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文学地图逛南京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朝都会处,金陵帝王州”,坐拥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深邃的文化。在这里,水波潋滟的秦淮河流淌着千年的智慧与文明,虎踞龙盘的钟山飘摇着深沉的历史与沧桑,巍巍古朴的明城墙镌刻着特有的骄傲与遐想……
  此刻,让我们以文学的线索畅游南京,在城市中寻找南京的文学故事,从而发现这座城市的内蕴和历史神韵。
  
  ☆诗赋之都
  南京龙盘虎踞,兼具雄壮与秀美之气,吸引大批文人墨客在此地以诗言志,兴物感怀,一点一滴尽入诗中,成为宝贵的人文景观。
  大小谢:山水诗的倡导者
  六朝时代的山水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创造,其以清新的意境,秀丽的笔调,在文坛上独辟蹊径,丰富、发展了诗歌的园地。乌衣子弟谢灵运和谢脁,便是山水诗的倡导者,使当时的文化中心——建康(今南京),成为山水文学的发源地。
  南朝宋初,谢灵运把对山水之情诉诸笔端,成为倡导山水诗的第一人,诗坛上“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开创了诗歌创作的新境界。他很自信,曾狂放地说:“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尽管他的山水诗还留有玄言佛理,写作技巧也多斧凿痕迹,但他终究使两晋左思、郭璞笔下初见端倪的山水诗,发展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
  南齐“永明诗人”魁首谢脁又在谢灵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山水诗,不仅彻底摆脱玄言诗的影响,且更为清新秀丽。谢脁有许多唱酬之作写建康景物,其中《入朝曲》最为著名:“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弛道,垂杨荫御沟。凝茄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通篇写帝京气象,意境宏伟高敞,语言清新流畅,虽为赞颂之作,格调却非同一般。
  
   有时候太过小心与太过粗心一样危险。简单永远是最佳方案,这跟尽可能说实话是一个道理,因为实话远远比谎言要容易记住。——格雷厄姆·格林
   我就喜欢做别人说我干不了的事儿,因为在我的一生中,总是会有人来说,我干不了这个干不了那个。而当我真正做成了,这种感觉就太棒了。——泰德·特纳
  
  谢灵运、谢脁的山水诗,对后世影响巨大。李白把谢脁与谢灵运并列,并以他们同族,称谢脁为“小谢”,在诗中称誉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城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则在《寄岑嘉川》中说:“谢脁每篇堪讽诵”。谢脁在新体诗方面,重辞藻而不流于华靡,重声律而不受拘束,开唐人绝句之先河。
  文论:最早成熟于建康
  中国的古代文学经过建安时期的繁荣,到了魏晋南北朝进入反思和总结的阶段。这次自周代以来文学的大总结,主要是在六朝建康进行的。六朝文论成就空前,《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评论专著相继诞生,总结创作经验,探讨文学规律的文学理论。换句话说,中国古代的系统文学理论,最早成熟于建康。
  东吴陆机的《文赋》是一部用赋体评论文学的作品,指出思想和艺术的主从关系,强调思想在创作中的作用,反对袭蹈前人,提倡创新。此外,还论述了各种文体的特点,以及遣辞、剪裁、音律等问题。《文赋》较细致地分析了文学创作过程,提出了很多文学理论上的重要命题,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
  《文心雕龙》成书于齐梁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文学研究专著,被誉为开创我国文学批评新纪元的文学理论宏著。《文心雕龙》共五十篇,三万七千字,体大思精,严谨详核。在文学形式与内容、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等重要方面都提出了新见解,代表当时文学理论上的最高成就。
  《诗品》与《文心雕龙》同是齐梁时代文艺批评的重要著作。《文心雕龙》兼论诗文,《诗品》则专论五言诗。钟嵘写作《诗品》的目的是为“辨彰清浊,掎摭利弊”,进行品评。
  诗歌的声律理论也源于建康,其以沈约的《四声谱》为最完整、系统。他的《四声谱》,虽然今已亡失,但是从他的文学主张和声律理论中,仍可体会其在音韵学上开创性作用。
