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越来越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要素。本文主要探讨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培养模式的发展和一些措施建议。
关键词: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培养
一、前沿
当今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业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的制造技术与创新能力,是以高素质的高技能人力资源优势为基础的。由此可见,技能型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起着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以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为前提。
美国政府提出了一项“保证毕业政策”,计划在未来10年里,由联邦政府为社区学院提供120亿美元的“革新基金”,让500万人获得相应学位和文凭,以此提高社会生产力;英国的《2008教育与技能法》提出要为所有居住在英格兰、已结束义务教育但未参加第三级教育且未满18岁的人提供全日制培训;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要实行跨地区校企合作;法国要求职业教育文凭的规范与建立均需企业界参与。以上种种,做法上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培育对各国未来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对我国来說,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二、建议措施
1.以服务经济为宗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在培养目标上,要真正区别于普通教育,以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首先要与当地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相适应,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以优化资源配置。此外,要构建与人力资源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形式。其中,既要拥有以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又要拥有职业技术培训,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在校教育、在职教育、转岗教育相互沟通、协调有序的多种模式,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2. 以产业特征为主导优化高校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专业结构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类别和规格,专业结构对应其产业间的配置比例,客观上反映的是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具有匹配的性质,合理的专业结构使人才能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当今时代,更多地体现为生产要素的转化,即由过去主要依靠自然资源、人力和设备投入为主,转为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因此,对应其主导产业的专业群的发展,会增加这些专业性人才的供给,使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组合配套,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就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专业不仅是为产业发展培养不同类型和规格人才的载体,而且也是学科发展的载体。专业发展的水平一般以学科发展为标志,学科发展对专业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并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对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与人才的支持。专业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带动的作用,专业结构的优化是专业设置比例的优化,即新专业设置的方向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一致性。
3.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层次的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复杂性、层次的多样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 从而决定了我国的职业教育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确保经济的稳步增长。由于各产业对技术的不同要求以及科技成果在各行业的使用程度不同,在实际的社会需求中,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同要求,反映在人才的需求上是各种不同层次技术的兼容及需求量的金字塔式分布。因此,职业教育的稳定与发展应该以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及产业内部岗位结构的要求为前提,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4.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构建职业教育创新基地
大力转变办学模式,努力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人才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办学水平。以现有主导产业为依托,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投资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和扶持民办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发展,建立起与企业对接、以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专业培训基地。按照“政府统筹,市场运作,校企结合,办学自主”的运作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需求以职业教育为主打,职业教育以主导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双向互动模式。努力构建和形成“高校+基地+企业+市场”的开放性办学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的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育创新基地。
5. 以滨海新区为示范构建具有创新意义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
随着天津经济的转型与产业的升级,需要有一支为数众多、基础扎实、素质良好、能力过硬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尽快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特点的人力资源吸纳与培养机制,对产业的转型和提升具有战略意义。一是大力凝聚具有双师型特点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以特殊政策为先导,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契机,着力做好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二是在高校增设与产业转型相对接的新型专业。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和产业更新的需要。三是建立以职业培训为特点的“职业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天津职业教育的优势,以滨海新区为依托,融合天津高校资源,建立以职业培训为特点的“天津新型产业实训基地”。对从事相关产业的有关人员,按不同类别进行系统性专业研习、观摩和实际训练,使之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型产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作者简介:申自然(1988),男,湖南邵东人,江西科技学院外语外贸学院,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关键词: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培养
一、前沿
当今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业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的制造技术与创新能力,是以高素质的高技能人力资源优势为基础的。由此可见,技能型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起着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以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为前提。
美国政府提出了一项“保证毕业政策”,计划在未来10年里,由联邦政府为社区学院提供120亿美元的“革新基金”,让500万人获得相应学位和文凭,以此提高社会生产力;英国的《2008教育与技能法》提出要为所有居住在英格兰、已结束义务教育但未参加第三级教育且未满18岁的人提供全日制培训;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要实行跨地区校企合作;法国要求职业教育文凭的规范与建立均需企业界参与。以上种种,做法上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培育对各国未来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对我国来說,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二、建议措施
1.以服务经济为宗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在培养目标上,要真正区别于普通教育,以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首先要与当地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相适应,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以优化资源配置。此外,要构建与人力资源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形式。其中,既要拥有以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又要拥有职业技术培训,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在校教育、在职教育、转岗教育相互沟通、协调有序的多种模式,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2. 以产业特征为主导优化高校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专业结构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类别和规格,专业结构对应其产业间的配置比例,客观上反映的是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具有匹配的性质,合理的专业结构使人才能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当今时代,更多地体现为生产要素的转化,即由过去主要依靠自然资源、人力和设备投入为主,转为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因此,对应其主导产业的专业群的发展,会增加这些专业性人才的供给,使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组合配套,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就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专业不仅是为产业发展培养不同类型和规格人才的载体,而且也是学科发展的载体。专业发展的水平一般以学科发展为标志,学科发展对专业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并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对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与人才的支持。专业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带动的作用,专业结构的优化是专业设置比例的优化,即新专业设置的方向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一致性。
3.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层次的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复杂性、层次的多样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 从而决定了我国的职业教育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确保经济的稳步增长。由于各产业对技术的不同要求以及科技成果在各行业的使用程度不同,在实际的社会需求中,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同要求,反映在人才的需求上是各种不同层次技术的兼容及需求量的金字塔式分布。因此,职业教育的稳定与发展应该以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及产业内部岗位结构的要求为前提,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4.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构建职业教育创新基地
大力转变办学模式,努力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人才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办学水平。以现有主导产业为依托,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投资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和扶持民办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发展,建立起与企业对接、以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专业培训基地。按照“政府统筹,市场运作,校企结合,办学自主”的运作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需求以职业教育为主打,职业教育以主导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双向互动模式。努力构建和形成“高校+基地+企业+市场”的开放性办学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的产学研一体化职业教育创新基地。
5. 以滨海新区为示范构建具有创新意义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
随着天津经济的转型与产业的升级,需要有一支为数众多、基础扎实、素质良好、能力过硬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尽快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特点的人力资源吸纳与培养机制,对产业的转型和提升具有战略意义。一是大力凝聚具有双师型特点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以特殊政策为先导,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契机,着力做好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二是在高校增设与产业转型相对接的新型专业。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和产业更新的需要。三是建立以职业培训为特点的“职业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天津职业教育的优势,以滨海新区为依托,融合天津高校资源,建立以职业培训为特点的“天津新型产业实训基地”。对从事相关产业的有关人员,按不同类别进行系统性专业研习、观摩和实际训练,使之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型产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作者简介:申自然(1988),男,湖南邵东人,江西科技学院外语外贸学院,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