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起】
伴随可汗学院的风靡浪潮,翻转课堂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这是专属我的学习”这样一种感受,它的可停、可重复让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节奏……
2013年9月华东师大C20慕课联盟(初中、小学)成立,我校成为联盟成员之一,老师们开始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现与我校正在开展的“基于预习基础之上的自主探究学习”有着众多的契合点。
那么,如何把翻转课堂与我们正在开展的自主探究学习有效地结合,将其作用最大化?
如何克服灌输式的视频学习,让微视频成为学生预习的专属指导老师?
……
众多的疑问与思考,跟随我们的研究同步上路……
翻转课堂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是它教学的本质——解疑答惑并没有改变!
翻转课堂看似基础的知识通过视频都传递给学生了,但无论是在视频中还是在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并没有改变。换言之,要想真正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对教师的教学观、自身的业务能力、课堂的掌控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支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没有一个教学变革的导航员,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都无法从根本上推进教学的变革。
对于一所学校来讲,负责教学管理的业务主任就是这个起引领作用的导航人,而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人人真正参与,这条捷径才能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如何实现人人真正参与”、“参与的人如何真正受益”是困扰我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两大现实问题。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教室,要求学生发挥团队互助作用开展自主学习,要求课堂上开展自由争辩……那么多要求,我们的老师做到了吗?我们的教研活动不就如同一个教师版的课堂吗?要研究翻转课堂,我们的教研活动是否应该先行翻转呢?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校举行了第一次由全体数学教师参与的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活动以“讲与评的艺术”为主题,立足课堂教学,以分组讨论与汇报的形式展开,实现了三个转变:
转变之一:由“事不关己”的被动听到“我为团队出把力”的主动说。
教研活动打破了以往少数人说、多数人听的格局,先是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划分了三个讨论团队,各团队由老师们推选队长,负责组织协调和分配任务,团队各成员均在队长的协调安排之下共同承担活动任务,随后相关的成员作为团队的代表就一项活动内容作团队陈述。活动结束之时每位教师都参与评选“最佳教研团队”,获得“最佳教研团队”的每位教师均获得奖励,并成为下一次教研活动的承办者。
整个教研活动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人人有话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转变之二:由“不痛不痒”的点评到“脸红心跳”的沟通。
教研活动打破了以往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碍于情面,仅仅由几位教师作为代表蜻蜓点水的评课方式。评课活动之初就明确提出了本次的评课要求:要让执教者脸红——“夸奖”到让执教者发现原来自己很棒,需要继续坚持好的做法并不断创新,同时也是对其他教师的一种引领;“建议”到让执教者认识到自己出现的问题必须改进,同时其他教师也意识到自己一定要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
围绕“让执教者脸红”的最初想法,各团队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在探讨的过程中,我引领大家要关注“教材”、“教参”。团队代表交流时,对上课过程中的亮点述评入微,毫不吝啬对执教者的溢美之词;对存在的问题也一针见血,毫不避讳地直捣问题的核心。开诚布公的交流,很容易融洽气氛。
转变之三:由“权威”的教师身份到“学习”做教师的艺术。
做教师是一门艺术。一位有教学艺术的教师,他最大的本领不是教,而是“提问”甚至是“不教”。本次教研活动设计的第二个大活动就是教师讲析。临时组建的每个团队随机抽取一道题目,团队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选派教师代表给所有在座的教师进行讲授。为此,各团队成员人人贡献智慧,讲授的教师代表更是认真、周到,讲解、提问、画图、举例……老师们在完成自己团队任务的同时,更是对其他团队的任务进行了思考与补充。这样的情景,还能比“教学相长”更贴切吗?
教研活动结束了,老师们却意犹未尽,期待着下一次的精彩争辩,期待日后每一天的收获满满……
【活动后记】
本次教研活动是结合我校积极推行“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大背景下组织开展的,是首次翻转教研。通过本次活动意在引导老师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变革,引导老师们向做一位有教学艺术的教师而不断学习和积累。从活动结束后老师们的一句话感悟可以看出,老师们急需教学上的引领,钟情于这种思维碰撞的欢乐,喜爱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翻转教研方式。
教研活动结束了,但这种有活力、有内涵的教研活动并没有画上句点,它开启了教师全员参与、常态教研的大门,也势必会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扛旗引路!
