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启蒙阶段,但是数学的枯燥和复杂常常让学生心生畏懼和反感,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兴趣是维系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也是帮助学生突破各种阻碍的核心力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数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喜好来改进教学方略,争取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教学方略
小学生学习观念尚不成熟,其学习态度往往被个人兴趣所左右。而数学一直以来都呈现一种枯燥复杂的面目,导致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致。并且,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限制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积极调整教学手段,争取呈现数学生动有趣的新面貌。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以顺利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一、设计数学游戏,呈现趣味性
数学知识枯燥复杂,而很多教师的教学态度严肃死板,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突破传统的勇气,这导致数学课堂沉闷枯燥,进而使学生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并且,学习不是小学生生活的全部,让学生快乐成长同样是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而小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并且在游戏中,学生更愿意发挥潜能、释放热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游戏,并借助这些游戏引出知识内容,或者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课堂训练。从而呈现趣味性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玩报数游戏,其形式如下:十名学生上台站成一圈,从某一名学生开始,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从1开始报数。规则是在遇到2、5的倍数时不能说出数字,而是要以拍手代替。在几轮游戏过后,我便提问道:“你有快速判断一个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的方法吗?”这时学生根据游戏经验给出很多答案,比如:末位是2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末位是0或5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等。接着我便引出本节课标题,学生则主动打开课本开始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并让学生在游戏的驱动下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
二、创设生活情境,营造亲切感
不难发现,数学知识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并且很多数学理论也是历代研究者从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而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严肃枯燥的数学课堂,小学生自然更愿意投入到生活的怀抱,并且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更容易理解。所以说让数学教学走近学生生活,是值得我们探索和实践的教学之路。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生活图景,并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而营造亲切有趣的生活化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刻掌握。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描述道:“小孟一家有四口人,一天晚饭后家人共享一个苹果,请问怎么分才公平?”学生提出将苹果平均分成四块,于是我接着问道:“每人分得的苹果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吗?”学生表示不能,于是我顺势引出“分数”的概念。而在生活元素的启发下,学生也能顺利理解分数的意义。而后我则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化问题,比如:盒子里有八块月饼,四块是这盒月饼的几分之几?借此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单位“1”、分数的表示等重要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亲切感,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鼓励自主探究,体验成就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总是习惯为学生包揽大部分探究任务,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自己,接受知识的灌输。这虽然节省了学生的精力,保证了课堂的进度,但却侵夺了学生自由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沦为学习的机器,逐渐丧失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打造自主探究的平台,并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争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和技能,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我便让学生合作探究。首先我给各组学生下发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形卡片,并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
(1)生活中我们如何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
(2)请测量手中圆形卡片的周长和直径,你能找出计算圆周长的方法吗?
在问题的驱动下,各组学生展开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先是讨论常用的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并提出滚圆法和绳绕法。接着,各组学生分工合作,测量圆形卡片的周长和直径。之后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将圆的周长除以其直径,顺利引出π这一概念,最终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的自信,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改进教学方法,争取让数学变得简单、亲切、有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学习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如何将游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9(26):69.
[2]黄晓娟.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风,2019(12):26.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教学方略
小学生学习观念尚不成熟,其学习态度往往被个人兴趣所左右。而数学一直以来都呈现一种枯燥复杂的面目,导致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致。并且,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限制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积极调整教学手段,争取呈现数学生动有趣的新面貌。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以顺利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一、设计数学游戏,呈现趣味性
数学知识枯燥复杂,而很多教师的教学态度严肃死板,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突破传统的勇气,这导致数学课堂沉闷枯燥,进而使学生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并且,学习不是小学生生活的全部,让学生快乐成长同样是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而小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并且在游戏中,学生更愿意发挥潜能、释放热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游戏,并借助这些游戏引出知识内容,或者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课堂训练。从而呈现趣味性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玩报数游戏,其形式如下:十名学生上台站成一圈,从某一名学生开始,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从1开始报数。规则是在遇到2、5的倍数时不能说出数字,而是要以拍手代替。在几轮游戏过后,我便提问道:“你有快速判断一个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的方法吗?”这时学生根据游戏经验给出很多答案,比如:末位是2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末位是0或5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等。接着我便引出本节课标题,学生则主动打开课本开始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并让学生在游戏的驱动下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
二、创设生活情境,营造亲切感
不难发现,数学知识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并且很多数学理论也是历代研究者从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而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严肃枯燥的数学课堂,小学生自然更愿意投入到生活的怀抱,并且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更容易理解。所以说让数学教学走近学生生活,是值得我们探索和实践的教学之路。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生活图景,并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而营造亲切有趣的生活化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刻掌握。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描述道:“小孟一家有四口人,一天晚饭后家人共享一个苹果,请问怎么分才公平?”学生提出将苹果平均分成四块,于是我接着问道:“每人分得的苹果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吗?”学生表示不能,于是我顺势引出“分数”的概念。而在生活元素的启发下,学生也能顺利理解分数的意义。而后我则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化问题,比如:盒子里有八块月饼,四块是这盒月饼的几分之几?借此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单位“1”、分数的表示等重要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亲切感,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鼓励自主探究,体验成就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总是习惯为学生包揽大部分探究任务,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自己,接受知识的灌输。这虽然节省了学生的精力,保证了课堂的进度,但却侵夺了学生自由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沦为学习的机器,逐渐丧失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打造自主探究的平台,并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争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和技能,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我便让学生合作探究。首先我给各组学生下发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形卡片,并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
(1)生活中我们如何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
(2)请测量手中圆形卡片的周长和直径,你能找出计算圆周长的方法吗?
在问题的驱动下,各组学生展开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先是讨论常用的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并提出滚圆法和绳绕法。接着,各组学生分工合作,测量圆形卡片的周长和直径。之后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将圆的周长除以其直径,顺利引出π这一概念,最终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的自信,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改进教学方法,争取让数学变得简单、亲切、有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学习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如何将游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9(26):69.
[2]黄晓娟.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风,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