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牛

来源 :阅读(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ao_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便以农业大国而闻名,牛在农耕时代更是非常宝贵的社会财富。纵观历史,牛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古人学习牛的精神,形成了我國独有的牛文化及勤劳、踏实、沉稳的民族个性。
  牛的精神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所以古代画家在画牛时,既要表现出牛的动作和神态,又要表现出牛的品性和精神,赋予牛以人格化的魅力。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huànɡ)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的五头牛,动作神态各异,造型准确,极为生动。韩滉曾在农村生活过,对牛十分熟悉,他所画的牛具有独特的魅力。画面中的牛憨厚、驯良、朴实,更有着不同的神态,有的活泼,有的沉静,有的爱玩,有的庄重,均被画家描绘得活灵活现。
  在唐朝戴嵩(sōnɡ)所画的《斗牛图》中,作者以浓墨画蹄、角,点眼目、棕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两头斗牛的肌肉张力,尤其是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追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无不活灵活现。牛的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可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真是细致入微,作品不拘常规、生意盎然。戴嵩以画牛著称,他画的牛和韩干画的合称“韩马戴牛”。
  齐白石《放牛图》画牛不见牛,确实牛!全画并没有直接将牛描绘于画面之中,而是通过拴牛的绳子来含蓄地表达放牛这一绘画主题。特殊的联想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堪称绝妙之至的构思。
  今年是牛年,我们就用水墨来画一画可爱的牛吧!
  浓墨由轻到重一笔画出牛的额头,添画出鼻子、眼睛和耳朵。
  牛角的用笔要刚劲有力,左边的牛角小,右边的牛角大。
  赭石调墨,画出脖子、背部、腹部及臀部。
  加上四肢和蹄子,由于透视的关系,所以四肢要短一点,别忘了加上尾巴。
其他文献
第一次见到沈石溪是在16年前。那是2004年10月31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他的长篇小说《鸟奴》荣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组织评选,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在颁奖现场我便听说,这已经是沈石溪第四次获得这个荣誉。这让当时才刚刚踏入儿童文学领域的我,不由得惊讶、敬佩,也更加记住了沈石溪这个名字。  其实,沈石溪这个名字,在
期刊
有燧明国①,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於②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③,有鸟若鸮④,以口啄树,粲⑤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  ——选自《太平御览》  ①燧(suì)明国:传说中的国家。  ②於:同“于”。  ③表:树梢。  ④鸮(xiāo):一种鸟,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  ⑤粲:灿烂。  有个国家叫
期刊
通过孔子学习周文王所作的乐曲的故事,告诉人们: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
期刊
在光荣巷小学三(12)班教室的角落里,静静地躺着一只卡通水杯、一把小雨伞、一支钢笔、一块橡皮、一瓶胶水,还有一条红领巾……  这天夜里,四下无人,红领巾突然开口说:“大家来开会吧!”角落里的其他成员听到后纷纷响应。红领巾接着说道:“今天开会,请大家说明一下自己为什么来到教室的角落里?”  卡通水杯第一个说:“我的主人把我乱放,有一次我掉在了地上,打了个滚儿,就被主人的班主任老师放到了这里。”  橡
期刊
家,既是爱的港湾,又是一个小小的“动物园”。你们一定会问:“温暖的家,怎么会是嘈杂的动物园?”别着急,听我细细道来,再作判断!  先说我的妈妈吧。妈妈像一头守在火山口的母老虎,高兴的时候能压住坏脾气,就像压住了即将爆发的火山;而生起气来的时候,“百兽”们都得战战兢兢地安慰她,否则,“火山”马上就爆发了。有一次,我出来喝水时,不小心撞上了心情不好的妈妈。妈妈怒吼道:“出来干什么?还不快回去写作业?”
期刊
《后汉书》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乐羊子和他妻子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必须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河南有个人叫乐羊子,他的妻子十分贤明聪慧,而且品德高尚。在妻子的劝说下,乐羊子决定外出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正跪坐着织布,看到他很惊讶,问他回来的缘故。乐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思念家人,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起身拿起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作势要砍断织出来的布。乐羊
期刊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道美食,它在我的家乡能经常吃到,是一种生活在豆地里的生物,是吃豆叶子长大的。你能猜到是什么吗?没错,是豆虫,又叫豆丹。  豆丹胖乎乎的,披著翠绿色的外衣,与豆叶融为一体,常常调皮地与人们玩着捉迷藏游戏。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被称为天然蛋白质的载体。豆丹有多种吃法,可以烧烤、油炸、炖汤,还能炒着吃,都非常美味。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烧烤的吃法:先用竹签把豆丹串好,抹上油,然后放
期刊
张元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坠①元园中。群儿欲②取食之,元独谓不可。群儿问其故③,元曰:“是邻家之果,非④我所宜取也。”乃与群儿收果,送还邻家。  ——选自《民国老课本》  ①坠:落,掉下。  ②欲:想。  ③故:缘故;原因。  ④非:不是。  张元家南边的邻居家,种了两棵杏树。杏子熟透时,有很多掉到了张元家的院子里。一群孩子想要捡起来吃掉杏子,唯独张元说不可以这样做。孩子们问不可以吃的原因,张元
期刊
张僧繇①于金陵安乐寺,畫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②曰:“点之即飞去③。”人以为诞④,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⑤在。  ——选自《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①张僧繇(yáo):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②每:常常,每每。  ③去:离开。  ④诞:荒唐。  ⑤皆:都,全都。  张僧繇到金陵(今南京)安乐寺作画,在墙壁上画了四条(栩栩如生的)龙,但没有给龙画上
期刊
“犹至楚而北行也。”  ——《战国策·魏策四》  目的地在南方,却往北方走。比喻背道而驰,目的同实际行动相反。  战国时期,魏國国君立志称霸诸侯,准备去进攻赵国的国都邯郸。魏国的大臣季梁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停止旅行,匆匆赶了回去。他来不及抚平衣服上的皱痕,也来不及擦掉头上的灰尘,就去劝说魏王。他说:“我这次回来,在路上遇到一个人,他驾着车子驶向北方,说他要到楚国去。我听了觉得很奇怪,因为楚国在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