伴随可汗学院的风靡浪潮,翻转课堂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这是专属我的学习”这样一种感受,它的可停、可重复让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节奏……
2013年9月华东师大C20慕课联盟(初中、小学)成立,我校成为联盟成员之一,老师们开始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现与我校正在开展的“基于预习基础之上的自主探究学习”有着众多的契合点。
那么,如何把翻转课堂与我们正在开展的自主探究学习有效地结合,将其作用最大化?
如何克服灌输式的视频学习,让微视频成为学生预习的专属指导老师?
……
众多的疑问与思考,跟随我们的研究同步上路……
翻转课堂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是它教学的本质——解疑答惑并没有改变!
翻转课堂看似基础的知识通过视频都传递给学生了,但无论是在视频中还是在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并没有改变。换言之,要想真正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对教师的教学观、自身的业务能力、课堂的掌控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支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没有一个教学变革的导航员,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都无法从根本上推进教学的变革。
对于一所学校来讲,负责教学管理的业务主任就是这个起引领作用的导航人,而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人人真正参与,这条捷径才能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如何实现人人真正参与”、“参与的人如何真正受益”是困扰我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两大现实问题。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教室,要求学生发挥团队互助作用开展自主学习,要求课堂上开展自由争辩……那么多要求,我们的老师做到了吗?我们的教研活动不就如同一个教师版的课堂吗?要研究翻转课堂,我们的教研活动是否应该先行翻转呢?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校举行了第一次由全体数学教师参与的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活动以“讲与评的艺术”为主题,立足课堂教学,以分组讨论与汇报的形式展开,实现了三个转变:
转变之一:由“事不关己”的被动听到“我为团队出把力”的主动说。
教研活动打破了以往少数人说、多数人听的格局,先是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划分了三个讨论团队,各团队由老师们推选队长,负责组织协调和分配任务,团队各成员均在队长的协调安排之下共同承担活动任务,随后相关的成员作为团队的代表就一项活动内容作团队陈述。活动结束之时每位教师都参与评选“最佳教研团队”,获得“最佳教研团队”的每位教师均获得奖励,并成为下一次教研活动的承办者。
整个教研活动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人人有话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转变之二:由“不痛不痒”的点评到“脸红心跳”的沟通。
教研活动打破了以往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碍于情面,仅仅由几位教师作为代表蜻蜓点水的评课方式。评课活动之初就明确提出了本次的评课要求:要让执教者脸红——“夸奖”到让执教者发现原来自己很棒,需要继续坚持好的做法并不断创新,同时也是对其他教师的一种引领;“建议”到让执教者认识到自己出现的问题必须改进,同时其他教师也意识到自己一定要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
围绕“让执教者脸红”的最初想法,各团队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在探讨的过程中,我引领大家要关注“教材”、“教参”。团队代表交流时,对上课过程中的亮点述评入微,毫不吝啬对执教者的溢美之词;对存在的问题也一针见血,毫不避讳地直捣问题的核心。开诚布公的交流,很容易融洽气氛。
转变之三:由“权威”的教师身份到“学习”做教师的艺术。
做教师是一门艺术。一位有教学艺术的教师,他最大的本领不是教,而是“提问”甚至是“不教”。本次教研活动设计的第二个大活动就是教师讲析。临时组建的每个团队随机抽取一道题目,团队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选派教师代表给所有在座的教师进行讲授。为此,各团队成员人人贡献智慧,讲授的教师代表更是认真、周到,讲解、提问、画图、举例……老师们在完成自己团队任务的同时,更是对其他团队的任务进行了思考与补充。这样的情景,还能比“教学相长”更贴切吗?
教研活动结束了,老师们却意犹未尽,期待着下一次的精彩争辩,期待日后每一天的收获满满……
【活动后记】
本次教研活动是结合我校积极推行“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大背景下组织开展的,是首次翻转教研。通过本次活动意在引导老师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变革,引导老师们向做一位有教学艺术的教师而不断学习和积累。从活动结束后老师们的一句话感悟可以看出,老师们急需教学上的引领,钟情于这种思维碰撞的欢乐,喜爱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翻转教研方式。
教研活动结束了,但这种有活力、有内涵的教研活动并没有画上句点,它开启了教师全员参与、常态教研的大门,也势必会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扛旗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