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又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节日,它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活动。这些节日民俗活动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所以,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春节的到来,因此形成了与其它节日不同的民俗习惯。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差异相应的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春节习俗。在此,仅以晋北春节习俗为例,详述从除夕到初一的习俗活动及这些习俗的传承来源。
关键词:晋北;春节;习俗;禁忌和娱乐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2
晋北地区的春节,一般都是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些甚至于到二月二才止。民间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众多不同的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从年三十下午、除夕直到初一结束可谓是春节的高潮,各样丰富、有趣的习俗贯穿始终。
(一)贴春联、年画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古代驱鬼辟邪习俗,每到大年三十的时候,晋北地区家家户户都会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易春联也就开始了,先将去年的已经泛旧的春联撕下来,再将新的贴上去。对联上多是一些辞旧迎新和一些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的句子,如:“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迎佳节万事如意,接鸿福四季平安;祝四季如意吉祥,贺百年荣华富贵;竹报平安纳千祥,花开富贵迎百福”等等。迎街的大门上要贴一幅较大的对联和门神,在旁边附上出门通顺的斜联。在每个门或者柱子上贴斗方,家都会有一些福字的斗方,多是倒着贴意指福到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祭祀灶神的日子,当天会把作为一家保护神的灶王爷送走。在三十贴对联的时候,也会同时把灶王爷的排位贴好,还有天地神,土地神,财神这些现在都是用已经做好的对联。
晋北民间有“过大年、贴年画、糊窗花”的说法。年画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样式,现在人民日渐富裕大都是从市场上买一些漂亮的大的贴画,如马年会买八骏图,龙年会买画着龙的年画等等。窗花以戏曲故事为主,兼有祥禽瑞兽、花卉果蔬。年画的内容多是一些与年结有关的动植物,如蛇、虎,以及意味“年年有余”的鱼。晋北年画既有版印墨线与手绘结合,也有套色彩印。总起来讲,年画取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而且色彩鲜明,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民间浪漫色彩。如今,年画已向前发展了一步,逐步发展成为挂历,使年画的实用性大大前进了一步。
以前有很多木格子的窗户,每到年节之时,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当然,那些沾染的一年灰尘的窗纸和窗花也要换新的。画有不同内容的窗花与洁白的窗纸搭配起来起来,交相辉映,煞是好看。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很多屋子内部都已不再是以前单调的土灰墙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漂亮的壁纸。不过过年时,在有的人家中虽然他们也挂挂历,却依旧继续传承着贴年画的习俗。无论贴不贴年画,可以说在晋北年画驱邪的作用基本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它的审美需求和功能性。
(二)发旺火和放鞭炮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发旺火”,怀仁则叫“点火龙”。旺火在古代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现在它已经发展为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象征新的一年生活能够像旺火一样红火。晋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发旺火是当地的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大风俗。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子里都要用大块煤炭搭成一个塔状,里面放好干柴,上面贴上大红字条写有“旺气冲天”、“大吉大利”、“火树银花”等吉语。等到交年的时候,鞭炮齐鸣,辞旧迎新,活动达到高潮。旺火由家长亲自点燃,称为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旺火的小孔中通吐着火苗,庭院被烧红的炭火照亮,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在旺火边旺火燃放鞭炮,男女老少也聚集在旺火边烤火,同时围着旺火转几圈,以图“旺气冲天”。
新年新气象,在通红的火光中,围着旺火跳啊转啊,在驱邪的同时,似乎也看到了新年的生活映现在跳动的火舌中。发旺火时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即水不可落地。一方面水象征着财富,水不落地意味着新的一年中能够积累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由于晋北地区干旱缺水,这种禁忌也是体现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
(三)接神和祭祖
