问问他,便不再是现在的状况。自那以后,我学着去了解他的想法,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我发现在我尊重孩子的同时,他也会以同样的心态回报我,而不再是顶撞、任性。他变得是那么平和、自信、宽容。
  四、结束语
  我们的身体所需要的不仅是健康,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灵和自由的环境。孩子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他的头、鼻、耳的发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也唯有自由,才能让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给孩子自由还需要我们抱着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和期待孩子在成长中所创造的所有奇迹。
其他文献
新课改以来,广大数学教师都在力求通过有效途径去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 伴随教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多媒体进入课堂,为我们带来了鲜艳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 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那么,如何巧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把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
期刊
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课标把评价看作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倡导评价应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关注的不只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
期刊
摘要:现如今课改模式层出不穷,如何实现高效、大容量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教会其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目前语文略读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让说学艺术走进课堂,逐步提高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231说学课堂 语文略读课 教学方法  现如今,课改之风几乎吹遍了每一所学校,同仁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以课改为契机来改变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众多的课改模式下,我校的“
期刊
记得在读书时,经常听老师说那些科学家的“特殊”上课方式:学生不需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老师也不按“常理”上课,写几个题目在黑板上让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提问,能问到老师暂时无法回答最好。也许这种上课方式只适合大学的学习,但我始终向往这种上课方式,这个思想也影响我至今。现在我也是一名教师了,我喜欢我的课堂氣氛是宽松愉悦的,课堂上学生的智慧得到开发,创造性得到鼓励与发展。  一、把课堂变成学生体会爱的平台
期刊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教育部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结合教学实际对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取得显著的成绩。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  课堂中生动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
期刊
一、“遗憾”注入教育学生的全过程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我家有两个孩子,她们小的时候,我既忙班级又忙孩子,每天很晚很晚才休息,落了一身病——我苦我累;我去于民学生家家访,突来的大雨将我浇成了落汤鸡。导致肾病复发,疼痛难忍——我苦我累;我从早忙到晚,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每当回想起我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没有上高中、上大学——我苦我累;我尝尽了工作中的苦辣酸咸,但始终凭着一颗母爱的
期刊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培养新型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情境,孕育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灵感的源泉,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开
期刊
每一个学习阶段都会有学困生的,刚进入初中时候,有一些学生在七年级就受到了数学差的困扰,对自己的学习失去自信,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学业发展。  一、学困生的成因  1.从学生自身来看  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缺乏思考,对数学知识不理解。课堂上
期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话里包涵了父母对子女美好的期许,承载了家长无限的爱。但是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有的家长能够很好地引导孩子,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而有的家长呢?在孩子没有达到自己预期不仅没有给出适时的引导,反而会用负面的情绪及语言传递给孩子,下面就以笔者在教育中遇到的真实事件为例进行阐述和分析。  事件阐述:  西西(化名)在班上是
期刊
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在改革成为潮流的年代,教育也紧跟时髦,然而,在所谓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新背景中,教育改革形式上异彩纷呈,然而,明眼人却不难窥见热闹背后的硬伤——无根,那不过“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罢了。  带着对目前教育的困惑与迷惘,在我的阅读中曾一度把目光转向了教育类书,带着不惑心理读过《教育的危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反思与前瞻》《教育:突破重围》《张学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