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清新的村庄,美成了童话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zaizh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这是不是我们一直想要的生活?
  当你还在向往,有人却已经做到了。这是一个叫Zalipie的小村庄,在波兰的栋布罗瓦,这大概是全球最小清新的一个村庄了吧!
  这里一年四季墙壁上都盛开着鲜花。毫不夸张地说,走进其中就像走入了童话,走入了从来不曾被世俗打扰过的秘境。
  已经没有人知道谁是第一个在墙上画花的人了,只留下一个似是而非的传说:当地人因为做饭烧火排放的烟气,熏黑了自家的墙壁,妇女们极力想用白石灰掩盖墙上的印记,但似乎没有一点效果。于是,一个爱干净至洁癖的女人,再也忍受不了这乌烟瘴气的墙壁,拿起画笔就在墙上画满了各色的花朵。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当邻居们看到她家五颜六色的花花墙壁,十分喜爱,甚至会趴上去闻闻花的香气。
  人们交口称赞她的杰作,还把这项技能带到了各自家里,虽然她们完全没有绘画功底,虽然她们用的是牛尾毛做的画笔,虽然她们的颜料都是通过动物脂肪提取的。
  最早时,画的内容也真的是涂鸦,后来,慢慢就有了设计,有人会先在纸上画出底稿,然后再慢慢画到墙上、家具上……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大概眼睛只有看花的时间了吧。
  在画满鲜花的盘子里吃饭是种什么体验?我想,除了浪漫,还是浪漫吧!在洒满阳光的午后,来一杯带着花香的下午茶,该有多惬意。
  但村民们画画的热情远不止如此,鸡舍、鸭圈也被画笔装扮得非常可爱。狗窝、鸟屋也不例外,甚至是公共的桥梁,也在村民们的一番改造之下,充满了清新的气息。风车转起来,仿佛能闻到随风而来的花香。广场周围也全都沾染上了艺术气息。你总能在不经意的角落,发现这座村庄带给你的惊喜。
  虽然这个画花起源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一百多年,早已无从考究。但当地的村民却实实在在地把这一习俗传承了下来。
  每年他们都会举办画花比赛,会收到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作品。
  这里的孩子,从小掌握的第一项技能,就是在墻上“种花”。每一年,当地的村民还会将这里重新“粉刷”,因为这是他们爱护家园的独有方式。
  来到Zalipie,当地人也一定会给你讲起,一个名字叫做Felicja Curytowej的画家,她近乎疯狂地痴迷于这项艺术,自家的墙壁、家具、床单被套,甚至天花板都成了她的画布,她的家现在已成为了当地的民俗博物馆。
  现在,这个美妙的童话村庄已经被列为波兰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地,有情侣还专程来这里拍结婚照。
  令人欣慰的是,还没有太多人知道这个地方,也许这对当地的风俗保护而言,不见得是件坏事,你说是吗?
