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从上世纪初提出直至今日,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教改中,他的许多观点得到了应和,因此对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从坚持教师的生活教育理念、倡导体验式语文教学方式、注重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了“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 体验式 社会实践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这一观点在新一轮的教改中得到了应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对于今天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的教改,能够提供启发和借鉴;而对于身处教改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也有着参考与对照的作用。
1、坚持教师的生活教育理念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理念已经提倡了很多年,但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下来的并不多。一方面,语文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是由于生活的需要才得以诞生的;另一方面,语文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人文学科,具有其独特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点。强调语文特点,就是强调独立的学科性;而强调生活化,则是淡化这种学科性,将语文学科边缘化。偏偏这又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能力的必经途径,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作引导,将课文与学生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将学生带入课文情景,那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就总是隔着一层膜,甚至是一堵墙,这是由于教师对生活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
那么如何才算是深刻的生活化理念?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要尽量让语文走进生活,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经常布置一些“放学路上找朋友”的作业,让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寻找自己学过的字,并记下来。因为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所以这种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字在生活中立竿见影就能够用上,效果远比要求学生“每个字抄一行,最后组词并注音”的方式要生动得多,给学生的印象也要深刻得多。每次都让学生抄字,是教师最省事的做法,也是制造识字机器的做法。在学过了第三册四单元的童话之后,可以布置学生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写下自己对其中某个童话某个人物的评价,这是对课文生活化的拓展。清楚地预见自己所使用的生活化的教法,能够在什么样的学生身上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教师具有深刻生活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
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知是行之成”教育能否来源于生活,又能否服务与生活,全看教师是否有同样的理念并贯彻于教育,因为理念指导着行动。
2、倡导体验式语文教学方式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营造接近真实的氛围、设计与教学目的相关的主题活动,或者直接带学生走入现实生活,以使他们亲身体验,从而获得真实或相对真实的情感感受,发现隐藏的、抽象的知识,进而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形成长久的学习经验。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他们需要图画、音乐、视频、真实的生活场景等,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文字所表达的内在涵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寻找或者构建出适合孩子们思维的体验环境,其教学效果比常规教学要好很多,即使同为体验式教学,也会有体验的深浅之分。
《乡下孩子》是一首以浪漫的手法表现乡下孩子美好生活的诗歌,这首诗的内容距离城里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如果按照常规教法——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课文)、分析课文(用多媒体播放乡下孩子的生活、逐句理解诗歌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总结全文——这还是难以让城里孩子走进农村生活,真切体会乡下孩子“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开放式的生活化的答案,让孩子们深刻而真切地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给予的爱,自己平时生活的幸福,这正是在生活教育理念主导下的语文教法。
两种体验式教法一比即现高下,因此坚持生活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运用中,不仅是把课文中的内容以形象的视频、画面等方式展现给学生以帮助理解,而且要将课文内容以直线或曲线的方式拉近学生生活,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获得的内心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体验式教学就是要借助外部环境,来引发学生心底的感受,以达到打动他们心灵的目的。
3、注重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教育,这些都是个人与社会接触时所使用到的交流方式,因此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而小学语文课文的选择,一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二是根据社会的需要,所以这些课文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社会实践。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在教学中会非常注意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识字3公园》教学时,我们在教室学习的基础上,又去到公园实地学习,将卡片上的字与实物一一对应;上《母亲的恩情》时,我让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自己觉得最能体现感恩之心的事;上《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到学校微机室打开电脑逐一体会其中的神奇之处:发送邮件到美国、读新闻、看电影、听音乐、进入聊天室聊天、查资料、逛商场等等,原来他们也有使用国际互联网的,但一般都是玩游戏,很少用到其他功能,这次学习让他们真实感受到了国际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方便与快捷。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本来就是为服务于生活而产生的,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一度脱离了实际的生产生活,结果造就了孔乙己、范进式的人物。而今的回归生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在今天教育归真的改革中,小学语文教育获得了强大的社会生活的支撑,使学生们在实战或模拟实战中获得了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刘建英.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 体验式 社会实践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这一观点在新一轮的教改中得到了应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对于今天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的教改,能够提供启发和借鉴;而对于身处教改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也有着参考与对照的作用。