子时至天明,要举行一系列祭祖和拜神的仪式,以祈求神灵和祖先们在新年里赐福。而且以示不忘祖宗先德、缅怀先辈之意。 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在锅台设灶王爷神位,在院内烧香纸、放鞭炮,意将灶王爷从天上接回家中,以监视年內住户的饮食起居。天地神,又称“天老爷”,是被视为润生五谷,育化万物,统领天地之间的最高神灵,也是主宰人间万物的大神。同时,财神也是必须请回来的。过年时人们面面俱到,一一祭拜,惟恐不周,用“钱龙”、“贡仙”等贡品祭拜这些神,然后一家人分而食之。以祈年内各界神灵赐福勉灾、家庭富足安康。人们崇拜各路神灵,实现其对平安幸福、吉祥富足、多子长寿等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守岁
守岁即在除夕夜要熬夜至初一。现在守岁时的娱乐活动基本就是看春晚,交子之时发旺火及发旺火时的一些娱神活动。守岁时最重要的要属交年后的年夜饭了,一家人围坐于桌子旁边,一起吃这顿一年中最丰盛的饭菜。一般都少不了鱼、丸子等肉食,以期待年年有余。现在随着禁忌、民间信仰的俗信化,守岁已没有以前那么被重视了。然而有不少人依然在不自觉地进行着,虽然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守岁的内涵。
(五)拜年
拜年是春节活动的高潮。小辈们于新年祭完神与祖先后,便向家中的长辈拜年。过去时小辈像老辈跪下叩拜,说几句祝福的话,老辈也高兴的回赠勉励、祝福的话语,然后给压岁钱。如今一般不须跪拜,之是互相问候过年好,只有在调侃小孩时会逗小孩跪下磕头之类的。一般说,五服之内需面拜,亲友则可让子女代贺。拜年一般都在初一早上,一家人穿戴一新,由远及近去拜会需要拜会的亲人及关系好的朋友。如果离的比较远的话,一般也会在初三到初六之间相继去拜会。
忙碌了一年后,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走访。坐在一起,道一声“过年好”,互相致一些对新年的勉励和祝福的话语,给新的一年添上一道喜庆的气氛。
(六)游神
春节有“游喜神”希望借助喜神的喜气带来一年的欢天喜地,吉祥如意。相传,古时官方游喜神,要先由钦天监查明喜神方位,皇家举行仪式,按喜神方位,在一定时辰赶神牛到郊区以迎喜神。牛要披红,鼓乐以送;司牛官要鸣鞭,谓之“鞭春”,焚香、鸣鞭炮、并赶猪羊等,仿效古时候的牲牢飨神之举,以尽一日之欢。在传统文化中,财神与喜神往往是合为一体的。财神即能给人们带来财富之神;喜神,是给人们带来吉利、欢喜、智慧之神;喜神方,即喜神所在的方位和地方。每当新春佳节之际,人们先在根据黄历上喜神的方向,三五成群,沿着方向走一会放一个炮,并且念诵如“迎喜神,接喜神,喜神来了家业兴”等祷词。
结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千百年来它都是海内外华人共同的盛会,是各民族人民情感的凝聚点,也是动人心魄的传统文化节日。春节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演,各项习俗和娱乐活动搜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节日习俗在发展中求变,在继承中创新。众多的春节习俗,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中显然只是沧海一粟,而晋北的春节习俗,更是传统民俗节日中的一朵小花。介绍晋北的春节习俗,是想通过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节日文化,促进岁时节日、传统习俗等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更多灿烂的祖国文化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君.《神秘的节俗》[M].广西: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二版.
[2]盖国梁.《节庆趣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3]刘丽、韩向明.山西南中北民俗与区域性格差异[J].晋阳学刊,2000年5月 期刊.
[4]萧放、许明堂、刘魁立、张旭.《春节》[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关键词:晋北;春节;习俗;禁忌和娱乐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2
晋北地区的春节,一般都是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些甚至于到二月二才止。民间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众多不同的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从年三十下午、除夕直到初一结束可谓是春节的高潮,各样丰富、有趣的习俗贯穿始终。
(一)贴春联、年画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古代驱鬼辟邪习俗,每到大年三十的时候,晋北地区家家户户都会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易春联也就开始了,先将去年的已经泛旧的春联撕下来,再将新的贴上去。对联上多是一些辞旧迎新和一些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的句子,如:“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迎佳节万事如意,接鸿福四季平安;祝四季如意吉祥,贺百年荣华富贵;竹报平安纳千祥,花开富贵迎百福”等等。迎街的大门上要贴一幅较大的对联和门神,在旁边附上出门通顺的斜联。在每个门或者柱子上贴斗方,家都会有一些福字的斗方,多是倒着贴意指福到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祭祀灶神的日子,当天会把作为一家保护神的灶王爷送走。在三十贴对联的时候,也会同时把灶王爷的排位贴好,还有天地神,土地神,财神这些现在都是用已经做好的对联。
晋北民间有“过大年、贴年画、糊窗花”的说法。年画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样式,现在人民日渐富裕大都是从市场上买一些漂亮的大的贴画,如马年会买八骏图,龙年会买画着龙的年画等等。窗花以戏曲故事为主,兼有祥禽瑞兽、花卉果蔬。年画的内容多是一些与年结有关的动植物,如蛇、虎,以及意味“年年有余”的鱼。晋北年画既有版印墨线与手绘结合,也有套色彩印。总起来讲,年画取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而且色彩鲜明,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民间浪漫色彩。如今,年画已向前发展了一步,逐步发展成为挂历,使年画的实用性大大前进了一步。
