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实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接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生活化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新课标》也指出: “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高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就要把这些数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或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改革我们的教学思路,时时体现数学的生活气息。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调查表明,酒后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交通法规规定: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得超过0.2mg/ml。如果某人喝了一些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迅速上升到了3.2mg/ml,在停止喝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就以每小时50%的速度减少,则他至少要经过几个小时才可以驾驶机动车?生活当中酗酒驾车的人很多,电视里也经常报道这样的新闻,但是学生对交通警察是如何衡量酒后驾车的操作却是陌生的,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这一生活化的问题,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接着在学生的探究中,根据学生所得的一系列数学知识,很自然地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这样比直接罗列一些没有生命的数学知识效果会好得多。
二、巧用生活方式讲解数学概念,让学生融会贯通
例如在教学“圆锥曲线”时,可通过多媒体将水龙头水流的流动轨迹播放同来,再播放一些其他的例子,如行星的轨迹、汽车的前后灯照明范围、物体的坠落和抛掷轨迹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圆锥曲线在生活中的例子。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记住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对学生理解圆锥曲线的特性和方程式都有很大的作用,比让学生只抽象地记住圆锥曲线的特性更容易接受。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某水池有一进水管,单独放水需要20个小时把空水池放满;有一出水管,单独放水需要24小时放完整池水。问: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放水管,几小时可以把水放满?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进水管和出水管同时打开的情境呢?当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时,学生们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比如:排队候场时,不断来排队的人和不断进场的人,来排队的人多于进场的人,就会有等候的人;社会人口的增减,不断出生的人和不断死亡的人,出生的人多于死亡的人时,人口就增加,反之则减少……在学生的理解里,进、出水管同时打开是表示有进有出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意识的感悟,是一种多么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与数学的交互与链接中必须加强整合,使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重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适当布置给学生一些实习作业
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实习作业就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现在,有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够重视,不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组织好这一部分的教学,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实习作业,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学好数学,受用终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统计”后,可布置实习作业:在本班范围内,就每名学生所在家庭的月人均用水量进行调查。调查的具体要求是:先查得在同一月份内各家庭的用水量(单位以m3计),然后将它除以家庭人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再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得出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样本平均数等。
五、不断挖掘积累资源,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如果要让一节课体现生活气息,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使生活气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就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生活化数学问题的素材库。首先,我们要善于挖掘新教程中的一些实例,对其进行适当的改编,使其能更加体现生活气息,并让学生容易接受。其次,我们自己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善于思考,抓住一些可以数学化的生活问题进行抽象。最后,要多学习一些数学建模教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数学建模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即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成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模型提供的解答来解释显示问题的这一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将数学建模贯穿于数学课堂,作为一条主线,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课堂绽放生活的精彩。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生活化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新课标》也指出: “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高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就要把这些数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或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改革我们的教学思路,时时体现数学的生活气息。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调查表明,酒后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交通法规规定: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得超过0.2mg/ml。如果某人喝了一些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迅速上升到了3.2mg/ml,在停止喝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就以每小时50%的速度减少,则他至少要经过几个小时才可以驾驶机动车?生活当中酗酒驾车的人很多,电视里也经常报道这样的新闻,但是学生对交通警察是如何衡量酒后驾车的操作却是陌生的,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这一生活化的问题,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接着在学生的探究中,根据学生所得的一系列数学知识,很自然地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这样比直接罗列一些没有生命的数学知识效果会好得多。
二、巧用生活方式讲解数学概念,让学生融会贯通
例如在教学“圆锥曲线”时,可通过多媒体将水龙头水流的流动轨迹播放同来,再播放一些其他的例子,如行星的轨迹、汽车的前后灯照明范围、物体的坠落和抛掷轨迹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圆锥曲线在生活中的例子。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记住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对学生理解圆锥曲线的特性和方程式都有很大的作用,比让学生只抽象地记住圆锥曲线的特性更容易接受。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某水池有一进水管,单独放水需要20个小时把空水池放满;有一出水管,单独放水需要24小时放完整池水。问: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放水管,几小时可以把水放满?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进水管和出水管同时打开的情境呢?当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时,学生们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比如:排队候场时,不断来排队的人和不断进场的人,来排队的人多于进场的人,就会有等候的人;社会人口的增减,不断出生的人和不断死亡的人,出生的人多于死亡的人时,人口就增加,反之则减少……在学生的理解里,进、出水管同时打开是表示有进有出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意识的感悟,是一种多么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与数学的交互与链接中必须加强整合,使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重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适当布置给学生一些实习作业
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实习作业就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现在,有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够重视,不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组织好这一部分的教学,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实习作业,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学好数学,受用终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统计”后,可布置实习作业:在本班范围内,就每名学生所在家庭的月人均用水量进行调查。调查的具体要求是:先查得在同一月份内各家庭的用水量(单位以m3计),然后将它除以家庭人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再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得出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样本平均数等。
五、不断挖掘积累资源,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如果要让一节课体现生活气息,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使生活气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就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生活化数学问题的素材库。首先,我们要善于挖掘新教程中的一些实例,对其进行适当的改编,使其能更加体现生活气息,并让学生容易接受。其次,我们自己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善于思考,抓住一些可以数学化的生活问题进行抽象。最后,要多学习一些数学建模教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数学建模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即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成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模型提供的解答来解释显示问题的这一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将数学建模贯穿于数学课堂,作为一条主线,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课堂绽放生活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