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时间以来,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孩子们总是想摆脱大人的控制,希望每一件事都能自己动手去做,除非是真的需要帮忙,他们才会向成人求助。然而更多的时候,成人总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比孩子做得完美,于是,就把成人习惯了的行为模式强加在孩子身上,迫使孩子屈服、放弃自己的想法与意愿。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能身心健康吗?我们看到有的孩子孤傲、倔强、乱发脾气;有的孩子“随遇而安”。
作为成人,我们自己都无法忍受被“禁锢”失去自由,而何况孩子呢?那么我们为何不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呢?还给孩子自由,孩子将拥有另一片美好的天空。
一、为孩子做好充分准备,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的好奇心让他有想触摸每一件东西的意愿,但成人会考虑卫生、安全等因素,从而忽略孩子的真正需求。例如,我家孩子喜欢和他的小伙伴一起在小区花台边玩水,甚至將水和泥土和在一起,捏成所谓的“汤圆”。每当这时免不了一顿呵斥,乖乖回家清洗,这时候的他,总是默不作声、可怜巴巴的看着我,很大一段时间都不会开心。后来细想,如果是我自己想做的事,做着做着看着有成就了,有人突然出现勒令停止,我是不是也会很失望,而且心有不甘。所以从那反省以后,每当他想和孩子们一起去玩水的时候,我会为他准备好帽子、罩衣、雨靴、还有小厨房的许多用具。他们会不亦乐乎地摆弄,虽然我在旁边看着觉得很可笑,但孩子却十分投入的工作,而且都是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看出孩子其实想学大人一样做事,他们是在游戏中模仿。他们很享受這个模仿的过程,他们整个人看起来变得快乐、满足。而作为成人的观察者,你会发现孩子成了环境的主人。
二、为孩子创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如果我们真的为孩子着想,就应该以孩子为中心,采取真正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建立一个不再压制孩子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要自由、宽松,并且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在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自由地发展,发挥出所有的潜能。
比如,他们生活环境中所配置的设施及用具应与他们的身体高低和力量大小成比例。食品柜要低一点,孩子才能用手臂够得着;门要轻便且易于开关;小手能握得住刷子;脸盆的大小正好适于孩子盛水和倒水;要轻巧的圆柄扫帚;衣服要方便孩子穿脱。这也是配合孩子的工作,能让孩子自由地发挥模仿和活动的本能。
而作为教师,必须逐渐放手,把自由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确定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并为他们准备好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并高度关注孩子的工作进展,准备孩子下一步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在孩子工作时,我们要克制自己想要帮助孩子的冲动,静静地在一旁观察孩子,跟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总去打扰他,也不要放任不管,只在必要时才出现。这样的环境,不仅会促进孩子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而且还健全了孩子的精神;同时,在孩子工作的过程中,其身体也得到了成长发育。
所以说,我们只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做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三、尊重孩子,不要让他变成一个“服从的孩子”
作为成人,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我们会粗暴地妨碍他们的活动,而且对于自己的行为,我们从不内疚。比如,当孩子自己吃饭时,我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喂他;当他正努力扣外衣的扣子时,我们又急不可耐地主动帮他扣上。总之,他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到我们的干扰,对孩子来说,已然失去自由。而最让孩子觉得痛苦的是,我们逼迫他做那些对他来说毫无意义的事(背儿歌、做算术、参加艺术班等),而不是因为他真正的内在需要才去做的事情。所以,面对我们的压制,孩子只好一切都听从于我们的指挥,做任何事情都显得索然无味,毫无兴趣。孩子只能用躁动、任性、生气、哭闹和耍脾气等消极方式来反抗。然而,我们会为之所动吗?
比如,我提醒孩子收拾好玩具,马上要吃饭了,但是等我饭菜都端上桌了,他还在那继续摆弄他的玩具,一点也没有收拾整理的意思,我立马就来气了,冲过去把玩具抢过来直接给他弄乱,他被我突如其来的表情和动作吓懵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眼泪婆娑。我用警告的语气告诉他,再不收拾整理好去洗手,他就没有饭可吃了。于是他选择了屈服,哭哭啼啼的整理、洗手,然后拿起筷子,三下两下刨完碗里的饭,便急忙跑过去搬出玩具盒子接着鼓捣,原来是去修复刚才被我弄乱的玩具了,在他仔细检查的间隙,还不时叹口气。看着还是孩子的他,我忽然觉得自己犯了弥天大罪,他是跟我有多大的仇啊,为何要恶狠狠的弄乱他兢兢业业拼出来的自以为完美的“创意”。就因为他是孩子,所以我可以不顾他的尊严、不顾他的感受,可以肆无忌惮地毁坏他的劳动成果吗?我对自己的行为,内疚不已,我轻轻坐到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因为如何摆弄都恢复不了而心急的样子,更是愈发自责。我向孩子道了歉,并问明了他为何不及时收拾整理的原因,原来他已经快要做完,只差最后几步了,而正是我让“这几步”成了可怕的“零”。也许我当时耐心地问问他,便不再是现在的状况。自那以后,我学着去了解他的想法,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我发现在我尊重孩子的同时,他也会以同样的心态回报我,而不再是顶撞、任性。他变得是那么平和、自信、宽容。
四、结束语
我们的身体所需要的不仅是健康,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灵和自由的环境。孩子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他的头、鼻、耳的发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也唯有自由,才能让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给孩子自由还需要我们抱着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和期待孩子在成长中所创造的所有奇迹。
