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城乡统筹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有赖于立足城乡统筹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际加强其招生制度改革。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阐明,目前其招生制度改革重点应解决好打通中职到高职直通车、招生指标投放、普高毕业生专业背景考核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改革;三大问题
一、全面打通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直通车
重庆市人民政府在与教育部签订的《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中反映到:教育部大力支持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中心、西部职业教育高地。这既表达了教育部对重庆的关心与厚爱,同时也为重庆职教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战略目标。重庆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更好地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服务,必须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招生改革力度。尽管近年来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试行“单独”招生制度也为其招生改革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还没有起到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大面积拉动的良好效应,也不利于重庆高等教育事业普及目标的实现。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重庆市人民政府根据其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规划,确立了以下目标 :到2012年,重庆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45万人左右,占高等教育规模的50%,其中高职在校生应有50%(约21万人)来自中职学校,即每年要有7万中职毕业生(约占当年中职毕业生的1/3)升入高职院校,彻底改变近几年所执行的高职院校对口招生中职毕业生不超过当年应届中职毕业生5%(约1万人)的规定。只有这样,才可能到2020年实现因高职教育的加快发展而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才能更有条件拉动中职教育规模和质量内涵上新台阶,推动重庆职业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
二、招生指标向农村青年和库区移民倾斜
城乡统筹发展的共同目的是为了缩短并消除城乡差距,让“乡下人”与“城里人”共同富裕,共同享有美好幸福生活。要为最终实现这一目标,“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其关键,而“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是其核心。因此,要把解决重庆“三农”问题的着力点放在“农民”问题上,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好重庆广大农村青年和库区移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问题。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至少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不仅为其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技能本领,同时也通过他们去带领周围更多的村民学知识、练技能、增本领,自觉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所以,重庆高职院校在加强学历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开放非学历技能人才培养训练的空间。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优势,将学校的大门向农村青年和库区移民开放,既有计划集中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又常年为农民朋友提供培训服务。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规划,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各高职院校要带领中职学校、技能人才培训机构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力争每年共同培训库区移民15万人次、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25万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00万人次。重庆市各高职院校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实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将招生指标向渝东南地区、渝东北地区“两翼”农村青年朋友和库区移民投放和倾斜, 有助于为重庆大农村培养更多实用技术人才,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三、 对普高毕业生进行专业背景考核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来自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少专业知识基础和必要的专业实践经验,而来自中职学校的学生却有着2~3年的专业学习与训练经历,这两类学生殊途同归,在高职院校接受相同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很显然是前者力不从心,后者却游刃有余。很显然这样的受教育者格局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仿效体艺美类院校对考生“特长”考核的方式对报考高职院校的普高毕业生实行专业基本常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背景考核,将其考核成绩纳入录取总分计算。这样不仅有助于为高职院校提供优质的普高生源并为其有效组织专业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有志于成为城乡统筹发展高素质技能型建设人才的普高学生提前进行专业定向,在普通高中接受两年文化课程教育基础上“分流”出来接受一年的专业背景学习与训练,这部分“分流”生一是具备更多的条件报考高职院校,如果考不上高职院校可以直接进入经济社会投身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行业中去。重庆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好的成效,今后还要进一步探索,加大高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让普教与职教融会互通、高职与中职“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谢文静.广东高职院校达标性考试加开放式招生模式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8(04).
[2]袁丽英,蒋心亚.多元入学:高职院校实施对口单招改革的必然趋势[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3]王立科.英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动态及其启示[J].考试研究,2008(04).
[4]蔡克勇.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协调与招生制度改革[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01).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改革;三大问题
一、全面打通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直通车
重庆市人民政府在与教育部签订的《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中反映到:教育部大力支持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中心、西部职业教育高地。这既表达了教育部对重庆的关心与厚爱,同时也为重庆职教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战略目标。重庆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更好地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服务,必须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招生改革力度。尽管近年来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试行“单独”招生制度也为其招生改革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还没有起到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大面积拉动的良好效应,也不利于重庆高等教育事业普及目标的实现。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重庆市人民政府根据其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规划,确立了以下目标 :到2012年,重庆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45万人左右,占高等教育规模的50%,其中高职在校生应有50%(约21万人)来自中职学校,即每年要有7万中职毕业生(约占当年中职毕业生的1/3)升入高职院校,彻底改变近几年所执行的高职院校对口招生中职毕业生不超过当年应届中职毕业生5%(约1万人)的规定。只有这样,才可能到2020年实现因高职教育的加快发展而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才能更有条件拉动中职教育规模和质量内涵上新台阶,推动重庆职业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
二、招生指标向农村青年和库区移民倾斜
城乡统筹发展的共同目的是为了缩短并消除城乡差距,让“乡下人”与“城里人”共同富裕,共同享有美好幸福生活。要为最终实现这一目标,“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其关键,而“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是其核心。因此,要把解决重庆“三农”问题的着力点放在“农民”问题上,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好重庆广大农村青年和库区移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问题。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至少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不仅为其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技能本领,同时也通过他们去带领周围更多的村民学知识、练技能、增本领,自觉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所以,重庆高职院校在加强学历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开放非学历技能人才培养训练的空间。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优势,将学校的大门向农村青年和库区移民开放,既有计划集中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又常年为农民朋友提供培训服务。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规划,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各高职院校要带领中职学校、技能人才培训机构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力争每年共同培训库区移民15万人次、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25万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00万人次。重庆市各高职院校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实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将招生指标向渝东南地区、渝东北地区“两翼”农村青年朋友和库区移民投放和倾斜, 有助于为重庆大农村培养更多实用技术人才,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三、 对普高毕业生进行专业背景考核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来自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少专业知识基础和必要的专业实践经验,而来自中职学校的学生却有着2~3年的专业学习与训练经历,这两类学生殊途同归,在高职院校接受相同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很显然是前者力不从心,后者却游刃有余。很显然这样的受教育者格局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仿效体艺美类院校对考生“特长”考核的方式对报考高职院校的普高毕业生实行专业基本常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背景考核,将其考核成绩纳入录取总分计算。这样不仅有助于为高职院校提供优质的普高生源并为其有效组织专业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有志于成为城乡统筹发展高素质技能型建设人才的普高学生提前进行专业定向,在普通高中接受两年文化课程教育基础上“分流”出来接受一年的专业背景学习与训练,这部分“分流”生一是具备更多的条件报考高职院校,如果考不上高职院校可以直接进入经济社会投身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行业中去。重庆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好的成效,今后还要进一步探索,加大高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让普教与职教融会互通、高职与中职“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谢文静.广东高职院校达标性考试加开放式招生模式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8(04).
[2]袁丽英,蒋心亚.多元入学:高职院校实施对口单招改革的必然趋势[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3]王立科.英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动态及其启示[J].考试研究,2008(04).
[4]蔡克勇.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协调与招生制度改革[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01).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