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救治重型颅脑外伤56例分析

来源 :健康指南·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ub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2013.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98例,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通道救治,观察组56例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结果:观察组在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救治死亡率较低,预后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伤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急诊绿色通道;临床应用价值
  重症颅脑外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之一,在临床上有病情复杂、发病急、来势猛、变化快、危害大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致残率和死亡率高是现今颅脑损伤的难点,也是当今的治疗重点[1]。近年来统计表明[2-3] 时间是救治重症颅脑外伤的关键,只有快速给予积极准确的有效治疗才能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并改善长期预后。相关研究表明[4-5]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能有效提高重症颅脑外伤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为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治疗重症颅脑外伤中临床应用价值,现将2010.1—2013.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现将2010.1—2013.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依据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共计98例,其中重型67例(68.38%),特重型31例(31.62%)。男53例(54.08%),女45例(45.92%);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47.4±17.3)岁。入院时GCS评分3-6分68例(69.39%),7-8分46例(30.61%)。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8例,高处坠落伤22例,工地砸伤14例,打击伤5例,酒醉摔伤5例,其他4例。经CT和 MRI 检查:颅骨骨折37例、脑震荡26例、脑干损伤12例、脑挫裂伤9例、开放性颅脑损伤8例,其他损伤6例。硬膜外血肿41例,硬膜下血肿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内血肿9例,复合血肿7例,多发血肿5例。
  根据患者不同救治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为通过急诊绿色通道救治56例,对照组为常规通道救治42例。两组组间、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发展严重程度等非处理因素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方案
  1.2.1 现场急救与转运
  为确保时间,实施120电话24小时监护制度。一经接到急救电话,火速赶往现场。现场及时实施急救和转运患者,同时向院内联系做好接诊患者的准备工作。抢救用药品、器材及急救车准备到位,做到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固定专用,并做好详细记录。
  1.2.2 院内急救治疗
  所有重型颅脑外伤病例入院前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脱水、降颅压、激素、止血药物。其中患者出现头痛恶心等应快速给予O2和静滴 20%甘露醇150mL,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呕吐者予清理口腔中呕吐物并吸痰;昏迷及小便失禁者立即给予留置导尿,并保持尿管通畅;血压> 200/100 mmHg 时,清醒者给予心痛定6毫克舌下含化,昏迷者则予速尿50毫克静注。入院后直接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在紧急处理同时反复做全身检查,如:B超、X线、生化、螺旋CT、诊断性穿刺等特殊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同时为重症患者入院后可能进行的手术提前做一些基础准备,必要时可请神经外科等专科医生直接来急诊科会诊,及早了解病情,初步制定手术方案,补充术前检查及准备,尽量缩短院内急救检查和转送入科的时间和距离。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在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从急诊室送达手术室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得出两组患者急救、诊断及治疗情况。
  根据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标准减少91 -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0-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无变化:功能缺损评为减少<17 %。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量数据以 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定量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急救与治疗时间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比较从急诊室送达手术室时间这一指标时,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疗效比较
  观察组56例患者中,在接诊后 0.5 h内得到及时救治者12例,死亡0例;在接诊后 1 h内得到及时救治者24例,死亡1例;在接诊后 2 h内得到救治者20例,死亡2例;总死亡3例,死亡率为5.36%。由表2可知,观察组的预后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急诊绿色通道的开启能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特别是专科治疗的宝贵时间,疗效显著。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由于其具有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和诊断率低的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都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便于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1]。重症颅脑外伤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早期给予及时正确处理非常必要[2]。对于GCS 评分为3—8 的重型颅脑外伤或者是GCS 评分为3—5 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发病后极短时间内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受压,迅速恢复受损的脑功能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基础。由此可见院前急救对重症脑血管病或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者的时限性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1—2013.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其在急重症病例救治中所展现的优势。   临床观察表明[4-5],通过建立急诊绿色通道救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缩短了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诊断、转运、治疗时间,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过去缩短,且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使患者以最快速的方式在治疗有效期得到治疗,对急重症病例的成功急救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具有较好的预后疗效,真正体现院前、院内急诊救治绿色通道快捷、有效、安全的作用。
  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有机结合了急诊科、CT室、神经外科和手术室四大部门,为重危伤患者在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提供了一套快捷有效的急救服务,充分体现了安全、通畅、规范、高效之优点。总结我院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治疗的体会有:⑴制定科学、系统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健全急救组织,完善急救通讯设备;⑵ 急救专业扎实的医护人员的参与是保证实施高水平救治的关键;⑶ 院内急救走绿色通道,以人为本,挽救生命,体现救死扶伤精神,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⑷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多伴其他相关疾病,多科协作,做好诊断制度,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⑸ 颅脑创伤主要致病原因为交通伤害,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教育,加强颅脑创伤的预防、干预和救治工作,减少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Liao K H, Chang C K, Chang H C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aiwan [J]. Surgical Neurology 72(2009)S2:66–S2:74.
  [2] Simonsen L L, Sonne-Holm S, Krasheninnikoff M,et al. Symptomatic heterotopic ossi?cation after very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114 patients: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J]. Injury,Int.J.CareInjured(2007) 38,1146—1150.
  [3] Krakau K, Hansson A, Karlsson T, et al. Nutrition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during the ?rst six months after injury [J].Nutrition 23 (2007) 308–317.
  [4] 韦凤鸾,韦春桃,陆爱燕,等.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价值[J].现代医院,2009,9(7):41-42.
  [5] 黄晓琴.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重型颅脑外伤 30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83.
  [6] 靳志刚,张香梅.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6):362-36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 对58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29例(简称康复组)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组29例(简称对照组),对康复组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结果 康复组吞咽评价平均得分和吞咽功能康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1.2.1 评价方法:吞咽障碍护理评价方法,(1)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见表1。  (2)吞咽能力康复疗效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检查应用于甲状腺结节性质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共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6例,对其行FNA与手术切除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FNA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8.9%。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髓样癌的FNA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和总体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滤泡性腺瘤的诊断符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运用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2 护理方法 运用常规普
期刊
【摘 要】 背景:呼吸机致肺水肿损(机械通气致肺损伤VILI)的机制研究众多,传统认为生物学损伤为主要机制,机械性损伤为触发因素。VILI的致死因素之一就是肺水肿的发展或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终结。目的:探讨肺水肿发生的机械损伤机制及其干预措施。 内容:现就生物学损伤及机械性损伤VILI肺水肿的发生机制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以期预防肺水肿的发生,为临床麻醉及重症监过程中VILI致肺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4例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6.59%;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间具有可比性 
期刊
风湿痛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疾病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疼痛。其病症属麻痹症一类,中医认为是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症见有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酸痛﹑不能屈伸等。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由于患者的血液循环不通畅,导致肌肉或者组织所需要的营养无法通过血液循环来输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营养而加速老化变得僵硬,严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按压时间对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静脉输液的358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两眼"顺式按压法(顺着进针点和血管壁针眼形成两个针眼);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果:按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35%,对照组为78.41%。结论:"两眼"顺式按压法能有效预防皮下淤血的发生,效果满意。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按压 皮下淤血  【中图分类号】 R2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常规和细菌培养检查在诊治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门诊11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液常规和细菌培养,从而了解其在临床上的意义。结果 118例中阳性者81例,阴性者37例,但仍有较高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率。结论 前列腺液检查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往往引起误诊,需注意观察。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常规检查;细菌培养  慢性前列腺炎包括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细菌性前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5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8例与22例,在同等治疗情况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与77.3%,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更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我院统一的治疗,包括吸氧、静脉注射消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