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欣赏与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的培养

来源 :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oo00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就是儿童自主地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汇,同时也是儿童通过想象对乐曲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对发表儿童音乐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充分调动儿童的欣赏兴趣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
  纵观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由于受应试教学模式的束缚,课堂上仍徘徊在重教师讲解、重教材知识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迫当“听众”,个性发展受到了压抑,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首先应搞清师生关系应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讲者与听者的关系,应以素质与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为切入部,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功力,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音乐模式,上活音乐欣赏课。
  一、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其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音乐是情感艺术,儿童的想象力正是借助情感得以伸展。
  音乐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这个过程首要的依据是想象。教师如果不注意调动儿童的欣赏兴趣,采用讲解、说教的方法,那么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堂中会出现沉闷、厌烦的课堂气氛,或者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层次上,那么创造意识更是无从培养。如:在《梦幻曲》教学中,我先是做了沉睡中露出甜甜笑容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问了一个问题:“你们都做过美丽的梦吗?”学生立时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这时让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学生即随着音乐做出各种睡觉、做梦的姿态。这种从激发到想象让学生动脑、动眼、动手,不仅发展了学生思维,也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同时也为欣赏主题音乐作了铺垫。
  儿童的情绪一旦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大大增强,个性表现充分,创造潜能并发。如欣赏《在钟表店》,我先出示画好的大钟、小钟、动物钟等画片,指导学生去观察钟表不同的摆动方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去表现钟表的走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积极创编动作,有的用头、用眼、用脚、用手等部位来表现钟表的摆动。学生这种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正确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氛围,一个自发表现的空间,方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音乐欣赏如果只靠耳朵是远远不够的。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对儿童来说有一段较大的感知认识距离。我在教学中依据乐曲本身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设法缩短这个距离,让儿童说有所指,看有所在,听有所思,在认识上建立起一个自认为可以捕捉的形象并逐步鲜明起来,这就是再创造。如:欣赏聂耳的《金蛇狂舞》,我利用电视录象直接把学生引进江南一带端午节划龙舟的热烈场面:桨手们刚劲、有力地划动着船桨,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江中飞驰,又好似一条条蛇在江中狂舞。此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正用手势做划船动作,有的做敲锣打鼓姿势,并且还伴着“加油、加油”呐喊声,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学生由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热烈、欢腾的情绪,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在欣赏乐曲的音乐形象再创造中,因个人认识、感受不同产生不同的情态,这是艺术欣赏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我特别尊重儿童个性,强调欣赏中个性独特的感受,要求学生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做想象的懒汉,力争创造与众不同的音乐形象。教师还应当多方设法开拓想象的空间,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想象能力,加强对作品音乐形象的理解。如欣赏第三册第八课《小青蛙》,老师在屏幕上先后出示小青蛙玩耍、游泳、避雨、唱歌等画面,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根据画面来展开想象,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解认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小青蛙漫游水中、追逐玩耍、唱歌跳舞的音乐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重点欣赏第二段音乐时,老师问:“此时为什么节奏加快?”有的学生回答:“下大雨刮风了,小青蛙有的躲在荷叶下,有的慌慌张张跳到水里。”老师接着问:“这时为何又弱了下来,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画面回答:“我又想到了雨渐渐的小了,天也渐渐的亮了,雨过天晴了,所以音乐慢了下来。”主题音乐又响起时学生又迫不及待的告诉我:“小青蛙回到了水面上,它们又快乐的跳起舞唱起歌来”。学生对音乐作品认识理解只要掌握基本的音乐情绪,不违背作品的原意,都应给予鼓励,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性,又培养了创造个性。
  三、故事导入,激发学生表现音乐
  小学音乐欣赏作品中,较多的作品可以借助故事来表现,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掌握知识,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进行审美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如《彼得与狼》、《狮子》、《玩具兵进行曲》等,教师只要作必要提示说明,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意图便可演绎出一些童话、故事或情景来。儿童在故事的诱导下,避免了盲目、虚无的欣赏,从而使学生从中受到的教益更多、更形象。对于那些可以故事化情景化的音乐作品,在基本理解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用不同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化。如《龟兔赛跑》欣赏中,我先对学生讲一讲大概的故事,然后再放代表乌龟与兔子的音乐。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要求学生随着欣赏曲根据自我理解与感受,用手、脚、表情来表现乌龟与兔子的形态。然后分组进行讨论、研究,规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表演再加以评判。这一环节中小组讨论更趋活跃。有的说、有的设计、有的表演,一些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被轻松、活泼、愉快的小组讨论所感染,积极参与创作活动。通过评判,儿童们对作品又了更深的认识,对作品所表现出的意义理解更深透,同时也体会了合作的成功。
  总之,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图画、欣赏、语言、形体、创造与表现融为一体,构建了“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模式,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春雨润物细无声”,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心对音乐的感知,使学生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的表现,自由的发挥。让音乐在童心里飞扬!
