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活动性作业不仅仅是一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渠道外的素质教育渠道,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克服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更能发挥语文学习的创造性,更有效地发展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周末活动性作业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就是指小学语文周末活动性作业要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服务。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首要的作用就是促进学习内容的保持与迁移,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第一关注点就是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是否一致。如果我们布置作业时,不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出现布置的作业和教学内容之间的游移。
例如,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显得很有必要。在学习人教版第十一册“走近鲁迅”这一单元前,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特别是在周末翻阅一些鲁迅的著作:《朝花夕拾》《狂人日记》《故乡》等,或从家长那里了解他的故事,并做一些摘抄,整理后到学校和同学进行交流。在上课伊始,让学生讲给同学听,使学生对鲁迅这一人物有了粗线条的认识,这样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二、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设计周末活动性作业的内容时,应该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拉到学生生活中的“语文”里去,根据不同学年段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抓住学生爱表现、爱活动的特点,将理解、积累与运用,思维与表达紧密联系,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设计的作业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了人教版第十一册“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课文后,安排的口语交际是“珍惜资源”,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一机会,让学生向家长、邻居乃至周围的人宣传珍惜资源的重要性,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进行垃圾分类等等,这样也为后面的习作“写建议书”打下了基础。
三、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从《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由此,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探究学习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当然也包括作业设计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可以设计研究发现型周末作业,从居家、商场、公司、公园门口等处抄录对联5—10幅,回校和大家交流交流,谈谈对联的特点。这项作业从收集有相同结构的语文材料入手,学生在抄录对联的过程中,发现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对等特点,感受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激发学生探究汉语言文字的欲望。
四、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就是要求周末活动性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及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怕做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我们设计的作业应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以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例如,可设计游戏活动型周末作业。和家长一起玩游戏,如:成语接龙,对对子等,让枯燥的知识概念穿上游戏的外衣,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了。
五、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横向扩展,其设置的目的就是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自己对新知识的识别、筛选、掌握能力,逐步得到纵向的发展与提高。设计开放性周末作业,要有条理,要提倡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原有知识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完成开放性的作业,学生可以与家人进行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整合。
例如,学习了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童话故事后,可以设计把《小马过河》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学习第十册的《晏子使楚》后,学生可以与家长一起合作表演这一故事,在表演中感受人物品质,浸润历史的沉香。
以上几条原则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所得,对小学语文周末活动性作业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有效促进课内教学,真正落实“轻负高质”。
(责编钟岚)
一、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就是指小学语文周末活动性作业要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服务。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首要的作用就是促进学习内容的保持与迁移,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第一关注点就是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是否一致。如果我们布置作业时,不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出现布置的作业和教学内容之间的游移。
例如,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显得很有必要。在学习人教版第十一册“走近鲁迅”这一单元前,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特别是在周末翻阅一些鲁迅的著作:《朝花夕拾》《狂人日记》《故乡》等,或从家长那里了解他的故事,并做一些摘抄,整理后到学校和同学进行交流。在上课伊始,让学生讲给同学听,使学生对鲁迅这一人物有了粗线条的认识,这样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二、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设计周末活动性作业的内容时,应该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拉到学生生活中的“语文”里去,根据不同学年段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抓住学生爱表现、爱活动的特点,将理解、积累与运用,思维与表达紧密联系,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设计的作业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了人教版第十一册“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课文后,安排的口语交际是“珍惜资源”,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一机会,让学生向家长、邻居乃至周围的人宣传珍惜资源的重要性,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进行垃圾分类等等,这样也为后面的习作“写建议书”打下了基础。
三、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从《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由此,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探究学习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当然也包括作业设计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可以设计研究发现型周末作业,从居家、商场、公司、公园门口等处抄录对联5—10幅,回校和大家交流交流,谈谈对联的特点。这项作业从收集有相同结构的语文材料入手,学生在抄录对联的过程中,发现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对等特点,感受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激发学生探究汉语言文字的欲望。
四、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就是要求周末活动性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及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怕做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我们设计的作业应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以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例如,可设计游戏活动型周末作业。和家长一起玩游戏,如:成语接龙,对对子等,让枯燥的知识概念穿上游戏的外衣,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了。
五、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横向扩展,其设置的目的就是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自己对新知识的识别、筛选、掌握能力,逐步得到纵向的发展与提高。设计开放性周末作业,要有条理,要提倡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原有知识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完成开放性的作业,学生可以与家人进行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整合。
例如,学习了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童话故事后,可以设计把《小马过河》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学习第十册的《晏子使楚》后,学生可以与家长一起合作表演这一故事,在表演中感受人物品质,浸润历史的沉香。
以上几条原则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所得,对小学语文周末活动性作业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有效促进课内教学,真正落实“轻负高质”。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