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寿光市产业结构应基于自身优势的提高性调整出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有选择地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借助体制改革与创新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永葆区域经济发展之活力。
关键词:产业结构 创新 寿光
一、研究背景
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骼,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标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的关键。我国学者李京文院士曾明确指出:“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基于对上述认识,本文以全国百强县级市——寿光市为代表,就区际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创新理论综述、评价指标以及政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
二、区际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文献述评
1.国外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文献综述
(1)封闭条件下自给自足产业结构理论
第一次触及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的学者是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他发现各国国民收入及经济发展水平之所以出现差异,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不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41年在其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详明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首次把第一、二、三次产业具体命名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分析表来分析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了经济成长的六阶段论,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更新和阶段演替。
(2)开放条件下国际化产业结构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中提出“比较成本理论”,他认为各国应依据“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开展国际贸易,这样对各国都有利。20世纪70年代,钱纳里把产业结构的转变分为三个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发达阶段,这些研究对推动各国产业结构转换和经济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2.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文献
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国有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过程可谓步履维艰。当时的研究框架仍以传统方法为主,即仍然倾向农轻重这类的研究范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杨治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尝试以三次产业分类为基础,从静态演绎转向动态研究,将产业结构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以及政府的政策干预结合分析。马建堂认为,各个产业对经济周期的敏感度不同,第二产业的敏感度最高。李铁军则具体分析了中国各省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主导产业的选择情况。
新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研究态势呈现新特点和新趋向。金培博士认为中国产业缺少国际竞争力是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江世银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中认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心应是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主导产业的选择。
三、区际产业结构优化指标评价体系
1.区际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度化可视为从低级到高级状态逐步演进的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通过三次产业产值、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升降表现出来。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产业结构的发展顺次由第一产业占优势趋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方向发展;
(2)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地位倾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2.区际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需求结构的变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实现经济高速有序增长。其标准包括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标准、利用区位优势建立自身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增强对产业结构内部的自组织性和比例协调性,实现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寿光市区际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1.寿光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寿光市产业组织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明显过高,第二产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构的不合理性严重阻碍了充分实现资源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格局。
(2)主导产业单一
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是蔬菜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但是单一的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后劲略显不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3)第三产业转移速度过慢
在产业转移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寿光市面临产业转移和承接其他地区产业转移的压力增大,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转移速度过慢,尤其是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后续产业,近年来仍处于起步阶段。
五、寿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对策建议
寿光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可归结为:通过逐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使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总指导方向为:保持“二、三、一”整体性产业结构。
1.推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寿光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与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通过梯度式降低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值比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科技转化能力,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
第二产业作为寿光市的支柱产业,在今后全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仍然是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关键是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发展优势产业。具体而言:
(1)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根据寿光区位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实施重点突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增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2)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工业结构的调整,关键是围绕主导产业的调整。就寿光而言,其主导产业主要是粮食、蔬菜、果品、水产、畜牧和棉花等六大主导产业。
3.优化投资结构和环境,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既要增加投资,大力发展服务业,又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发挥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优势,稳步提高其就业比重和增加值比重。
参考文献:
[1]王俊鹏.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山东科技大学,2006
[2]揭毅.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杨治.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M].新华出版社,1994
关键词:产业结构 创新 寿光
一、研究背景
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骼,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标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的关键。我国学者李京文院士曾明确指出:“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基于对上述认识,本文以全国百强县级市——寿光市为代表,就区际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创新理论综述、评价指标以及政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
二、区际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文献述评
1.国外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文献综述
(1)封闭条件下自给自足产业结构理论
第一次触及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的学者是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他发现各国国民收入及经济发展水平之所以出现差异,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不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41年在其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详明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首次把第一、二、三次产业具体命名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分析表来分析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了经济成长的六阶段论,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更新和阶段演替。
(2)开放条件下国际化产业结构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中提出“比较成本理论”,他认为各国应依据“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开展国际贸易,这样对各国都有利。20世纪70年代,钱纳里把产业结构的转变分为三个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发达阶段,这些研究对推动各国产业结构转换和经济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2.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文献
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国有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过程可谓步履维艰。当时的研究框架仍以传统方法为主,即仍然倾向农轻重这类的研究范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杨治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尝试以三次产业分类为基础,从静态演绎转向动态研究,将产业结构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以及政府的政策干预结合分析。马建堂认为,各个产业对经济周期的敏感度不同,第二产业的敏感度最高。李铁军则具体分析了中国各省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主导产业的选择情况。
新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研究态势呈现新特点和新趋向。金培博士认为中国产业缺少国际竞争力是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江世银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中认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心应是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主导产业的选择。
三、区际产业结构优化指标评价体系
1.区际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度化可视为从低级到高级状态逐步演进的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通过三次产业产值、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升降表现出来。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产业结构的发展顺次由第一产业占优势趋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方向发展;
(2)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地位倾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2.区际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需求结构的变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实现经济高速有序增长。其标准包括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标准、利用区位优势建立自身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增强对产业结构内部的自组织性和比例协调性,实现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寿光市区际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1.寿光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寿光市产业组织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明显过高,第二产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构的不合理性严重阻碍了充分实现资源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格局。
(2)主导产业单一
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是蔬菜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但是单一的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后劲略显不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3)第三产业转移速度过慢
在产业转移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寿光市面临产业转移和承接其他地区产业转移的压力增大,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转移速度过慢,尤其是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后续产业,近年来仍处于起步阶段。
五、寿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对策建议
寿光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可归结为:通过逐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使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总指导方向为:保持“二、三、一”整体性产业结构。
1.推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寿光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与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通过梯度式降低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值比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科技转化能力,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
第二产业作为寿光市的支柱产业,在今后全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仍然是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关键是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发展优势产业。具体而言:
(1)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根据寿光区位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实施重点突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增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2)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工业结构的调整,关键是围绕主导产业的调整。就寿光而言,其主导产业主要是粮食、蔬菜、果品、水产、畜牧和棉花等六大主导产业。
3.优化投资结构和环境,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既要增加投资,大力发展服务业,又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发挥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优势,稳步提高其就业比重和增加值比重。
参考文献:
[1]王俊鹏.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山东科技大学,2006
[2]揭毅.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杨治.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M].新华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