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文字。规范语言文字,减少错别字,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每一位教师与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规范语言文字要从娃娃抓起,因而,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目前的农村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不仅存在着识字难、遗忘快等共同问题,还存在着来自社会、学校和教师本身带来的诸多问题。从教师层面来说,这需要教师认清识字教学活动中隐藏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改善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
一、新课程改革下识字教学的特殊地位
现代学者王静在《汉字规律与识字教学》一文中就曾指出:“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是启蒙教育的必要手段,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基本环节,它是与儿童的认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蒙学之时,识字为先。幼童达到学习年龄走进学堂,首先就要开蒙。所谓开蒙就是教他们识字。在我国古代的蒙学教育中,识字教学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在现代,培养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大纲对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内容与要求是: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当前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渗透新的教育理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落后的教育理念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但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识字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识字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如:学习节奏过快,学生学习汉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同音字、形近字容易混淆;看到汉字能认识,一旦需要运用就写不出来;拼音学习不扎实,造成自学生字有困难;教材编排不合理,识字量过大等;也有些是农村小学特殊性的问题。
1.幼小衔接较差,学生认知能力较弱
幼小衔接问题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幼儿园教育即学前教育的薄弱直接影响到了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相比城市的幼儿教育来说,农村受区域和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幼儿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水平低,师资薄弱等明显的问题。幼小衔接差的问题,在农村表现的尤为突出。许多农村幼儿园更多的是像一个游乐场,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看护所,教师则像是一个“保姆”。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大多也只是想让孩子有人看管,或者和同龄人一起游戏,至于幼儿园的教育问题,许多家长并不是很重视,甚至根本没这个意识。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这就导致,农村孩子在入学之初的低年级学习中学习习惯较差和认知能力较弱的问题比城市学生更为突出。
2.教师教学较弱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近些年国家实施了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一股新生的气息和力量,但是这些特岗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在识字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正确默写出生字新词作为检测识字效果的最终目标,因此将抄写、组词、默写等单一性的练习作为复习巩固的主要形式。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字、在看图学句中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但是教师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较多,而很少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形式,即结合讲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学生字。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还忽视了识字教学中音形义相结合、字词句相联、学用结合以及识字与识物、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识字原则,把原本应该丰富有趣的识字学习变成了一个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枯燥的识字过程。
三、解决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的途径
作为一个一线教学的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也许我们个人力量有限,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无法迅速提升学生识字教学的效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增强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逐渐解决当前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识字心理,汉字教学应为由浅及深、由简及繁、由易及难、由少及多的过程。教学时可以从笔画较少的独体字开始,过渡到有部首的笔画较多的汉字;从开始学习三至五个汉字逐步增加识字量,扎实的打好识字基础。对于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对图像、图画比较感兴趣。教师在初期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多采用“图像教学法”。比如在教“山、水、火”等象形字的时候,这些字本身比较形象,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先畫一画,然后结合学生所画的图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画的景物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找一找字形与图片的关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字形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2.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创设识字教学情境卡字;还有类似的“火”字和“灭”字都可以采取这种形象的迁移形式。认识汉字的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形象的认识汉字,了解汉字,还可以进行文化和情感上的熏陶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音形义结合”。正如鲁迅先生曾提到“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所以识字需要准确而完整的知觉、记忆、思维过程。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读生字的字音,更应让学生通过书写掌握汉字的字形,同时应把汉字的意思让学生了解。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汉字的音形义后才能真正称得上学会了一个生字。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专家和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都在探索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有效的开展,对于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加强自身理论修养的同时,还要充分发现和挖掘农村教育的独特资源,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农村基础教育贡献更多的力量。
规范语言文字要从娃娃抓起,因而,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目前的农村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不仅存在着识字难、遗忘快等共同问题,还存在着来自社会、学校和教师本身带来的诸多问题。从教师层面来说,这需要教师认清识字教学活动中隐藏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改善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
一、新课程改革下识字教学的特殊地位
现代学者王静在《汉字规律与识字教学》一文中就曾指出:“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是启蒙教育的必要手段,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基本环节,它是与儿童的认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蒙学之时,识字为先。幼童达到学习年龄走进学堂,首先就要开蒙。所谓开蒙就是教他们识字。在我国古代的蒙学教育中,识字教学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在现代,培养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大纲对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内容与要求是: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当前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渗透新的教育理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落后的教育理念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但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识字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识字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如:学习节奏过快,学生学习汉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同音字、形近字容易混淆;看到汉字能认识,一旦需要运用就写不出来;拼音学习不扎实,造成自学生字有困难;教材编排不合理,识字量过大等;也有些是农村小学特殊性的问题。
1.幼小衔接较差,学生认知能力较弱
幼小衔接问题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幼儿园教育即学前教育的薄弱直接影响到了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相比城市的幼儿教育来说,农村受区域和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幼儿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水平低,师资薄弱等明显的问题。幼小衔接差的问题,在农村表现的尤为突出。许多农村幼儿园更多的是像一个游乐场,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看护所,教师则像是一个“保姆”。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大多也只是想让孩子有人看管,或者和同龄人一起游戏,至于幼儿园的教育问题,许多家长并不是很重视,甚至根本没这个意识。农村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这就导致,农村孩子在入学之初的低年级学习中学习习惯较差和认知能力较弱的问题比城市学生更为突出。
2.教师教学较弱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近些年国家实施了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一股新生的气息和力量,但是这些特岗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在识字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正确默写出生字新词作为检测识字效果的最终目标,因此将抄写、组词、默写等单一性的练习作为复习巩固的主要形式。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字、在看图学句中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但是教师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较多,而很少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形式,即结合讲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学生字。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还忽视了识字教学中音形义相结合、字词句相联、学用结合以及识字与识物、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识字原则,把原本应该丰富有趣的识字学习变成了一个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枯燥的识字过程。
三、解决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的途径
作为一个一线教学的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也许我们个人力量有限,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无法迅速提升学生识字教学的效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增强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逐渐解决当前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识字心理,汉字教学应为由浅及深、由简及繁、由易及难、由少及多的过程。教学时可以从笔画较少的独体字开始,过渡到有部首的笔画较多的汉字;从开始学习三至五个汉字逐步增加识字量,扎实的打好识字基础。对于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对图像、图画比较感兴趣。教师在初期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多采用“图像教学法”。比如在教“山、水、火”等象形字的时候,这些字本身比较形象,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先畫一画,然后结合学生所画的图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画的景物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找一找字形与图片的关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字形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2.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创设识字教学情境卡字;还有类似的“火”字和“灭”字都可以采取这种形象的迁移形式。认识汉字的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形象的认识汉字,了解汉字,还可以进行文化和情感上的熏陶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音形义结合”。正如鲁迅先生曾提到“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所以识字需要准确而完整的知觉、记忆、思维过程。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读生字的字音,更应让学生通过书写掌握汉字的字形,同时应把汉字的意思让学生了解。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汉字的音形义后才能真正称得上学会了一个生字。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专家和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都在探索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有效的开展,对于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加强自身理论修养的同时,还要充分发现和挖掘农村教育的独特资源,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农村基础教育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