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皆课程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已愈来愈重视课程的建设。然而,国内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因师资水平等原因,仍是优先使用征订的教材进行学期规划,然后再结合本园特有的资源和理念构建园本课程。即幼儿园的基础课程仍然围绕着教材课程开展。
   在近期参加的一个园长培训中,来自台湾的学前教育教授林佩蓉介绍了当前台湾地区一些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形态,给人很深的感触。现今,台湾幼儿园的主流课程的特点是统整不分科、自编课程、要生活课程、注重操作经验。现就对林佩蓉教授所说的台湾幼儿园课程谈几点体会。

一、以幼儿为主体,师幼共构课程


   林佩蓉教授所讲述的台湾地区的师幼共构的课程,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教育理念。他们的做法是,孩子们的一日活动都是按照孩子们的意愿进行的。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构建他们感兴趣的、喜欢的课程,所有的问题都让孩子们自己来讨论、分配、解决。只要是孩子们发现的、感兴趣的,都会成为一个主题活动。
   同时,课程的构建讲究经验的连贯性与延伸性,比如在《单车骑行奇遇记》的课程活动中,孩子们在了解单车、骑行单车时,对单车轮的转动产生了兴趣。为此,他们就构建了《转动》的主题,然后又在《转动》的活动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疑惑又构建了《陀螺》的主题活动……他们的课程大多都是由一个活动延伸出另外一个主题,具有随机性和生活性,又不乏连贯性。在这样的活动中,无论是集体的,还是区角的,孩子们的思维始终是积极的、自主的。也真正做到了遵循孩子学习的年龄特点,贯彻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较完美地诠释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二、注重幼儿操作经验及能力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孩子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所有的幼儿教育乃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的目标。在林教授所举的案例中,不管是集体活动还是小组活动,这些幼儿园的教师都非常注重孩子在操作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外出时、区角里,或是游戏时,学习的主体都是幼儿,教师做的是尽可能地引导孩子们发现问题,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比如,一些孩子在刚刚学骑单车时因为平衡能力不够好,经常从单车上摔下来。为此,教师除鼓励孩子们不要怕困难外,主要是引导他们观察先学会的孩子的骑行姿势、动作等要领,让幼儿自己思考失败的原因,慢慢总结经验。这种让孩子去经历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做法,培养了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和不怕困难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关注源于生活的课程


   《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提出“一日生活皆课程”,林教授说,台湾地区一些高品质的幼儿园基本都没有使用教材,所有的课程都是在预定的大主题生活活动中构建的,真正体现了这一宗旨。
   比如上文提到的那所幼儿园,教师们在开学前就根据本园的条件和固有资源设定了一个大的生活主题——《单车骑行奇遇记》,在这个主题下,幼儿的一日活动围绕单车进行,课程亦由此生成。在外出骑行前,围绕了解和认识单车,包括单车的外形特征、使用方法、学会骑行等而生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在幼儿充分认识了解了单车,并获得外出骑行资格后,就可以根据周工作安排一个星期外出骑行一次了。在外出骑行时,根据幼儿看到的、遇到的或是感兴趣的、困惑的事物,又生成新的课程主题……以上课程主题生成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是积极的、自主的,興致盎然的,这样的活动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影响幼儿的终身学习。
   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说的“要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在幼儿教育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课程,在生活中,课程无处不在,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生活中构建的课程,来自于孩子自己的经历和发现,涉及的问题都是自己探索的,自己研究的,自己解决的。这样构建出来的课程正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亦正是我们当今教育所提倡的,对孩子的发展十分有利的课程。
   “一日生活皆课程”,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在一日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兴趣所在,一样可以建构属出幼儿喜欢的优质课程,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品质,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赏析传统的大师水墨画作品,读懂水墨画作品的艺术语言,初步了解水墨画表现的笔墨意境、形式内容、主题背景等,通过赏析识读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确实,如能高效地进行水墨课堂赏析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水墨作品的评价赏析能力,还可促进学生自觉传承中国文化精粹,增强文化自信。故此,笔者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尝试从以下方面提高学生赏析评价,以不断提高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怎样才能切实有效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养成教育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入校时,教师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刚开学,就应该要求学生书桌整洁,要求他们捡起细小的纸屑,负责好自己座位
新课程变革给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带来的不仅是观念上的变化,而且从课程本身来说,引起课堂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变化,体现着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的实质性影响。在新课程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最近由于要在几个备课组中选拔一节公开课参加市级教学比赛,所以我作为科组长连续听了四节公开课,教师们所讲内容都一致——必修(3)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可以说是“同课异构”。但是,听后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异常”现象:按部就班,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学完后受到的启发不多;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困。  回来后,我在思考:现在的高中历史课堂究
摘要:在师范教育中渗透和指导创新方法十分必要,也是在本科师范教育中落实验化学核心素养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本文以中学化学知识及师范生教学设计中的创新实验为例,介绍了思维方式创新及操作方式创新的几种具体方法,为师范院校相关学科教师将这些方法渗透到专业课教学和师范生教学设计、模拟授课的指导中去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方法;思维方式创新;操作方式创新;师范生;教学设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就是紧扣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以及思维特征顺其自然,顺水推舟,让孩子们在一种生命的自然成长状态下,把对问题的思考以及思考问题的路径、方式、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习惯化,并逐步向着思维品质的敏锐性、深刻性、批判性、广阔性、连动性、多向性、灵动性、整体性、综合性、批判性、跨越性、新颖性等方面发展和提升。   如何设计学习?设计课堂,设计思维训练呢?   一、愉快、轻松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领和悟能力有限,学习知识往往需要去反复实践体验学习过程,才能逐步理解领会。因此,小学生要学好语文,课前预习环节非常重要,而且要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老师必须要给予目的性明确,条理次序清晰的预习指导。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我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总结出不同的学习方法:一画段序号,二画学会字,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五画困惑处
中职语文线上教学要想让学生聚焦课堂,必须结合当下疫情、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精心的设计。  一、明确立足点:以“疫”探古今,以“情”提素养  新冠肆虐,没有人能够置之度外,是巨大的灾难,但是难得的教科书。传染病与人类发展共存,医学的进步、思想的蜕变,都是在与传染病的不断斗争中相生相长。无数的前辈用文学、电影等不同艺术形式来表现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抗争与思考。根据2020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四
高三文科考生在5月底已完成第二轮复习,初步形成了历史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对各个历史知识点都有了比较熟悉的了解或掌握。但学生比较困惑的是,经过几次大型的模拟考试后,成绩仍没有提高,或者偶有一次提高,其他几次考试成绩仍不理想。这个困惑,从3月初的大型模拟考试开始就一直存在了。有人说,历史考试机遇性强,要想稳定拿高分比较难。笔者认为,想稳定拿高分的确比较难,但也有办法,那就是加强非选择题的解题训练,规范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历来被称道的人生乐事。教师岂止象韩愈在《师说》里说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人怎样做人。师爱是全面的,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成长、身体健康和课余生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贴心人。教师的爱不能只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科和课内,而要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部领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長。如何让学生在这小学阶段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我经过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