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初始密码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匹夫》是近几年发现的汪曾祺的重要佚作之一,也是其中最长的一篇,就像《野草》蕴含着鲁迅的人生哲学一样,《匹夫》也包含着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初始密码。这不仅体现在主题上——作者浸润在中西文化思想中对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也体现在结构上——《匹夫》是深合汪曾祺创作理念的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文体实验,还体现在语言上——从一开始就满怀读者意识的语言张力,同时也体现在小说最后一节——通过小说主人公之口表达出作者的创作理论和创作思想。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和探究,有利于增进对汪曾祺小说创作思想的认识,对深入研究汪曾祺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汪曾祺;《匹夫》;意识流
  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汪曾祺佚作的再现,其文学史价值不断被重新评价和认识。通过文本细读,笔者发现,《匹夫》无论是主题、结构、语言,还是小说中体现出的文学创作理论和思想端倪,都带有典型的汪曾祺小说创作特色,可将其视作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初始密码,可从中窥见汪曾祺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中西文化影响下的心灵自白
  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主要包括“我”(西门鱼)、荀、郎化廊、巫、鲁先生以及学校里的众多同学。
  小说为何以《匹夫》为题?或许答案就蕴藏在“我”、荀和郎化廊的人物形象中。
  “我”写小说,但不同于那些“使用极旧的手法的小说家”。“我与夜都像是清池里升起的水泡一样破了的梦的外面。”“我”戏谑自己为荀派定姓氏,“我”和荀都对归途生出联想,都不许风筝像别的。荀因自己夜行产生的联想能成为“我”小说的材料,自己高兴,也觉得“我”会高兴。
  荀,是个年轻人,学生,染上北方气质的吴越一带的人,聪明人,遗世独立却又非常入世,喜欢写诗,写得一手好字,喜欢关于古墓发掘的书。他秉承个人主义,忧心于学校的荒芜、学生追求实际、学生浪费时间地跟风恋爱,并思考生命的价值。
  郎化廊,“常以破落的贵族的心情娱乐自己”,颇有意思,“常画莫名其妙的画”,“功夫大半花在画题上”。对照一下汪曾祺,汪曾祺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并对其极其宠爱;父亲颇具艺术情趣与才华,与汪曾祺亦师亦友。他少读《论语》,习桐城派古文,酷爱美术,也学三民主义、算术、历史、地理,初中时即接触新文学。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同学曾说,“那位有才华的、孤傲、轻狂、又有些惶惑的‘荀’的身上,很有20岁汪曾祺的影子”。
  以上足可证明:“我”、荀、郎化廊共同构成了汪曾祺的自画像。
  小说中的“我”、荀、郎化廊就是这样的“匹夫”,他们带着对个人命运关注的悲悯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入世,充满着深重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遗世独立中坚守人格气节。文中无一处出现“匹夫” 二字,“匹夫”的精神和力量却贯穿始终。在当时的处境下,荀这样的青年是很难找到出路的,所以,在这一番痛苦艰难的探寻之后,“他只有一半活在时间与空间里了”,另一半则只能寄希望于“在遥远的地方”的火光。这又形成了浓重的悲剧意蕴。
  纵观此后汪曾祺的小说,无论是《徙》中的两代教书匠谈甓渔、高北溟,还是《大淖记事》里的锡匠师傅……无论穷达,他们或只重人间情谊,或闪耀人性光辉,但众多的悲剧结局也总令读者唏嘘。汪曾祺小说中的入世精神、人道主义关怀、悲悯情怀,以及悲剧意蕴,在《匹夫》中早已自白于世。
  二、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文体实验
  《匹夫》的前五节从“我”的视角来看荀,最后一节以荀写给“我”的信转换成荀的视角,“我”重新思考荀的想法(反刍)。小说描写了荀的夜行,“我”带荀对郎化廊先生的一次拜访,荀继续夜行和在校门口的思考,荀的学校生活,等等。这些看似不相联系的各个片段,其实始终以荀的意识流动连接。从月亮、星星想到脚下的路,从路旁的树想到“那个城”“那些人”,从树上的叶子思考到“悟”和“思想”;思绪重新回到路,从走过的路想到归途,从风和树叶到荀的诗和个人主义,及至校门,到宿舍……这意识,流动着思考,也流动着思想。