以前有很多木格子的窗户,每到年节之时,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当然,那些沾染的一年灰尘的窗纸和窗花也要换新的。画有不同内容的窗花与洁白的窗纸搭配起来起来,交相辉映,煞是好看。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很多屋子内部都已不再是以前单调的土灰墙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漂亮的壁纸。不过过年时,在有的人家中虽然他们也挂挂历,却依旧继续传承着贴年画的习俗。无论贴不贴年画,可以说在晋北年画驱邪的作用基本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它的审美需求和功能性。
(二)发旺火和放鞭炮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发旺火”,怀仁则叫“点火龙”。旺火在古代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现在它已经发展为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象征新的一年生活能够像旺火一样红火。晋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发旺火是当地的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大风俗。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子里都要用大块煤炭搭成一个塔状,里面放好干柴,上面贴上大红字条写有“旺气冲天”、“大吉大利”、“火树银花”等吉语。等到交年的时候,鞭炮齐鸣,辞旧迎新,活动达到高潮。旺火由家长亲自点燃,称为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旺火的小孔中通吐着火苗,庭院被烧红的炭火照亮,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在旺火边旺火燃放鞭炮,男女老少也聚集在旺火边烤火,同时围着旺火转几圈,以图“旺气冲天”。
新年新气象,在通红的火光中,围着旺火跳啊转啊,在驱邪的同时,似乎也看到了新年的生活映现在跳动的火舌中。发旺火时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即水不可落地。一方面水象征着财富,水不落地意味着新的一年中能够积累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由于晋北地区干旱缺水,这种禁忌也是体现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
(三)接神和祭祖
子时至天明,要举行一系列祭祖和拜神的仪式,以祈求神灵和祖先们在新年里赐福。而且以示不忘祖宗先德、缅怀先辈之意。 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在锅台设灶王爷神位,在院内烧香纸、放鞭炮,意将灶王爷从天上接回家中,以监视年內住户的饮食起居。天地神,又称“天老爷”,是被视为润生五谷,育化万物,统领天地之间的最高神灵,也是主宰人间万物的大神。同时,财神也是必须请回来的。过年时人们面面俱到,一一祭拜,惟恐不周,用“钱龙”、“贡仙”等贡品祭拜这些神,然后一家人分而食之。以祈年内各界神灵赐福勉灾、家庭富足安康。人们崇拜各路神灵,实现其对平安幸福、吉祥富足、多子长寿等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守岁
守岁即在除夕夜要熬夜至初一。现在守岁时的娱乐活动基本就是看春晚,交子之时发旺火及发旺火时的一些娱神活动。守岁时最重要的要属交年后的年夜饭了,一家人围坐于桌子旁边,一起吃这顿一年中最丰盛的饭菜。一般都少不了鱼、丸子等肉食,以期待年年有余。现在随着禁忌、民间信仰的俗信化,守岁已没有以前那么被重视了。然而有不少人依然在不自觉地进行着,虽然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守岁的内涵。
(五)拜年
拜年是春节活动的高潮。小辈们于新年祭完神与祖先后,便向家中的长辈拜年。过去时小辈像老辈跪下叩拜,说几句祝福的话,老辈也高兴的回赠勉励、祝福的话语,然后给压岁钱。如今一般不须跪拜,之是互相问候过年好,只有在调侃小孩时会逗小孩跪下磕头之类的。一般说,五服之内需面拜,亲友则可让子女代贺。拜年一般都在初一早上,一家人穿戴一新,由远及近去拜会需要拜会的亲人及关系好的朋友。如果离的比较远的话,一般也会在初三到初六之间相继去拜会。
忙碌了一年后,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走访。坐在一起,道一声“过年好”,互相致一些对新年的勉励和祝福的话语,给新的一年添上一道喜庆的气氛。
(六)游神
春节有“游喜神”希望借助喜神的喜气带来一年的欢天喜地,吉祥如意。相传,古时官方游喜神,要先由钦天监查明喜神方位,皇家举行仪式,按喜神方位,在一定时辰赶神牛到郊区以迎喜神。牛要披红,鼓乐以送;司牛官要鸣鞭,谓之“鞭春”,焚香、鸣鞭炮、并赶猪羊等,仿效古时候的牲牢飨神之举,以尽一日之欢。在传统文化中,财神与喜神往往是合为一体的。财神即能给人们带来财富之神;喜神,是给人们带来吉利、欢喜、智慧之神;喜神方,即喜神所在的方位和地方。每当新春佳节之际,人们先在根据黄历上喜神的方向,三五成群,沿着方向走一会放一个炮,并且念诵如“迎喜神,接喜神,喜神来了家业兴”等祷词。
结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千百年来它都是海内外华人共同的盛会,是各民族人民情感的凝聚点,也是动人心魄的传统文化节日。春节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演,各项习俗和娱乐活动搜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节日习俗在发展中求变,在继承中创新。众多的春节习俗,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中显然只是沧海一粟,而晋北的春节习俗,更是传统民俗节日中的一朵小花。介绍晋北的春节习俗,是想通过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节日文化,促进岁时节日、传统习俗等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更多灿烂的祖国文化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君.《神秘的节俗》[M].广西: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二版.
[2]盖国梁.《节庆趣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3]刘丽、韩向明.山西南中北民俗与区域性格差异[J].晋阳学刊,2000年5月 期刊.
[4]萧放、许明堂、刘魁立、张旭.《春节》[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