  这一时期,萧梁昭明太子萧统还组织编纂了《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选集,世称《昭明文选》。所选作家作品,上自周秦,下迄齐梁,在一千多年历史时期所出现的众多作品中,除无名氏外,共有129家,约700篇作品,流行甚广,经世不衰。
  李白:金陵存诗近百首
  在南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李白见秦淮河中月圆如璧,遂从淮清桥跳下河去捉月而死。传说固然属于文学上的“异传现象”,却表达南京人民对李白的怀念。 
  李白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此后17年间曾多次到过金陵(今南京)。秀丽的江南景色,优美的南京民歌,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在城南长干里听到委婉幽怨的西曲歌,写下两首《长干行》。 
  
  年轻时的李白在金陵的主要活动是凭吊古迹,结交朋友。他在《金陵三首》中写道:“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六朝帝都那时已渐渐衰落,对诗人来说,它无疑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不过,他并未长久沉浸在怀古伤感的情绪之中,一群朋友的追游聚散,成了这一时期金陵诗的主题。他要离开金陵到别处去,朋友设宴送行,他写下《金陵酒肆留别》。 
  
  天宝六年(747)至九年李白大部分时间住在金陵。天宝十三年,他与魏万泛舟秦淮,以诗文稿相托,后编为《李翰林集》。有名的《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这首诗,大约就是这一时期在南京写的。结尾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淋漓尽致地抒发他政治抱负受打击后的郁闷心情。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起,李白写了一篇《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建议把国都迁到金陵。到了第二年,李白应永王李璘之邀泊舟金陵城下。他有《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建议其以金陵为根据地,出师北伐。诗中写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自比谢安,表达了要平定安史之乱的豪情。上元二年(761),史朝义作乱,李白决计再度从军,不料半道病还,在《留别金陵崔侍御》诗中长叹道:“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
  李白丰富多采的一生,雄奇豪放的诗文,与南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特别是南京的山川风物激发了诗人高昂的诗情,他曾游览和歌唱过南京的紫金山、玄武湖、凤凰台、劳劳亭、长干里和板桥浦等,据粗略统计,李白写南京的诗有近百首之多。
  ☆书画之苑
  有人说,一部金陵书画史就是半部中国美术史。没错,南京是中国书画发展进程的重要见证者。纵观中国书画历史,自三国始至今1700年来,几乎各个文化变迁时期的宗师级书画大家,都曾在南京这块文化热土上居住、过往或任职,留存大量墨迹和美誉。
  王羲之:翰墨留南京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创新定型的楷书、行书、草书,为后世万代所宗。
  王羲之与南京的关系极为密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他的家在夫子庙秦淮河边的乌衣巷,7岁起专心学书,初随卫夫人学习书法。年少时常去南京紫金山静坐,揣摩笔法,至今仍留有他洗笔墨池遗迹。
  东晋宰相王导是王羲之的伯父,常在做人方面给他以教导:“学书法不能仅仅局限于笔端纸墨之间,还得研究写字与做人的学问。只有人品高洁书法才能超凡入圣。”王羲之牢记伯父教导,勤奋好学、诚实正直。
  周顗是东晋一品宰相,他跟王导是朋友。听说王羲之不但举止儒雅还写得一手好字,很感兴趣。一次,他的手下呈上一幅立轴,看后不禁拍案叫绝,立即传令召见王羲之。只见他仪表堂堂、风采照人,周顗不禁脱口赞道:“果然不俗,如此儒雅的后生真是字如其人呀。”随即设宴款待。从此王羲之“字如其人”的美名在南京社会名流中被传开来。
  东晋元帝司马睿在南京的覆舟山(今南京小九华山)设坛祭地,需更换书写祝辞的木板,匠人在削去原先王羲之的手书时,发现笔迹已透入木板三分之深,众人大为惊叹,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来历。
  
   痛苦不一定能够使每一个人就范。有些人忍受痛苦的能力极强,至死不改。可是每个人总有一些他不能忍受的事情,连想象也不敢想象。——乔治·奥威尔
