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源自实践,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们灌输理论知识的时候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生物是一科偏理性的学科,理论教育大多比较抽象难懂,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对他们来说,这是一门崭新的科目,他们需要学习崭新的知识,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养成相关的学习经验。很多初中生尚处在天性未泯、比较爱玩、好奇心较强的时期,因此,通过实验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作者对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索,以展示生物实验的魅力。
关键词:生物;蚂蚁觅食;初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94-1
一、背景资料
蚂蚁是一种常见昆虫,别名蚁,玄驹等,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种类繁多,寿命较长,且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昆虫。在蚁群之内,不同个体分工明确,好似人类的团体生活一样密切;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受着独特的环境、事性、食量、识路方式等的种类差异。从很早时,人们就开始研究蚂蚁的各种生活行为,因此也诞生了不少相关工具,如饲养箱、蚂蚁投事器、石膏住所等不计其数。著名的蚂蚁生活学家之一爱得华·威尔森,在热带对蚂蚁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研究,收获颇丰。这样看来,蚂蚁行为的研究也值得我们去尝试。
二、提出问题
1.如何在实验室顺利完成实验
在实验前充分准备相关工具,各种实验工具最好能够准备双份以上,以备不时之需;尽量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实验,如同在桌面上或同在潮湿的沙地上;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以让老师先进行示范实验,然后再分组派给学生们进行,或者学生们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跟踪指导;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蚂蚁行为,积极思考行为目的,准确做好实验记录,保证实验效果。
2.如何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先为学生们充分做好理论准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以使其在实验过程中、后期可以针对性、有深度地提出问题;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通过对比实验,找到尽可能全面的问题。
3.如何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评估学生在实验后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然后给予积极引导。
三、做出假设
通过教导学生关于蚂蚁觅食的理论知识,各位老师已经对大家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在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可以自己提出一些实验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当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疑惑。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作出大胆假设,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实验之后,将假设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照,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和理解蚂蚁觅食行为,老师也可以强化解决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疑惑之处。
四、实验过程
1.准备工具
红糖、白糖一组;白糖、食盐一组;甜饼干、咸饼干一组;干面包、湿面包一组;辣椒油、清水一组;白醋、清水一组;强力洗涤剂一瓶。
2.实际操作
(1)分别将准备工具按照分组形式分别放置,再放入数量适当的蚂蚁;
(2)观察蚂蚁对于不同食物/调料的行为表现;
(3)利用强力洗涤剂涂抹蚂蚁爬过的痕迹,观察其觅食是否留下气味痕迹;
(4)经多组、多次对比实验后得出结论。
3.得出结论
白糖、食盐组,在白糖处聚集蚂蚁较多;白糖、红糖组,白糖和红糖处有数量差不多的螞蚁;白醋、清水组,在白醋处聚集蚂蚁较多;甜饼干、咸饼干组,在甜饼干处聚集蚂蚁较多;辣椒油、清水组,在辣椒油处蚂蚁聚集较多;干面包、湿面包组,在干面包处聚集蚂蚁较多。
在涂抹强力洗涤剂之前,蚂蚁发现较大食物后一般会原路返回,无论是到住处寻找同伴,还是四下寻找同伴,都是按照它爬过的路线回去,然后其他蚂蚁通过同样的路线找到食物;在涂抹强力洗涤剂之后,发现食物的蚂蚁很难找到发现食物的路径,其他蚂蚁就更加不可能找到。
由此可以得出最终结论,蚂蚁是可以自主发现食物的;蚂蚁普遍喜欢甜食、不甜的干燥食物、具有刺激气味的食物,并且对于甜食的敏感程度更高;蚂蚁依靠气味来实现个体和群体的觅食行为。
五、实验反思
结束实验后,要考虑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设计到多种因素的平衡,是否存在其他条件的干扰。如用辣椒油和清水作为对照组时,是否运用了不同品牌的辣椒油进行多次实验,而产生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要针对学生的表现来决定有无需要改变的地方;还要考虑创新性思维在整个实验中的运用程度。
蚂蚁的觅食行为,看似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其实这其中包含着很多生物学的知识。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很快地调动起学生探究生物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信心。除了这种简单、方便进行的实验以外,我们还将会尽更多的努力,做到更加复杂、更加精准的其他实验,真正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会。
[参考文献]
[1]李栋.蚂蚁文献综述[J].白蚁科技,1992(03).
