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y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本文从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这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总结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结果:他汀类药物具有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降低总死亡率等。结论:他汀类药物药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注意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药理作用;应用
  
  Stati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Tang Liangkai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yu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statin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Statin drugs from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se three areas are discussed to summarize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Results: Statins have quickly reduce abnormally high plasma total cholesterol (TC) level role and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and lower total mortality. Conclusion: The exact efficacy of statins,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pay attention to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statin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pplication
   他汀類药物(statins)属于羟甲基戊二酸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包括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及西立伐他汀等。近年来,调脂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CHD)的防治益处已逐渐被公认,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1 药理作用
  1.1 药效学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HMG—CoA还原酶的结构类似物。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调脂作用:①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阻断肝脏内胆固醇合成。这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机制。②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转录,使肝脏内LDL受体增多。促进血液内LDL向肝内的转移,导致LDL及其前体IDL从血液内清除增加。肝脏大量摄取血清中的LDL和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从而降低了LDL和IDL的血浆浓度。③使细胞内胆固醇库耗竭。④改变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组成,并使其生成减少,同时从血液内清除增多。⑤由于胆固醇合成被抑制,因此引起VLDL合成减少和随后的LDL产生减少,导致CH和TG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升高。多项研究发现 [1],他汀类可使CH下降18%~25%,LDL-C下降25%~35%,TG下降10%~15%,HDL-C浓度上升5%~8%。
  1.2 多向效应 他汀类抗AS和CHD的效应不单通过降脂的单一作用起效,而且通过稳定斑块、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向效应的协同来完成。稳定血管内皮功能是他汀类的早期作用,已被证明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是他汀类对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直接作用,也可能与增加LDL-C氧化阻力有关。
  1.3 降低冠心病危险 CHD的一个重要致病原因为血脂异常,有研究显示CHD患者血清TG浓度为1.76±0.6mmol/L,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4±0.5mmol/L。另外活化的血小板和脂蛋白参与AS的病理过程,而血清LDL、VLDL、TG浓度的升高或HDL浓度的降低都使血小板活性增加,致使高脂血症患者其CHD并发症的发生和血栓的形成明显增加。医学上把血清TG、VLDL浓度升高和HDL浓度下降称为血脂异常三联征,TG越高血小板活性越强、血凝倾向越高,CHD越危险,研究表明致使CHD的TG阈值为1.0~1.7mmol/L。
  1.4 降低中风危险 中风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两大类,其缺血性中风和CHD一样都是AS所致。致心脏疾病的发生和中风的一个重要相关蛋白为炎性蛋白(CRP),用他汀类治疗能使CRP下降至中风阈值2.0mg/L以下,使缺血性中风的危险下降10%~30% [2] 。
  2 临床应用
  2.1 他汀类药物概况 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他汀类药物有6种,分别为: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等。其中西立伐他汀因故暂时撤出市场。
  2.2 洛伐他汀 有学者用洛伐他汀80mg/d与安慰剂组比较,服药组总胆固醇(TC)、LDL-C、ApoB浓度分别下降32%、38%、36%,HDL-C升高8.5%,这一试验说明洛伐他汀能明显改善CHD和AS病变的进展,并大大降低CHD、中风和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2.3 辛伐他汀 国外研究表明用辛伐他汀治疗可减少总死亡率30%,降低CHD死亡危险达42%、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达37%,使冠心病事件下降15%。
  2.4 普伐他汀 经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的亚群中CHD死亡率下降23%,总死亡率下降21%;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群中CHD死亡率下降26%,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29%,中风危险下降19%。
  2.5 氟伐他汀 临床结果可知氟代他汀降TC、LDL-C的作用较微粒化非诺贝待更为有效,但在降低纤维蛋白的方面结果刚好相反(-2.26%vs+7.28%);不良反应氟伐他汀较微粒化非诺贝特为小而轻。
  2.6 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升高HDL-C作用差异无显著性(11.5%vs10.5%),与辛伐他汀组相似(64.1%),本品推荐剂量为10mg/d。
  参考文献
  [1]吕瑞娟,张运,陈玉国,等.他汀类药物治疗ALT升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J].新医学.2006,37(2):368-369.
  [2]包俊珍,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工企医刊;2008年06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介入疗法治疗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对本院2008-2010年进行内镜介入治疗的1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满意。结论此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是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 内镜介入治疗 老年    ERCP Therapy for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tain C)水平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29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cys-C浓度,并与检测的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肾脏病各期患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病晚期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素氮、肌酐均有升高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对白塞氏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通过心理护理、症状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结果 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取得疗效。结论 在白塞氏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对其康复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白塞氏病 护理措施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8-081-02     白塞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多系统多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与曲美他嗪在ACS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0月—2009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的ACS患者100例,ACS的诊断标准按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病协会(ACC/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用丽珠HA型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器行血液灌流(HP)加补充血浆治疗肝性高胆红素(TBil≥171umol/L)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0例,观察血液灌流治疗前后的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 血液灌流术加血浆后TBil较术前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血液灌流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主要是血压下降10.2%,恶心/呕吐5.2%)。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医院肺炎病原菌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气管切开处深部的分泌物或晨痰进行细菌培养,明确病原菌种类,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离出病原菌56株,其中革兰阳性需氧球菌3株,占5.36%;15株酵母样真菌,占26.79%;38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7.86%。革兰阴性杆菌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榴莲壳药材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榴莲壳药材中多糖的含量。结果:样品经苯酚-硫酸显色后于490 nm 处测定吸收度,在此波长处溶液的吸收度与葡萄糖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40.48-141.68μg/mL,加样回收率98.78%, RSD=1.32%;榴莲壳中多糖含量15.84%。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客观、准确。  【关键词】榴莲壳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HBeAg与HBV-DNA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对450例HBs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用HBV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复制水平。结果 在HBeAg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含量的HBV-DNA组,HBsAg和HBeAg均有显著性差异(P<0.0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分析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了解本地区人群对乙肝的免疫水平,为预防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结果 41490例检出抗-HBs阳性20460例,阳性率49.31%;男性阳性率48.97%,女性阳性率49.68%,男女之比 P>0.05无显著性差异;0~9岁组阳性率为73.76%,与其余各年龄组之比,P0.05).The positive rate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使用甲氨蝶呤0.4 mg/(kg·d) 肌内注射5天,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1mg/kg单次肌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P0.05)。结论:本着安全、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