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温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1)温习新课标。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准绳,它的颁布使学科教学的许多问题明确起来了。①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③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课标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④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⑤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⑥提出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总之,这次的课程标准不仅指明了语文教学和改革的方向,还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在学习中亲近新课标,把握它的精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
(2)树立教学新理念。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1)把握教材新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①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②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③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④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空间。⑤重新安排了口语交际练习。原来教材中的“听话、说话”训练改为“口语交际”训练。⑥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⑦“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
总的来说,新教材可用四个字概括“新、实、活、宽”。“新”表现在新的指导思想、新的结构方式、新的编写风格。要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领会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特别要注意把握其“新”的实质,领会各部分整合的意图,以发挥好教材的整合发展功能,使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得到体现。根据课标精神,发挥教材优势。新教材为我们实施新课标提供了凭借,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发挥教材的优势,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发挥主体作用,丰富完善教材,教师既要做新教材的使用者,同时又要做新教材的建设者。
(2)探索新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通行“词语解释”“逐段讲解”“归纳中心”等的教学模式。现在,我們必须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的繁锁化、复杂化分析和练习的做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语文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对年段的不同、课文体裁和内容的不同,教师可灵活采取读、讲、画、背、唱、演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从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大力提倡“质疑式”、“发现式”、“探究式”、“尝试式”、“合作式”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突出新重点,大胆创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新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转换师生角色,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教师的定位不再是主宰,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到长久的保持,做到乐意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教师要积极探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做到导有目标、导有方法、导有学法。
(2)抓好“小组”学习,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师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原动力。小组学习是班级授课制中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一定要运用好这一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为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在指导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合作学习的扎实有效,做到分组要灵活、分工要明确、指点要巧妙。
(3)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条件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创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探究精神:教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教学生学会求异思维、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拥有探究的自主权。只有这样,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品质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温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1)温习新课标。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准绳,它的颁布使学科教学的许多问题明确起来了。①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③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课标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④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⑤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⑥提出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总之,这次的课程标准不仅指明了语文教学和改革的方向,还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在学习中亲近新课标,把握它的精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
(2)树立教学新理念。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1)把握教材新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①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②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③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④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空间。⑤重新安排了口语交际练习。原来教材中的“听话、说话”训练改为“口语交际”训练。⑥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⑦“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
总的来说,新教材可用四个字概括“新、实、活、宽”。“新”表现在新的指导思想、新的结构方式、新的编写风格。要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领会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特别要注意把握其“新”的实质,领会各部分整合的意图,以发挥好教材的整合发展功能,使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得到体现。根据课标精神,发挥教材优势。新教材为我们实施新课标提供了凭借,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发挥教材的优势,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发挥主体作用,丰富完善教材,教师既要做新教材的使用者,同时又要做新教材的建设者。
(2)探索新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通行“词语解释”“逐段讲解”“归纳中心”等的教学模式。现在,我們必须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的繁锁化、复杂化分析和练习的做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语文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对年段的不同、课文体裁和内容的不同,教师可灵活采取读、讲、画、背、唱、演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从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大力提倡“质疑式”、“发现式”、“探究式”、“尝试式”、“合作式”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突出新重点,大胆创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新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转换师生角色,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教师的定位不再是主宰,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到长久的保持,做到乐意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教师要积极探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做到导有目标、导有方法、导有学法。
(2)抓好“小组”学习,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师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原动力。小组学习是班级授课制中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一定要运用好这一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为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在指导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合作学习的扎实有效,做到分组要灵活、分工要明确、指点要巧妙。
(3)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条件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创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探究精神:教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教学生学会求异思维、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拥有探究的自主权。只有这样,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品质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