  小说《匹夫》中说“我”要写小说,最后写出的小说是集小说、散文、诗歌、书信为一体的特殊文体结构,这也间接体现了汪曾祺对意识流小说文体创作的实验。探寻汪曾祺进行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渊源,要追溯到他所受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从高中时读的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到西南联大求学时期广泛阅读的俄、英、美、西班牙等外国的小说,契诃夫、阿索林、紀德、伍尔夫等的文学创作都深深影响了他。从戏剧化结构转到散文化结构,契诃夫被汪曾祺看作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汪曾祺还把他最喜欢的中国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称作“中国的契诃夫”。对他影响深刻的阿索林的小说,几乎没有故事情节,或描写一组画面,或描写一串对话,或由一些流动的意识构成。从一开始写作,汪曾祺就摈弃了创作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传统小说写法,而是创作真实表现生活的“不十分是一个小说”的小说。
  三、满怀读者意识的语言张力
  根据潘桂林在《“文学场”之魂:中国近代新小说读者意识研究》中的界定,读者意识包括作家对读者所指、地位、功能的认识,对读者心理和阅读期待的揣测。此处的读者,既包括“现实的读者”,又包括存在于作者观念中的“设想的读者”。
  汪曾祺的“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将语言从工具论上升到本体论。他同时也提到,读者受感染的首先是小说的语言,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他对语言的高度重视,让语言成为他小说中的重要因素,他的小说中的创造性的语言张力也体现着他始终如一的读者意识。
  第一,“言”与“无言”的对立。《匹夫》中有大量的对话,或是荀夜行路上的独白,或是荀与“我”或舍友的对话,这些对话推动着意识的流动,也推进着小说叙述主题的进展。小说中,两棵树都能引发荀对生命价值的哲思,宿舍中的同学众生相也详尽刻画,但对荀的心理变化,却只是点到即止。几乎每一小节的结尾都是耐人寻味之语。作品以“言”激发读者,以“无言”召唤读者,任凭读者无尽地言说。   第二,铺陈与急转的对立。在《匹夫》中,这一特点体现在小说的每一个小节的结尾处,往往都是正当读者沉浸在“气氛”中,笔锋陡转,给人以无限思考的空间。
  第三,留白与补充的对立。在《匹夫》以及汪曾祺的很多小说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括号和破折号的使用。《匹夫》中括号出现了12次,破折号出现了18次,其中除去破折号表声音的延续等作用外,括号和破折号的主要作用在于补充说明。在这补充说明里,或是单纯的解释说明,或透着作者的情绪,或在沉闷中带来一点幽默诙谐。这就构成了小说语言中的留白与补充的对立。
  第四,常规与陌生化的对立。《匹夫》中的语言集传统与现代、书面语与口语、民俗方言与普通话等于一身。汪曾祺以自己深厚的语言修养为基础,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对常用的语言进行了陌生化处理,文白杂糅,简洁而又内涵丰富,形成无限张力。
  四、《匹夫》中展现的创作理论
  第一,先锋文体实践。1947年,汪曾祺发表在《益世报·文学周刊》上的《短篇小说的本质》中提到:“我们宁可一个短篇小说像诗,像散文,像戏,什么也不像也行,可是不愿意它太像个小说,那只有注定它的死灭。”在此之前,大声喊出这种小说创作理念的,恐怕就是《匹夫》了。
  第二,真实和互文。汪曾祺的“真实观”,是读者角度的“真实观”,他说:“现代读者要求的是真实,想读的是生活,生活本身。”“作者和读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最好不要想到我写小说,你看。而是,咱们来谈生活。生活,是没有多少情节的。”
  《匹夫》并不完美,与汪曾祺的一些成熟的作品相比,其艺术水平也不是太高,它在语言、结构等行文风格上都带着浓重的实验色彩。但正是这种大胆的实验,隐含着汪曾祺创作之路的最初轨迹,并绵延至他的整个创作历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匹夫》对于研究汪曾祺以及他的文字,就有了文学史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军.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D].济南:山东大学:2005.
