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角色转变;学习方式;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简言之,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相辅相承的三个改变,即: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固然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不小成绩,但我们传统的教育方针,也只能培养“传统人才”而扼杀了学生积极主动、创造、创新等好的一面。新课改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1、转变教学思想。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转变师生角色。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新课改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3、转变教学手段。(1)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具有发音、作图等功能,借助计算机进行比较抽象的概念、法则的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函数的教学,计算机可以很快的描绘函数图像,反应函数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2)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3)现代信息技术将改变教师的传统地位,更多的扮演监督者与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极为有力。(4)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1、要相信学生,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时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的位置上,不要什么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
2、提倡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3、课外提倡合作式学习。通过第一次月考,将学生的测验成绩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每个级别学生均直接请教于其高一级别的学生,A级别的可直接请教于老师。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比如在分组时把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对学生说,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每次小测后,把各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对成绩上升的进行表扬,对进步小的组分析共同找出进步小的原因。这种“合作”的方法其实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课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对优生的培养。
4、要改变策略,将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有些教师习惯于自己立即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回答,其实这样的机会首先应该让给学生。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解决,要多给学生回答问题,展现能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表扬这些学生。以课堂小结为例,我们应多采用由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也可以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如教师可用“通过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你所学到的知识。”等之类的话,让学生概括总结,补充提炼。再如练习评判时,也可让学生互相评述,互相讨论,不但使他们能知其然,而且能说出其所以然。总之,我们要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学生推到教学活动的前台。我们要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积极实施主体性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探索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
三、对学生评价体系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习上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的充满兴趣。
关键词:角色转变;学习方式;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简言之,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相辅相承的三个改变,即: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固然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不小成绩,但我们传统的教育方针,也只能培养“传统人才”而扼杀了学生积极主动、创造、创新等好的一面。新课改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1、转变教学思想。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转变师生角色。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新课改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3、转变教学手段。(1)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具有发音、作图等功能,借助计算机进行比较抽象的概念、法则的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函数的教学,计算机可以很快的描绘函数图像,反应函数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2)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3)现代信息技术将改变教师的传统地位,更多的扮演监督者与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极为有力。(4)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1、要相信学生,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时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的位置上,不要什么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
2、提倡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3、课外提倡合作式学习。通过第一次月考,将学生的测验成绩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每个级别学生均直接请教于其高一级别的学生,A级别的可直接请教于老师。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比如在分组时把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对学生说,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每次小测后,把各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对成绩上升的进行表扬,对进步小的组分析共同找出进步小的原因。这种“合作”的方法其实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课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对优生的培养。
4、要改变策略,将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有些教师习惯于自己立即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回答,其实这样的机会首先应该让给学生。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解决,要多给学生回答问题,展现能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表扬这些学生。以课堂小结为例,我们应多采用由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也可以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如教师可用“通过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你所学到的知识。”等之类的话,让学生概括总结,补充提炼。再如练习评判时,也可让学生互相评述,互相讨论,不但使他们能知其然,而且能说出其所以然。总之,我们要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学生推到教学活动的前台。我们要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积极实施主体性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探索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
三、对学生评价体系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习上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的充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