   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莎士比亚
  
  顾恺之:作画瓦官寺
  东晋画家顾恺之,幼年随父居京师建康(今南京)。他“博学有才气”,“工丹青”,传写形势,莫不妙绝。人称顾恺之“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南京瓦官寺落成以后,和尚设会邀请朝廷全大夫来击鼓撞钟, 捐施钱财。当时捐施的人没有一个超过10万钱的,但是临到顾恺之的时候,他直接写上捐钱100万。众人大惊,以为顾恺之空口说大话。和尚上前请顾恺之付钱。他说:“请在庙里准备一堵新粉刷的白墙壁,我自有募钱的办法。”和尚将大殿西壁准备好之后,顾恺之闭户一个多月,精心绘制了一幅有“清赢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的维摩法像壁画,将要画眼睛的时候,顾恺之对和尚说:“第一天进来看壁画的人,请他捐钱10万;第二天进来看壁画的人,捐钱5万;第三天随意布施。”等到开寺的时候,他信笔“点睛”,顿时维摩法神采飞扬,“光照一寺”。观画捐施的人挤满了寺门,很快就募集到了百万钱。
  顾恺之绘画有许多绝妙之处。他画人,或数年不点口睛。人问其故?他说:“四体姣好,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在反复揣摩如何将嵇康的四言诗付诸图画时曾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他在创作中正是把握住这个关键,运用“点睛”绝技,使他的人物画臻于传神的境地。后世对顾恺之的画极为推崇。他与南朝的陆探微、张僧鹞并称为“六朝三杰”。可惜的是,他的绘画传下来的只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图》三种唐、宋临摹之作。从中也可约略窥见顾恺之画技之成熟,其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
  顾恺之还是我国撰写完整画论的第一人。他的三篇画论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主张,奠定了中国画论的基础。他阐述了绘画的艺术价值在于“传神”,而不在“写形”。他的“传神论”已成为中国绘画不可动摇的传统。
  顾恺之醉心于绘画艺术,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极大。其后的陆探微,隋代的董伯仁、展子虔,唐代的阎立德、阎立本、吴道子,乃至宋代的李公磷等,无不摹写顾恺之的画迹,学习他的画论及绘画技巧。
  金陵八家:妙笔绘江南
  明末清初,活跃于古都金陵有八位画家,他们或生长或寄居于此。清初,周亮工最早将他们并列,张庚《国朝画征录》始称“金陵八家”。他们在动荡不安的明清交替之际萌生,面对当时尖锐而复杂的社会矛盾,遁迹草野,隐居不仕,洁身自好,以书画为生,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艺术主张。
  “金陵八家”广泛吸取“南”、“北”两宗之长,融会贯通,自成面貌。他们强调艺术实践和主张源于生活,作品的写实性较强,在形式和技法上亦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山水题材多取自金陵及江南一带实景,通过扎实的笔墨功力和法度,以细劲的直线和短密的皴法与苔点,并辅以水墨渲染和变化的色彩,表现葱郁秀润的江南山水之美。
  其中以龚贤笔墨技法风格独具,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为“金陵八家”之首。龚贤早年在外飘泊,晚年隐居金陵城西清凉山,自嘲“扫叶僧”,以卖画课徒为生,生活清苦,最后死于贫病。他工于山水,着意表现丰饶明丽的湖光山色,追求一种奇而安的境界。在绘画上,龚贤注重写实手法,主张绘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善用用墨,继承和发展了宋人的“积墨法”,常有奇趣,以韵胜,不以力雄。
  “金陵八家”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有很大影响,许多绘画大师继承和弘扬了他们的画法,使水墨画得以长足发展。 
  ☆名著之城
  南京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名著之城,在这里诞生,或者和这里息息相关的典籍、小说、理论作品,比比皆是。
  
   《红楼梦》:生活基础在南京
  《红楼梦》与南京的关系十分密切。作者曹雪芹是以南京的家庭生活为创作基础,以南方文化为历史背景进行构思的。因为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从康熙二年(1663年)到南京督理江宁织造,子孙(曹寅、曹閧、曹兆页)世袭其职,共计历任58年之久。曹雪芹是曹閧的儿子,从小就在南京长大。
