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语文教学效率低质量差,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的前提,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兴趣的关键,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的摇篮,情真意切的批语是激发兴趣的良方。
关键词:学生
兴趣语文教学质量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是媳妇穿婆婆的鞋——老样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导致教师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厌学,昏昏欲睡,如坐针毡;而优秀教师的语文课给人的感受是如沐春风,是一种艺术享受。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殿堂的大门即使关闭着,有兴趣这块敲门砖,也会让学生把语文的大门打开。这正如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们所说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人脑的科学研究中也得到了证明,乐学——兴趣,可以调动右脑半球,充分发挥右脑半球的作用,学习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气质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发挥整体功能,带来积极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克服困难,会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就会深入钻研,孜孜不倦地探求。倘若这个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虽然经过教育勉强去学习,也难以学好。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的同时,如果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的做法是: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的前提。《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总是乐于向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教师倾吐真情,并乐于接受他们的教导和劝告,自觉的改正错误,奋发向上的。因此,教师爱学生的情怀,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带一个新班,笔者都设法快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我便能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即使是他们答错或答不上来,我也热情地说“请坐下”,不让他们感到难堪。这样的师生关系自然就亲近了。他们对这个老师就感兴趣了,对你所教的课程也就感兴趣了。
二、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兴趣的关键。融洽活跃的气氛能使人精神放松,心情愉快,而愉快的心情可以增添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总是想方设法去营造出融洽活跃的气氛,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用课堂两三分钟演讲,内容从见闻到感受,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时候利用课前两分钟朗诵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或散文,教师适当地介绍有关文学家的逸闻趣事或课外知识,不仅起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语文兴趣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的摇篮。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无不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给学生较多的课外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语文素质。要学好语文,功夫在课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及兴趣、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表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讲、辩论、歌词欣赏、制作学习卡片、成语接龙、办黑板报等活动,并力求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设备,通过这些活动,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等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既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了他们多方面的才能。
四、情真意切的批语是激发兴趣的良方。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把教师称作“创造未来的雕塑家”。足见教师责任的重大,教师要塑造好学生的灵魂,首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一视同仁,尤其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心理素质差、生理有缺陷的学生更要有爱心、耐心、信心和责任心。作为科任老师,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于是利用作业、作文的批语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或鼓励、或商榷、或因势利导,以心交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帮助他们,这些措施,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尝试,不仅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使他们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生动活泼、自由愉悦的学习活动,就教师而言,排除了教语文讲得口干舌燥的苦恼,尝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的确激发学生兴趣,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诚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学习是基础,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创新,而不仅仅拘泥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同时要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多写多实践,最主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生
兴趣语文教学质量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是媳妇穿婆婆的鞋——老样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导致教师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厌学,昏昏欲睡,如坐针毡;而优秀教师的语文课给人的感受是如沐春风,是一种艺术享受。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殿堂的大门即使关闭着,有兴趣这块敲门砖,也会让学生把语文的大门打开。这正如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们所说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人脑的科学研究中也得到了证明,乐学——兴趣,可以调动右脑半球,充分发挥右脑半球的作用,学习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气质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发挥整体功能,带来积极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克服困难,会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就会深入钻研,孜孜不倦地探求。倘若这个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虽然经过教育勉强去学习,也难以学好。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的同时,如果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的做法是: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的前提。《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总是乐于向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教师倾吐真情,并乐于接受他们的教导和劝告,自觉的改正错误,奋发向上的。因此,教师爱学生的情怀,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带一个新班,笔者都设法快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我便能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即使是他们答错或答不上来,我也热情地说“请坐下”,不让他们感到难堪。这样的师生关系自然就亲近了。他们对这个老师就感兴趣了,对你所教的课程也就感兴趣了。
二、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兴趣的关键。融洽活跃的气氛能使人精神放松,心情愉快,而愉快的心情可以增添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总是想方设法去营造出融洽活跃的气氛,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用课堂两三分钟演讲,内容从见闻到感受,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时候利用课前两分钟朗诵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或散文,教师适当地介绍有关文学家的逸闻趣事或课外知识,不仅起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语文兴趣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的摇篮。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无不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给学生较多的课外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语文素质。要学好语文,功夫在课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及兴趣、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表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讲、辩论、歌词欣赏、制作学习卡片、成语接龙、办黑板报等活动,并力求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设备,通过这些活动,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等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既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了他们多方面的才能。
四、情真意切的批语是激发兴趣的良方。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把教师称作“创造未来的雕塑家”。足见教师责任的重大,教师要塑造好学生的灵魂,首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一视同仁,尤其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心理素质差、生理有缺陷的学生更要有爱心、耐心、信心和责任心。作为科任老师,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于是利用作业、作文的批语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或鼓励、或商榷、或因势利导,以心交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帮助他们,这些措施,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尝试,不仅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使他们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生动活泼、自由愉悦的学习活动,就教师而言,排除了教语文讲得口干舌燥的苦恼,尝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的确激发学生兴趣,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诚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学习是基础,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创新,而不仅仅拘泥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同时要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多写多实践,最主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