  (墨晗摘自插画与品牌设计微信号)
其他文献
遣词用字的目的不是出于礼节,而是出于心态,可以表现出那个人“是以什么樣的心态来面对世界”。  我们会因为对象和场合的不同来选择措辞,不过如果从这个解释来看或许有些奇怪。  前几天,我遇到一名遣词用字十分优美的女性。她是个年轻的摄影师,措辞美得惊人。  她说的是所谓的敬体,但完全没有“过于殷勤反显失礼”的毛病,说话方式非常聪明。我吓了一大跳,但同时一转念,猜想“那大概是因为初次见面,我比较年长,又是
期刊
年初,探月衛星“嫦娥四号”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后,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式分家,两位远在月球的“劳模”,自开始工作便捷报不断。近日“玉兔二号”又破了一个纪录,微博账号@月球车玉兔二号“低调”地宣布了这个好消息:“我已经在月球背面行驶120米,行车记录超过前辈月球车玉兔一号啦!”“玉兔二号”还谦虚地说,本来她其实可以走得更远,但是师父不让“飙车”,毕竟,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看到《流浪地球》的
期刊
我大学主修日本文学。在看到了非常多描绘日本庭院的文字后,我一心向往,就决定去东京大学学习造园。  后来,我看到了铃木和夫编著的《树木医学》。它告诉我,树也会像人一样有病痛,让我感到错愕与好奇。  在《树木医学》的第一章,看到“全世界最高的树,在美国西岸的红木公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1年夏天,我冲到美国去看这棵树。我站在树下,发现树的“脚”跟老虎的手掌一模一样,很可爱。这棵树还很聪明,借
期刊
中国人去日本,即使日语一点都不会,英语也不够好,只看汉字也可通行无碍。  在飞机上,我带了多和田叶子的《和语言漫步的日记》。她提到,对“空港”这个词不太喜欢,更喜欢用“飞机场”。她觉得空港给人的感觉冷冰冰,只看到“在磨得很光滑的走廊上行走的旅客”,不像“飞机场”能让人联想到这样的画面:机械师在检查飞机,皮箱堆积如山的行李车缓缓驶过,有人引导着飞机后退,还有股淡淡的机油味。可是,后来作者听诗人田原说
期刊
最近,戴森的黑科技产品悄然刷屏,从吸尘器到卷发棒,各种炫酷黑科技连环暴击,网友们大都难逃戴森魔掌,直呼“戴森有毒”。可谁能想到,这些高贵冷艳的设计,其实是出自一个“三差学生”之手?  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大学学的是家具和室内设计专业,想的是毕业后当个工业设计师。毕业后,很快就当了爹的戴森,带着三个娃一起挤在一个农舍,天天醉心于搞设计、搞发明。  戴森当时最大的烦恼就是家里那台破吸尘器太难用了—
期刊
日前,根据刘慈欣同名作品改编、郭帆导演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高口碑的助力之下,完成了史上最快的票房逆袭,正式拉开国产科幻电影的史诗级大幕。  我要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  1995年,15岁的郭帆看了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2》后,全身血液沸腾,激动得一夜未眠,暗暗立志:“我要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奔向北京,追寻自己的电影梦。  2010年后,郭帆执导了两部电影《李献计历险记》和《同
期刊
近日,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木偶剧团联合打造的史诗巨制人偶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3场。当高达3米多的戰象,在纷飞的战火中嘶鸣着走向战场时,舞台被“点燃”了。该剧改编自沈石溪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少年波农丁与小象嘎羧从相遇到一同成长、变老的故事。木偶戏在中国有2000年的历史,《最后一头战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创新,使象偶成功升级。剧中呈现出家园、民族、情义、战争与生命主
期刊
《一个人的朝圣》的故事  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65岁的退休工人哈罗德收到了一封不寻常的来信。在看到里面的内容时,他的双手顿时颤抖起来。  这是一封告别信,来自一位二十多年没联系的老朋友:身患癌症的奎妮,只想在离开前跟哈罗德说一声再见。  这封信不仅带来了沉痛的消息,还把哈罗德拉进了从前那些细碎的回忆中。在工作中,奎妮曾经帮他背过黑锅,最后远走他乡。此刻,除了哭泣外,还能做什么呢?  最终,哈罗德做
期刊
随着刘慈欣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热映,中国科技馆宣布永久馆藏《流浪地球》电影,这是该馆首次收藏电影作品。  本期我们找来了《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英文版的原著片段与大家分享: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I have never seen the night. I have
期刊
那几天工作任务重,所以心情有点难以压抑的烦躁,同事小童拍拍我的肩,说:“走,到我家赏水母去。”  走进她家,阳台上一个蓝色的大水球,自制海水里卷着5只大西洋水母,泛着神秘光泽,但那些又细又长的触须结在一起,乱糟糟的像怎么也理不顺的心事。小童告诉我:“我刚给它们换了新环境,它们很不开心,所以将触须拼命打结。”说着,她拿出一些丰年虾投进去,水母们毫不客气地吃起来,丰年虾吃完,那些又密又紧的触须结竟奇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