  《红楼梦》里描绘的自然风貌主要是南方文化的意象。举小说中的主角林黛玉为例,这一形象带有南方文化的韵味,有着一丝江南风貌。她住的潇湘馆以秀竹为依托,《红楼梦》里描绘得极其生动,称为“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这是南京的文化传统。以南京为都城的六朝时代,刘义庆的名著《世说新语》专门写到翠竹的故事,说的是王羲之第三个儿子王徽之(子猷)最喜爱竹子,宣称“不可一日无此君”,意思是说:别的东西可以不要,而欣赏翠竹是一天都不能缺少的!竹子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是“岁寒三友”(松、竹、梅)中的雅品,象征高尚的品质和气节。秀竹只能在南方形成“凤尾森森”、一片葱翠的景色。当然,北方也有竹子,但长势较差。所以《红楼梦》里与林妹妹相伴的翠竹是江南的竹林,是南京的特色。
  还有一个例子,《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写到“白雪红梅”。那天贾宝玉一早起来,只见窗外白茫茫一片雪景,宝玉走过妙玉的栊翠庵,看见庵里红梅开放。这“白雪红梅”也是典型的南京风光。梅花是春天的梅,春节过后,南京的梅花就吐出花蕾,但北方的冷空气突然袭来,又往往下起漫天大雪,这是南京才有的气象。春节时北京的气温仍然很低,依然是千里冰封,根本开不出梅花来。所以《红楼梦》中的“白雪红梅”是南京的自然风光。这里只是举例,说明《红楼梦》里面所反映的自然风物基本上都是江南的。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还有一个书名是叫《金陵十二钗》,第二回写贾雨村跟冷子兴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往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这实际上写贾府大观园是在南京。曹雪芹出生于江宁织造府,以南京为生活基础,雍正六年(1728年)被抄家后回到北京。小说是在北京回忆往事写成,但生活基础是在南京。曹家在南京的史迹共有13处,最重要的是织造府、织造局、明孝陵石碑、家庙万寿庵、香林寺等。
  
  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汤因比
   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一个不同的世界旅行、生活,他依然不停地回到他所拖带的那个世界里去。——夏多布里昂
  
  《儒林外史》:描绘实在的南京城
  吴敬梓33岁时移居南京,“秦淮水亭”是吴敬梓移居南京后的客寓之地,位于城南秦淮河畔笛步、青溪一带的淮青桥附近。
  秦淮河畔有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吴敬梓目睹了无数文人在这里追逐功名利禄的众生相,深刻地意识到了我国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于36岁开始写《儒林外史》,直到49岁才完成。
  《儒林外史》中的南京是个实在、立体、多方位的南京。吴敬梓在书中写到了南京的许多著名习俗。如小说第41回云:转眼长夏已过又是新秋,清风戒寒,那秦淮河另是一番景致。满城的人都叫了船,请了大和尚在船上悬挂佛像,铺设经坛,从西水关起一路施食到进香河。十里之内,降真香烧的有如烟雾漠蒙,那鼓拔梵呗之声不绝于耳。到晚,做的极精致的莲花灯点起来,浮在水面上。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说,超度这些孤魂升天。把一个南京秦淮河,变做西域天竺国。到七月二十九日,清凉山地藏胜会。人都说,地藏菩萨一年到头都把眼闭着,只有这一夜才睁开眼,若见满城都摆的香花灯烛,他就只当是一年到头都是如此,就欢喜这些人好善,就肯保佑人。所以这一夜南京人各家门户,都搭起两张桌子来,两枝通宵风烛,一座香斗,从大中桥到清凉山,一条街有七八里路,点得像一条银龙。一夜的亮,香烟不绝,大风也吹不熄。倾城士女都出来烧香看会。这一段优美的描写把一个民俗的南京形象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儒林外史》中有关南京的描写直接而明显,在全书56回中,直接写南京的共有21回,其中有不少回就是以当时南京景物为回目内容,如“鲍文卿南京遇旧”,“萧金铉白下选书”,“逞风流高会莫愁湖”,“泰伯祠名士主祭”,“祭先圣南京修礼”,“庄濯江话旧秦淮河”,“三山门贤人饯别”,“泰伯祠遗贤感旧”,等等。总的来说,小说中有关南京的描写占相当大的比重,也表达了作者对南京的独特感情。
  《桃花扇》:故事发生在南京
  因创作《桃花扇》,孔尚任与南京结下不解的情缘,其故事就发生在南京。
  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1685年康熙南巡返京途中来曲阜祭孔,他奉命在康熙帝前讲述《论语》,得到赏识,被破格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不久,康熙帝又委派他以工部员外郎的身份参加淮扬一带的治水工程。在三年多的任期里,孔尚任遍游南京、扬州等地名胜古迹,搜集民间轶闻。
