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投入大、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时常可见,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何谓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最好的发展。有效教学符合教学规律,能够达到教有所授、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最佳效果。
二、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课本上的内容是固定的,但并不是说我们必须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去教,教师要懂得处理教材,有些内容需要我们经过一番“加工”才能带进课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材。”
做到高水平处理教材须把握“四要”——“巧”、“新”、“精”、“活”四者统一。
一要“巧”。
所谓巧,是指处理教材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识规律出发,把握心理,调动情感,以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简言之:“一线串珠”的处理就是“巧”。如《凡卡》(第十一册)一文,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为此,教学时可采用线索串连法,层层推入,不断深化。①先理解信的内容,深刻体会凡卡孤独、悲惨的境遇。②然后将作者的叙述连结起来,以“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凡卡痛苦的生活、悲惨的命运。③最后与回忆的内容串连起来,讨论:凡卡怀着怎样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的?乡村生活真那么幸福吗?为什么?通过线索串连,化繁为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新”。
所谓新是指教学处理要有新意,教学过程富于变化。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只有感到老师高出一筹,才会钦佩你,教学才会有吸引力。因此,给学生以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新视角、新体会)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张亮老师执教《刷子李》,从题目的特殊含义入手抓住一黑一白色彩对比,紧扣一起一伏心理对比,体会刷子李精湛的刷墙技艺,及如何表达精湛技艺的写法,达到了与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凸显了略读课文中的“重拳敲击”。
三要“精”。
所谓“精”主要指精练,提取精华。比如,有位教师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时就做到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描写确定为教学重点设计问题:①发现。我国古人有句话叫“听其言,观其行”,找出动作描写填写在括号里。②比较。读读描写严监生动作的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③揣摩。作者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写他的手指头和头的动作呢?每个动作蕴含什么意思?④归纳。你觉得抓住严监生的动作描写有什么好处?⑤使用。透过动作看人物内心,凭借动作“悟”表达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很快地归纳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并明确了本文的社会意义。可见处理教材上要做到避轻就重,即在重点、难点、疑点处予以点拨,而且讲得要言不烦、一语破的,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要“活”。
如谷静老师执教《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课文,在教材处理上就是另辟蹊径的,除了古诗教学中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外还注重知识的拓展。
①抓住“无故人”,在哪首诗中还有“故人”这个词?
②体会“柳”的含义,“柳”即“留”,引导学生体会感情(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挽留之情)。
拓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依依就是依依不舍。唐朝有折柳送别的风俗。
③当时的阳关以西又是什么样子?(出示图片)
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无边的沙漠、茫茫的戈壁、寸草不生、黄沙漫天)。
拓展:十日过沙碛(qì), 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
④出示渭城与阳关对比图片。
渭城分手的清晨是丝丝细雨,而阳关以西却是黄沙满天。
渭城分手的清晨是柳色青青,而阳关以西却是寸草不生。
渭城分手的清晨是熟悉的老友与家乡的亲人,而阳关以西却是举目无亲。
从老师处理教材上我们可以看到师生配合默契,加之教师援古引今,不仅拓展了教学容量,又将读说写融为一体,让学生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式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一举多得,实为上策。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的永恒追求。有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加强对有效课堂的研究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更能促进教师自身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思考课堂,让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使课堂更精彩。
一、何谓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最好的发展。有效教学符合教学规律,能够达到教有所授、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最佳效果。
二、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课本上的内容是固定的,但并不是说我们必须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去教,教师要懂得处理教材,有些内容需要我们经过一番“加工”才能带进课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材。”
做到高水平处理教材须把握“四要”——“巧”、“新”、“精”、“活”四者统一。
一要“巧”。
所谓巧,是指处理教材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识规律出发,把握心理,调动情感,以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简言之:“一线串珠”的处理就是“巧”。如《凡卡》(第十一册)一文,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为此,教学时可采用线索串连法,层层推入,不断深化。①先理解信的内容,深刻体会凡卡孤独、悲惨的境遇。②然后将作者的叙述连结起来,以“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凡卡痛苦的生活、悲惨的命运。③最后与回忆的内容串连起来,讨论:凡卡怀着怎样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的?乡村生活真那么幸福吗?为什么?通过线索串连,化繁为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新”。
所谓新是指教学处理要有新意,教学过程富于变化。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只有感到老师高出一筹,才会钦佩你,教学才会有吸引力。因此,给学生以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新视角、新体会)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张亮老师执教《刷子李》,从题目的特殊含义入手抓住一黑一白色彩对比,紧扣一起一伏心理对比,体会刷子李精湛的刷墙技艺,及如何表达精湛技艺的写法,达到了与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凸显了略读课文中的“重拳敲击”。
三要“精”。
所谓“精”主要指精练,提取精华。比如,有位教师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时就做到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描写确定为教学重点设计问题:①发现。我国古人有句话叫“听其言,观其行”,找出动作描写填写在括号里。②比较。读读描写严监生动作的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③揣摩。作者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写他的手指头和头的动作呢?每个动作蕴含什么意思?④归纳。你觉得抓住严监生的动作描写有什么好处?⑤使用。透过动作看人物内心,凭借动作“悟”表达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很快地归纳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并明确了本文的社会意义。可见处理教材上要做到避轻就重,即在重点、难点、疑点处予以点拨,而且讲得要言不烦、一语破的,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要“活”。
如谷静老师执教《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课文,在教材处理上就是另辟蹊径的,除了古诗教学中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外还注重知识的拓展。
①抓住“无故人”,在哪首诗中还有“故人”这个词?
②体会“柳”的含义,“柳”即“留”,引导学生体会感情(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挽留之情)。
拓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依依就是依依不舍。唐朝有折柳送别的风俗。
③当时的阳关以西又是什么样子?(出示图片)
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无边的沙漠、茫茫的戈壁、寸草不生、黄沙漫天)。
拓展:十日过沙碛(qì), 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
④出示渭城与阳关对比图片。
渭城分手的清晨是丝丝细雨,而阳关以西却是黄沙满天。
渭城分手的清晨是柳色青青,而阳关以西却是寸草不生。
渭城分手的清晨是熟悉的老友与家乡的亲人,而阳关以西却是举目无亲。
从老师处理教材上我们可以看到师生配合默契,加之教师援古引今,不仅拓展了教学容量,又将读说写融为一体,让学生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式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一举多得,实为上策。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的永恒追求。有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加强对有效课堂的研究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更能促进教师自身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思考课堂,让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使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