  [2]杨鼎川.汪曾祺与外国现代主义文学[J].佛山大学学报,1996(1):34.
  [3]肖莉.“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汪曾祺小说语言观阐释[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96-101.
  [4]刘明.“规避”的辉煌和遗憾:汪曾祺創作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3(6):80-86.
  [5]林毓君.汪曾祺的读者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361-362.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唐代书法家们对于法度的极致追求,使得宋初书坛一直笼罩在因循守旧的阴影之中。直到由苏轼、黄庭坚、米芾所引领的尚意书风的兴起,才突破了唐代法度的束缚,进入了追寻创新、张扬个性的自由创作时期。北宋书家大多兼善楷书,但投入更多精力的却是书写更灵活、表达更自由、更能抒情达意的行书和草书。以法度为主的楷书在唐代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在宋代却逐渐衰弱,文章从尚意书风入手,分析尚意书风形成的原因并探究其对北宋
期刊
摘 要:在当前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专业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艺术类的高校希望通过专业化的课程教学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舞蹈专业型人才。在高校舞蹈编导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编导意识和编导能力等进行培养。文章主要就舞蹈编导学科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高校舞蹈编导课程中培养学生编导意识的有效措施,从而推动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从以规模扩大为主的外延式扩展向以质量建设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已成为新时代高职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为参照,提出推动艺术类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明确高职艺术类院系应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实现教学诊改常态化,对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内涵;教学诊改;
期刊
摘 要:如今,如何建设好一门一流本科课程成为各高校积极探索的课题。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声乐一流本科建设,进一步提高声乐学科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声乐学生培养质量,文章现结合学科背景,从点到面对学习声乐作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论述,为声乐学生提供更具体、更直观、更有指导和借鉴价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以及解决现实问题。  关键词:声乐作品;一流课程;声乐  将声乐学科打造成为一流课程是
期刊
摘 要: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不管是方式方法、内容还是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当代教育事业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钢琴教学、演奏当中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将二者融入钢琴教学与钢琴演奏当中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将钢琴教学与演奏中融入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推动钢琴教学与演
期刊
摘 要:美声唱法是眾多歌唱方法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展现形式,而美声音乐是众多音乐因素当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语音的发音要求较为严苛。这给高校的美声唱法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探索普通话语音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现阶段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普通话语音和美声唱法具体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声唱法;普通话语音;高校声乐  一
期刊
摘 要:在设计艺术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装饰绘画。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内容不断调整,装饰绘画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通过分析装饰绘画创新教学的内容,深入了解装饰绘画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希望能够给以后装饰绘画教学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装饰绘画;创新教学;高等教育  注:本文系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2019年度立项课题“吉林省高校在5G时代发展背
期刊
摘 要:动漫艺术与冰雪艺术作为造型艺术有着很多共同的特征,二者的融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文章从黑龙江冰雪文化与冰雪艺术在动画教育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入手,对黑龙江冰雪艺术与动画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探索出高校动画教育教学与冰雪文化的结合思路及结合方式,从而使这两个原本不同的领域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  关键词:冰雪文化;动画教学;表现形式  注:本文系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
期刊
摘 要: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一种,在传承我国传统音乐艺术方面贡献了非常显著的力量。在当前时代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我国古筝艺术有了一定的创新,同时古筝艺术也真正走向了全世界。文章通过分析古筝协奏曲《定风波》的创作背景,探索了这部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与特点,还立足于实践演奏活动,全面探讨了这部古筝协奏曲的演奏技巧,以全面展示古筝协奏曲《定风波》的艺术内涵,促进我国传统器乐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发展。  
期刊
摘 要:聊斋俚曲又被称为蒲松龄俚曲,是明清时期艺术文化发展当中的“活化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影响力,发展至今,其艺术地位还是非常高的,不可动摇。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聊斋俚曲的经典民俗似乎有点与大众的现代生活相去甚远,但是聊斋俚曲本身的艺术价值不会因为时代的迅速变迁而减少,因此要重视聊斋俚曲的保护与传承。文章从民间音乐类非遗聊斋俚曲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