其他文献
一、提前作文的可能性  低段作文提前起步,是当前很多小学改革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低段小朋友能写作文吗?或者说,提前作文的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如何?回答上述问题,先要从口语和书面语的异同谈起。传统的语言学论著认为,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符号,是口语的一种记录形式,先有语言(口语),后有文字。最近的研究表明,口语和书面语历史起源是同步的,但功能不一样,口语起源于呼喊,文字发轫于涂鸦,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在岩洞、
期刊
摘要: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基础,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得到解决。教师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培养,教给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使每个学生养成正确审题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审题能力;培养;习惯  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是特别好,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基础,也就是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的关
期刊
从幼儿园到博士生,当下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鉴于此,中国教育需要体系性变革,变革的核心是设计合理的制度,走出知识传授崇拜,让教育走上“立人”之路,尤其是幼儿教育。  随着升学压力加剧,在一些城市,应试竞争已经从小学阶段下移到了学前阶段。孩子幼儿园还没毕业,就掌握了小学一年级的基本知识,这种现象并不鲜见。为了孩子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家长彻夜排队等候入园名额的现象也频频见诸报道。  学
期刊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
期刊
教育离不开教学,教学离不开课堂,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一味的让学生进行很死板式的学习,学生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好多都只剩下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了,再就是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作业完成这两个环节了。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没有任何的创造想象,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业。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推广,为了优化课堂
期刊
(教例: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4》中“蜻蜓、蚯蚓、蝌蚪、蜘蛛、蚂蚁”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就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从而轻松、主动地识字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引
期刊
小学中年级习作刚由简单的写话过渡到写作文,处于写作文起步阶段,现在的现状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得精疲力竭,而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却不见提高,一听说写作文他们就喊头疼,甚至还编了一句顺口溜“作文作文,作(啄)破脑壳。”在他们看来,写作文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很多家长也反映孩子每次写作业总是把作文留到最后,要么三言两语应付差事,要么“复制”一份完成任务……但是作文在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高中的语文测试中占有
期刊
知识与技能:运用铅笔工具绘制图形,并进行渐变色处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荷叶、涂色,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铅笔工具和颜料桶工具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渐变色处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湖里荷花正在盛开,荷叶一层层地铺满了湖面,蜂蝶飞舞,好一幅迷人景色。上节课我们完成了荷花的绘制,今天你能画出荷叶吗?  二
期刊
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认真阅读和研究,是明确教育任务、要求的根本途径,是帮助教师明确目标、实施教学、评价的思想基础。只有深刻领悟理念以及建立科学的课程意识,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才有可能使数学课堂成为民主、和谐、平等、开放的课堂。  对于因特网这个良莠不齐的信息海洋,如何使学生有顺利地接受健康向上的信息是当务之急。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空调轴流风叶结构强度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结果得出了准确的预测。通过对比分析提出通过增加平筋代替常规的加强筋,减少或避免了轴流风叶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依靠经验造成的强度不足问题,有效的提高叶片的结构强度。  关键词:轴流风叶;有限元分析;高速运转实验  1.引言  轴流风叶因其流量大、体积小、压头低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空调室外机中,作为空调系统中重要的送风装置,轴流风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