[2]刘若楠,颜忠诚.社会性昆虫的组织及通讯行为[M].生物学通报,2009(06).
关键词:生物;蚂蚁觅食;初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94-1
一、背景资料
蚂蚁是一种常见昆虫,别名蚁,玄驹等,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种类繁多,寿命较长,且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昆虫。在蚁群之内,不同个体分工明确,好似人类的团体生活一样密切;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受着独特的环境、事性、食量、识路方式等的种类差异。从很早时,人们就开始研究蚂蚁的各种生活行为,因此也诞生了不少相关工具,如饲养箱、蚂蚁投事器、石膏住所等不计其数。著名的蚂蚁生活学家之一爱得华·威尔森,在热带对蚂蚁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研究,收获颇丰。这样看来,蚂蚁行为的研究也值得我们去尝试。
二、提出问题
1.如何在实验室顺利完成实验
在实验前充分准备相关工具,各种实验工具最好能够准备双份以上,以备不时之需;尽量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实验,如同在桌面上或同在潮湿的沙地上;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以让老师先进行示范实验,然后再分组派给学生们进行,或者学生们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跟踪指导;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蚂蚁行为,积极思考行为目的,准确做好实验记录,保证实验效果。
2.如何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先为学生们充分做好理论准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以使其在实验过程中、后期可以针对性、有深度地提出问题;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通过对比实验,找到尽可能全面的问题。
3.如何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评估学生在实验后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然后给予积极引导。
三、做出假设
通过教导学生关于蚂蚁觅食的理论知识,各位老师已经对大家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在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可以自己提出一些实验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当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疑惑。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作出大胆假设,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实验之后,将假设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照,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和理解蚂蚁觅食行为,老师也可以强化解决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疑惑之处。
四、实验过程
1.准备工具
红糖、白糖一组;白糖、食盐一组;甜饼干、咸饼干一组;干面包、湿面包一组;辣椒油、清水一组;白醋、清水一组;强力洗涤剂一瓶。
2.实际操作
(1)分别将准备工具按照分组形式分别放置,再放入数量适当的蚂蚁;
(2)观察蚂蚁对于不同食物/调料的行为表现;
(3)利用强力洗涤剂涂抹蚂蚁爬过的痕迹,观察其觅食是否留下气味痕迹;
(4)经多组、多次对比实验后得出结论。
3.得出结论
白糖、食盐组,在白糖处聚集蚂蚁较多;白糖、红糖组,白糖和红糖处有数量差不多的螞蚁;白醋、清水组,在白醋处聚集蚂蚁较多;甜饼干、咸饼干组,在甜饼干处聚集蚂蚁较多;辣椒油、清水组,在辣椒油处蚂蚁聚集较多;干面包、湿面包组,在干面包处聚集蚂蚁较多。
在涂抹强力洗涤剂之前,蚂蚁发现较大食物后一般会原路返回,无论是到住处寻找同伴,还是四下寻找同伴,都是按照它爬过的路线回去,然后其他蚂蚁通过同样的路线找到食物;在涂抹强力洗涤剂之后,发现食物的蚂蚁很难找到发现食物的路径,其他蚂蚁就更加不可能找到。
由此可以得出最终结论,蚂蚁是可以自主发现食物的;蚂蚁普遍喜欢甜食、不甜的干燥食物、具有刺激气味的食物,并且对于甜食的敏感程度更高;蚂蚁依靠气味来实现个体和群体的觅食行为。
五、实验反思
结束实验后,要考虑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设计到多种因素的平衡,是否存在其他条件的干扰。如用辣椒油和清水作为对照组时,是否运用了不同品牌的辣椒油进行多次实验,而产生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要针对学生的表现来决定有无需要改变的地方;还要考虑创新性思维在整个实验中的运用程度。
蚂蚁的觅食行为,看似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其实这其中包含着很多生物学的知识。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很快地调动起学生探究生物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信心。除了这种简单、方便进行的实验以外,我们还将会尽更多的努力,做到更加复杂、更加精准的其他实验,真正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会。
[参考文献]
[1]李栋.蚂蚁文献综述[J].白蚁科技,1992(03).
[2]刘若楠,颜忠诚.社会性昆虫的组织及通讯行为[M].生物学通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