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新科技被应用到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的时间较晚,因此,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一些新技术也不成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当然创新是要建立在能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新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自从开展素质教育之后,学校和家长就更注重挖掘学生身上的各种潜能,争取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并没有较多优良的教学经验流传下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前进。本文中就我的个人经验提出了几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互联网传递的信息遍及每个人的生活,各种新科技的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与互联网,这就是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是我们的社会中正缺乏这种信息技术应用型的人才。那么如何才能高质高量的培养出这样一批人才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曾通过研究发现,当人们对某一事物非常感兴趣时,对它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就相对较快,反之,则较慢,或者表现出抵抗情绪。同时,兴趣也是学生探究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动力,而这种探索、创新的精神正是当今人才所要必备的品质,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此,我们的教学工作便会进行的相对顺利,否则很难看见成效。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驰,就像拼图游戏一样,当你把完整拼好的玩具摆在孩子面前,他就只会研究怎么玩,而不是怎么才能让这些东西变的能玩,看似是一片好意的东西,却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而我们的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所担任的仅仅是一个组织和指导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角色,现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就特别好,课堂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让学生们也适时的扮演老师的角色,课堂上共同探讨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较好的听课效果,督促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为了扮演好小老师的角色,学生们在课下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这促使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当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不再产生厌学情绪,努力做到让学生们爱学、乐学这门课程。
二、研究教材,设计教学任务,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理论性的东西较多,尽管现在教材的编写图文并茂、简单易学,尽可能的减小了书本知识的枯燥程度,但是学生则对理论性的东西还是产生抵触情绪,不太愿学。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老师要积极的做好备课准备,在课堂上突出重点,剖析难点,引领学生疏通教材的知识点,查阅相关资料,拓展教学内容。此外,还要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尽量做到让讲课堂内容少而精,由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尽量做到要定制适合多数同学的教学计划,高目标难以达到,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低目标太过简单,教学质量又难以保证,至于怎么设计,就要靠老师的精心安排了,我觉得首先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传授知识,最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课堂上不是只有讲授和练习,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智力游戏活动,或者让学生谈谈关于对本堂课的认识,虽然这些不是课堂必备的,但却可以让课堂变的活跃,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出和谐进取的课堂氛围。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强化实践操作
在新课改的面纱揭开后,教师从原来课堂的主角变成了配角,仅仅担任了课堂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而今的严师也卸下了面具,变的和蔼可亲起来。教师们在课堂上是知识的传授者,课下也应同学生们加强交流与沟通,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课堂做出评价,适时的加以改进,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给予补课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更加努力的学习,老师就是要在课堂上当的了榜样,课下又做的了朋友,这样才能与学生们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友谊。当有一份情谊存在于你的课堂上之时,你就会觉得课堂很容易进行,而学生们也因你的亲切,而更加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这就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这门课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它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的操作,所以在上机课程当中,老师一定也要督促学生们学习操作计算机设备,为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奠定基础。有时候电脑上一些其他的东西对学生的吸引能力远远大于课堂本身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坚决组织好课堂,让学生们切实学习到知识,可以适当的巡视,对遇到问题的同学加以指导,观察同学们当中遇到较多问题的时候,也方便统一讲解。明确课堂任务,因为现在一般学校的机房使用都相对紧缺,所以学生们的上机课时也较少,所以老师应提前对上机内容同学生们讲解,争取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较多的锻炼机会。
四、夯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采用多媒体教学后,使得我们的课堂变的更加轻松了,但是这种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模式,可能让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牢固,因此,每堂课之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温故知新,夯实他们的学习基础,接近课堂尾声的时候,也适当做下课堂小结,贯穿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当然,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成立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在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下,激励学生们的求知欲,开展关于信息技术的比赛,对交上优秀作品的同学提出表扬和奖励,并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到其中,激发他们对这门课学习和钻研的热情。当学生们花较多时间主动思考,努力学习的时候,就是在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多点思考空间,多些表现机会,多些成功的体会,将会使他们在创新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
总之,教学成效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只有专注于课堂,用心的来从事教育工作,才能循序渐进,取得成功。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是我们教育的首要工作。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展开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也是我们教师的光荣职责。
参考文献
[1]宋秀红.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M].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2)
