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课的特点是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相互联系。目的是要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课外实验
  新课标下的生物课要以學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并不完全排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新课标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排除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师具有控制权:决定讨论的主题,设置话语的转折点,引导学生的思路,要求学生的言语参与。笔者认为生物课堂教学可采取以下模式:
  一、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恰当的导言可以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例如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特点可以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说明;遗传现象可以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生来会打洞”来说明;变导现象可以用“一母生九仔,九仔各不同”来说明等等。课堂中精心设计导言,恰似“引车入轨”,利用学生们的“知新”欲望引导思考,开始新知识的探索以及运用有趣的小资料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自觉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强化科学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兴趣,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它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探究的实施既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只有在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在体验中学习,进行他们自己的科学探索。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二是可以给学生提供诸多事例,提供探究的材料;三是可以给学生提供指导,避免学生进入“死胡同”或钻“牛角尖”;四是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探究。
  三、巧妙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
  英国一位科学家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学生喜欢听,就导致了多想,而多想就会引出多问。所以教学中有意地通过创设情景、疑问、故事和矛盾等去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要让学生愿意提问,那么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前提。教师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标新立异,这样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此外还应加强课堂问题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中多些指导激发,少些批评斥责;多些鼓励表扬,少些权威专制;多些民主平等,少些直接告诉结果或答案,多让学生去尝试成功或失败来获取新知。这样使学习任务处于既适合学生但又具有挑战性的水平,刺激学生进行思考、善于用脑。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再将知识拓展延伸,提出更多的问题。
  四、重视课外实验让学生走进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把那些既源于课程内容,又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开发成实验,或观察、或探究、或实践,则对于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益,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许多技能的形成都是与此活动分不开的。以课外实验验证假设或猜想,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丰富生动的内涵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实验、去探索、去研究,延伸课内,充分利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使课内理论性的知识、理论上的解题思路,通过实践、探索、论证,更好地掌握。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对他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一旦被激发起兴趣,就会从多种信息源中找到资料,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这种终生学习的能力,是许多学者和科学家都具备的。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为,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
集成技术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如何实现异种系统中数据的访问、集成、统一和转换;二是如何实现系统内异构数据模型及构建方法的集成或融合。 Integrated technology
一、要认真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
【摘要】 信息技术的新课标明确了普通高中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对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作了大规模调整。信息课教学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 已成为今后信息课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就教师创设情境、奖励激励、引导学生等方面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培养自主学习主导作用主体作用  新一轮课改的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对高中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调查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测试法对实验班级韶关市韶钢第一中学2011级高一⑴班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从实验后的分析中,证明“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是成功的。  【关键词】“引导——探究”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实证研究  一“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引导——
【摘要】 实验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物理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主体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
【摘要】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物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因此造成传统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新课改标准在对课程改革时提出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本文就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人文精神教育现状研究  人文精神体现了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人文精神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