作为成人,我们自己都无法忍受被“禁锢”失去自由,而何况孩子呢?那么我们为何不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呢?还给孩子自由,孩子将拥有另一片美好的天空。
一、为孩子做好充分准备,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的好奇心让他有想触摸每一件东西的意愿,但成人会考虑卫生、安全等因素,从而忽略孩子的真正需求。例如,我家孩子喜欢和他的小伙伴一起在小区花台边玩水,甚至將水和泥土和在一起,捏成所谓的“汤圆”。每当这时免不了一顿呵斥,乖乖回家清洗,这时候的他,总是默不作声、可怜巴巴的看着我,很大一段时间都不会开心。后来细想,如果是我自己想做的事,做着做着看着有成就了,有人突然出现勒令停止,我是不是也会很失望,而且心有不甘。所以从那反省以后,每当他想和孩子们一起去玩水的时候,我会为他准备好帽子、罩衣、雨靴、还有小厨房的许多用具。他们会不亦乐乎地摆弄,虽然我在旁边看着觉得很可笑,但孩子却十分投入的工作,而且都是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看出孩子其实想学大人一样做事,他们是在游戏中模仿。他们很享受這个模仿的过程,他们整个人看起来变得快乐、满足。而作为成人的观察者,你会发现孩子成了环境的主人。
二、为孩子创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如果我们真的为孩子着想,就应该以孩子为中心,采取真正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建立一个不再压制孩子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要自由、宽松,并且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在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自由地发展,发挥出所有的潜能。
比如,他们生活环境中所配置的设施及用具应与他们的身体高低和力量大小成比例。食品柜要低一点,孩子才能用手臂够得着;门要轻便且易于开关;小手能握得住刷子;脸盆的大小正好适于孩子盛水和倒水;要轻巧的圆柄扫帚;衣服要方便孩子穿脱。这也是配合孩子的工作,能让孩子自由地发挥模仿和活动的本能。
而作为教师,必须逐渐放手,把自由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确定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并为他们准备好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并高度关注孩子的工作进展,准备孩子下一步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在孩子工作时,我们要克制自己想要帮助孩子的冲动,静静地在一旁观察孩子,跟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总去打扰他,也不要放任不管,只在必要时才出现。这样的环境,不仅会促进孩子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而且还健全了孩子的精神;同时,在孩子工作的过程中,其身体也得到了成长发育。
所以说,我们只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做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三、尊重孩子,不要让他变成一个“服从的孩子”
作为成人,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我们会粗暴地妨碍他们的活动,而且对于自己的行为,我们从不内疚。比如,当孩子自己吃饭时,我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喂他;当他正努力扣外衣的扣子时,我们又急不可耐地主动帮他扣上。总之,他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到我们的干扰,对孩子来说,已然失去自由。而最让孩子觉得痛苦的是,我们逼迫他做那些对他来说毫无意义的事(背儿歌、做算术、参加艺术班等),而不是因为他真正的内在需要才去做的事情。所以,面对我们的压制,孩子只好一切都听从于我们的指挥,做任何事情都显得索然无味,毫无兴趣。孩子只能用躁动、任性、生气、哭闹和耍脾气等消极方式来反抗。然而,我们会为之所动吗?
比如,我提醒孩子收拾好玩具,马上要吃饭了,但是等我饭菜都端上桌了,他还在那继续摆弄他的玩具,一点也没有收拾整理的意思,我立马就来气了,冲过去把玩具抢过来直接给他弄乱,他被我突如其来的表情和动作吓懵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眼泪婆娑。我用警告的语气告诉他,再不收拾整理好去洗手,他就没有饭可吃了。于是他选择了屈服,哭哭啼啼的整理、洗手,然后拿起筷子,三下两下刨完碗里的饭,便急忙跑过去搬出玩具盒子接着鼓捣,原来是去修复刚才被我弄乱的玩具了,在他仔细检查的间隙,还不时叹口气。看着还是孩子的他,我忽然觉得自己犯了弥天大罪,他是跟我有多大的仇啊,为何要恶狠狠的弄乱他兢兢业业拼出来的自以为完美的“创意”。就因为他是孩子,所以我可以不顾他的尊严、不顾他的感受,可以肆无忌惮地毁坏他的劳动成果吗?我对自己的行为,内疚不已,我轻轻坐到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因为如何摆弄都恢复不了而心急的样子,更是愈发自责。我向孩子道了歉,并问明了他为何不及时收拾整理的原因,原来他已经快要做完,只差最后几步了,而正是我让“这几步”成了可怕的“零”。也许我当时耐心地问问他,便不再是现在的状况。自那以后,我学着去了解他的想法,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我发现在我尊重孩子的同时,他也会以同样的心态回报我,而不再是顶撞、任性。他变得是那么平和、自信、宽容。
四、结束语
我们的身体所需要的不仅是健康,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灵和自由的环境。孩子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他的头、鼻、耳的发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也唯有自由,才能让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给孩子自由还需要我们抱着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和期待孩子在成长中所创造的所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