[2]刘国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自主、互动、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4,(02)
[3]雷辉.行动导向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硅谷,2010,(24)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互联网传递的信息遍及每个人的生活,各种新科技的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与互联网,这就是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是我们的社会中正缺乏这种信息技术应用型的人才。那么如何才能高质高量的培养出这样一批人才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曾通过研究发现,当人们对某一事物非常感兴趣时,对它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就相对较快,反之,则较慢,或者表现出抵抗情绪。同时,兴趣也是学生探究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动力,而这种探索、创新的精神正是当今人才所要必备的品质,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此,我们的教学工作便会进行的相对顺利,否则很难看见成效。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驰,就像拼图游戏一样,当你把完整拼好的玩具摆在孩子面前,他就只会研究怎么玩,而不是怎么才能让这些东西变的能玩,看似是一片好意的东西,却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而我们的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所担任的仅仅是一个组织和指导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角色,现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就特别好,课堂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让学生们也适时的扮演老师的角色,课堂上共同探讨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较好的听课效果,督促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为了扮演好小老师的角色,学生们在课下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这促使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当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不再产生厌学情绪,努力做到让学生们爱学、乐学这门课程。
二、研究教材,设计教学任务,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理论性的东西较多,尽管现在教材的编写图文并茂、简单易学,尽可能的减小了书本知识的枯燥程度,但是学生则对理论性的东西还是产生抵触情绪,不太愿学。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老师要积极的做好备课准备,在课堂上突出重点,剖析难点,引领学生疏通教材的知识点,查阅相关资料,拓展教学内容。此外,还要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尽量做到让讲课堂内容少而精,由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尽量做到要定制适合多数同学的教学计划,高目标难以达到,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低目标太过简单,教学质量又难以保证,至于怎么设计,就要靠老师的精心安排了,我觉得首先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传授知识,最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课堂上不是只有讲授和练习,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智力游戏活动,或者让学生谈谈关于对本堂课的认识,虽然这些不是课堂必备的,但却可以让课堂变的活跃,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出和谐进取的课堂氛围。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强化实践操作
在新课改的面纱揭开后,教师从原来课堂的主角变成了配角,仅仅担任了课堂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而今的严师也卸下了面具,变的和蔼可亲起来。教师们在课堂上是知识的传授者,课下也应同学生们加强交流与沟通,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课堂做出评价,适时的加以改进,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给予补课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更加努力的学习,老师就是要在课堂上当的了榜样,课下又做的了朋友,这样才能与学生们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友谊。当有一份情谊存在于你的课堂上之时,你就会觉得课堂很容易进行,而学生们也因你的亲切,而更加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这就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这门课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它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的操作,所以在上机课程当中,老师一定也要督促学生们学习操作计算机设备,为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奠定基础。有时候电脑上一些其他的东西对学生的吸引能力远远大于课堂本身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坚决组织好课堂,让学生们切实学习到知识,可以适当的巡视,对遇到问题的同学加以指导,观察同学们当中遇到较多问题的时候,也方便统一讲解。明确课堂任务,因为现在一般学校的机房使用都相对紧缺,所以学生们的上机课时也较少,所以老师应提前对上机内容同学生们讲解,争取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较多的锻炼机会。
四、夯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采用多媒体教学后,使得我们的课堂变的更加轻松了,但是这种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模式,可能让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牢固,因此,每堂课之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温故知新,夯实他们的学习基础,接近课堂尾声的时候,也适当做下课堂小结,贯穿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当然,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成立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在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下,激励学生们的求知欲,开展关于信息技术的比赛,对交上优秀作品的同学提出表扬和奖励,并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到其中,激发他们对这门课学习和钻研的热情。当学生们花较多时间主动思考,努力学习的时候,就是在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多点思考空间,多些表现机会,多些成功的体会,将会使他们在创新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
总之,教学成效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只有专注于课堂,用心的来从事教育工作,才能循序渐进,取得成功。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是我们教育的首要工作。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展开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也是我们教师的光荣职责。
参考文献
[1]宋秀红.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M].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2)
[2]刘国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自主、互动、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4,(02)
[3]雷辉.行动导向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硅谷,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