  1688年,在南京期间,孔尚任有意识结交了一些明末遗民、文人雅士,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复社成员冒辟疆,他与侯方域、陈贞慧、方密之并称为“明末四公子”,对李香君、董小苑等人的事迹十分了解,为他积累丰厚的史料与素材。1699年的六月,孔尚任10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的《桃花扇》传奇脱稿了,在京城上演后轰动一时,其描写南明弘光政权覆亡的悲剧历史,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使得《桃花扇》成为一部以“实事实人”而创作的历史传奇,一部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
  如今夫子庙前的钞库街38号,有一座青瓦红檐、古色古香的花园小楼,据说是李香君的寓所“媚香楼”故址。时光流逝三百多年,人们还在怀念着这位有着高尚气节的秦淮歌妓。
  其实,不仅《红楼梦》、《儒林外史》、《桃花扇》等文学名著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京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作家。叶兆言曾在《闲话南京的作家》写道:“南京这地方盛产作家。往远处说,写《红楼梦》的曹雪芹诞生在这,再往远处说,还有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后主,还有编《文选》的昭明太子。出生在南京,而文学事业并不是在南京开创的,往近处说,有路翎,有无名氏,有周而复,有张贤亮,再往近处说,还有当今走红的青年作家王安忆、王朔和方方。”叶兆言提到的作家都是南京的文学“名片”,而他本人同样如此。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和敏感多思的作家,叶兆言对南京这个城市有着独特、深刻的体察,对于南京的城市氛围、南京人的性情习俗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把这些体察诉诸文字,写成《老南京:旧影秦淮》、《南京人》等。他表示,“我写的小说中,起码有一半写到了南京。”苏童虽是苏州人,但已在南京生活了近30年,以至于他认为自己的性格里更多像一个南京人。苏童坦言,他对南京的解读不及叶兆言和薛冰,但《在明孝陵撞见南京的灵魂》依然很好地诠释了一个作家对南京的了解,在一个闷热的夏天,“竟然感到了一种浸润的冰凉的寒意,感到石墙在青苔的掩饰下做着一个灰色的梦。”在苏童看来,那不是一种表达,而是一次比较真切的触摸,“安静、气定神闲,不慌不忙,连竞争也带有人情味。”
  细品,游走在充溢着文学味儿的南京,感受这座城市的辉煌与梦想,经典与传奇。
其他文献
1975年冬季的一天,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一所高中的操场上,一个女孩正蹲在凛冽的寒风中沉思,她时而仰望天空,时而眉头紧锁,她在思考: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是啊!她正面临着人生的岔路口。父亲是一个地道的“修鞋匠”,靠做修鞋维持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16岁的她已经懂事了,看着父亲含辛茹苦地挣钱,她的心里总是涌着酸楚,于是打算辍学挣钱养家。   她把辍学的想法告诉了父亲,没想到父亲勃然大怒,骂道:“你真
期刊
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能让人们为之奋斗的东西,可以大到如同一棵松,迎向霜雪傲视冷雨,屹立在巍峨的山脊;也可以小到如同一株草,嫩叶埋在土里,根脉却伸向大地。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放飞理想的翅膀,不要在意身后是否会袭来寒风冷雨,不要在意脚下是否会有坎坷崎岖,只要心存理想,就一定能找准前进的方向。
期刊
【开栏语】  城市是有性格的。触摸它的文化之脉,可从山水入手,以行走的方式;可从人物入手,以交流的方式;也可从文字入手,以阅读的方式。  愿作您的文字向导,开始一段纸上之旅,共赴一场文化之约。或许,真实的收获应该远胜于此。     胡同,是老北京的文化标签,承载着城市几百年来的历史记忆。青砖灰瓦笼罩下的胡同文化,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多彩的百姓风情,鲜活的诗情画意。这里的风味,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
期刊