1、坚持教师的生活教育理念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理念已经提倡了很多年,但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下来的并不多。一方面,语文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是由于生活的需要才得以诞生的;另一方面,语文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人文学科,具有其独特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点。强调语文特点,就是强调独立的学科性;而强调生活化,则是淡化这种学科性,将语文学科边缘化。偏偏这又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能力的必经途径,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作引导,将课文与学生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将学生带入课文情景,那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就总是隔着一层膜,甚至是一堵墙,这是由于教师对生活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
那么如何才算是深刻的生活化理念?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要尽量让语文走进生活,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经常布置一些“放学路上找朋友”的作业,让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寻找自己学过的字,并记下来。因为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所以这种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字在生活中立竿见影就能够用上,效果远比要求学生“每个字抄一行,最后组词并注音”的方式要生动得多,给学生的印象也要深刻得多。每次都让学生抄字,是教师最省事的做法,也是制造识字机器的做法。在学过了第三册四单元的童话之后,可以布置学生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写下自己对其中某个童话某个人物的评价,这是对课文生活化的拓展。清楚地预见自己所使用的生活化的教法,能够在什么样的学生身上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教师具有深刻生活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
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知是行之成”教育能否来源于生活,又能否服务与生活,全看教师是否有同样的理念并贯彻于教育,因为理念指导着行动。
2、倡导体验式语文教学方式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营造接近真实的氛围、设计与教学目的相关的主题活动,或者直接带学生走入现实生活,以使他们亲身体验,从而获得真实或相对真实的情感感受,发现隐藏的、抽象的知识,进而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形成长久的学习经验。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他们需要图画、音乐、视频、真实的生活场景等,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文字所表达的内在涵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寻找或者构建出适合孩子们思维的体验环境,其教学效果比常规教学要好很多,即使同为体验式教学,也会有体验的深浅之分。
《乡下孩子》是一首以浪漫的手法表现乡下孩子美好生活的诗歌,这首诗的内容距离城里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如果按照常规教法——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课文)、分析课文(用多媒体播放乡下孩子的生活、逐句理解诗歌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总结全文——这还是难以让城里孩子走进农村生活,真切体会乡下孩子“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开放式的生活化的答案,让孩子们深刻而真切地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给予的爱,自己平时生活的幸福,这正是在生活教育理念主导下的语文教法。
两种体验式教法一比即现高下,因此坚持生活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运用中,不仅是把课文中的内容以形象的视频、画面等方式展现给学生以帮助理解,而且要将课文内容以直线或曲线的方式拉近学生生活,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获得的内心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体验式教学就是要借助外部环境,来引发学生心底的感受,以达到打动他们心灵的目的。
3、注重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教育,这些都是个人与社会接触时所使用到的交流方式,因此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而小学语文课文的选择,一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二是根据社会的需要,所以这些课文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社会实践。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在教学中会非常注意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识字3公园》教学时,我们在教室学习的基础上,又去到公园实地学习,将卡片上的字与实物一一对应;上《母亲的恩情》时,我让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自己觉得最能体现感恩之心的事;上《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到学校微机室打开电脑逐一体会其中的神奇之处:发送邮件到美国、读新闻、看电影、听音乐、进入聊天室聊天、查资料、逛商场等等,原来他们也有使用国际互联网的,但一般都是玩游戏,很少用到其他功能,这次学习让他们真实感受到了国际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方便与快捷。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本来就是为服务于生活而产生的,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一度脱离了实际的生产生活,结果造就了孔乙己、范进式的人物。而今的回归生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在今天教育归真的改革中,小学语文教育获得了强大的社会生活的支撑,使学生们在实战或模拟实战中获得了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刘建英.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