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国家图书奖……,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内奖项不知牵动着多少文学爱好者和作家的心。那么,国外的著名奖项有哪些?除斐声海外的诺贝尔奖外,外国文学的王者桂冠又将闪耀怎样的异域光辉?  本文通过介绍世界各地著名的文学奖项,让您了解每一个荣誉背后的故事,领略世界文学的千姿百态。    ☆美国  美国国家图书奖  美国国家图书奖是由美国出版商协会、美国书商协会和图书
期刊
祭先师弘传统 在陕西西安关中书院清明节祭孔大典仪式上,西安承孝幼儿园小朋友身着汉服,在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当日,陕西西安在关中书院举办首届“壬辰清明关中书院祭孔大典”,社会各界四百余人参加了祭孔仪式。本次活动以“祭祀先师孔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旨在继承古圣先贤的精神财富,提升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石油工人的信守 石油工人,一个看似光鲜的职业,背后其实也有着许许
期刊
我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十四岁。当我结束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重新有时间过日子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百八十四公分高,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是高校学生了。脸上早没有了可爱的“婴儿肥”,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你。  我极不适应──我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那个让我拥抱、让我亲吻、让我牵手、让我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
期刊
“换元”,大家都不会陌生。有人说,它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是的,数学中,如此定义换元: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  现实生活中,换元被广泛和普遍地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种领域。换元是根据事物多种构成因素的特点,变换其中某一要素,以打开新思路与新途径。  高考作文中,经常会有这么一个要求:“不得套作”,如何才能做到呢?试试“换
期刊
Story①:    做一个幸福的人  高二·九班 卢修竹   曾经以为幸福很远,仿佛遥不可及。曾经以为幸福只是童年留下的记忆,只能想想而已。曾经以为失去了爷爷的日子,就再也没有幸福。  冬日的风,是刺骨的寒。夕阳还泛着一抹微弱的光晕,穿过没了叶子的树,打在了人们的脸上。两位两鬓斑白的老人肩并肩走过树边的路。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倦倦的美景,那是一种怎样的相濡以沫的幸福。可是,这幸福与我无关
期刊
【小引】  伟人只所以伟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读书,下面让我们跟着伟人一道走进书的世界,领略书的风采——   跟毛泽东学如何读书  文/常世强选自2011年7月5日《检察日报》   笔者近日读《跟毛泽东学读书》一书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毛泽东下决心开始学英语。那时他面临三大困难:年纪大、基础差、工作忙。但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他的英语水平达到了可以借助词典阅读文章、报刊消息的程度。
期刊
有一种力量,可以穿透纸背,抵达内心;有一种力量,可以唤起记忆,拨动心弦;有一种力量,可以观照自身,叩问灵魂……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随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揭晓和颁奖典礼的举行,“天行者”“你在高原”等成为近段时间的一个热词。此刻,让我们以文学的名义,细品那些和茅盾文学奖有着千丝万缕的作品,重新审视我们当下的文学影响力究竟有多广,有多深?它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一笔财富?  (一)影响力之评选结果:“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