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制敌”的困惑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格斗(MMA)作为史上发展最快的一种运动,像暴风席卷一般风靡西方世界,近年也在中国悄然兴起。其技法和中国武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据说它的鼻祖就是中国武术为之骄傲的功夫之王——李小龙,这种搏击运动和中国武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截然不同的区别,有许多现代武术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2013年2月的锐武百万争霸决赛,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综合格斗的最高水平,汇聚了国内这个项目的顶尖高手,如:赵子龙、袁春波、吴成杰、王冠、居马别克……等等,比赛还吸引了众多的国外高手,巴西柔术、前世界MMA冠军、前泰拳世界冠军,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综合格斗最能征服观众的就是,其凶猛暴风骤雨般的快节奏打法和拳拳到肉的视觉冲击,这次比赛我们的队员打出了自己的风格,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该项目中与世界顶尖高手的距离。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决赛中,袁春波对伊沙·赛义德、王冠对吴成杰的比赛。
  袁春波是国内优秀的MMA运动员之一,该选手最擅长的就是巴西柔术,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对手引到地面格斗中,而他的对手是久经沙场的前泰拳世界冠军伊沙·赛义德,此人的优势是凶狠的低扫腿、沉重的肘膝、凌厉的重拳。比赛一开始袁春波发起了主动进攻,在两拳的配合下以左右高边腿猛击对方头部,都被伊沙·赛义德一一化解,没能给对手制造一点麻烦,反被其用低扫腿和重拳击倒数次。无奈袁春波迫不及待地想将赛义德拉向地面格斗,以发挥自己的强项扭转逆境,可备战充分的对手没有给他任何机会,用身体下潜、低扫腿、重拳还以颜色,让其未沾半点便宜,第一回合就这样结束。比赛进入第二回合,袁春波似乎已对自己的拳脚失去了信心,不再用拳脚掩护了,一上场就向对手腿部扑去,想抓住对方直接进入地面技,此法有两次都得手,袁春波采用地面技“断头锁”两手紧扣用右臂夹住对手脖子,再以两腿用力夹住其腰牢牢锁住赛义德,可惜好景不长,对手力量体能太强,刚处于优势的袁春波被对手逃脱,仅存的一点优势转眼尽失。屡试屡败的袁春波没有改变打法,一直想在地面技有所作为,甚至一度不肯起身被裁判警告。赛义德逐渐控制了场上的节奏,重拳连续击中袁春波,最终不堪重击的袁春波拍地板认输,裁判判定赛义德技术性击倒获胜。
  此战如果说袁春波输在体力与力量上,不如说他输在技术单一上更贴切,只会地面格斗作为综合格斗是不够的,搏击中主要还是靠拳脚,才能站得住脚,我们看看MMA冠军选手以往都是从事什么训练的,就可以找到答案了。目前的该项目顶尖高手大多数都是练泰拳、空手道、拳击……等拳脚功夫的高手,我国的选手也大多是从散打转过来的选手,如这次夺冠的赵子龙和王冠就是典型的例子。MMA是一项综合格斗项目,踢、打、摔、拿都要精通才行,对选手是技术要求比较严,仅靠地面技术是不行的。王冠对吴成杰的比赛也能说明拳脚的重要性。
  王冠辽宁人,曾在陕西西安接受过严格系统的散打专业训练,成名于古都西安,在散打界也有过不俗的战绩,其特点就是拳重腿狠;而吴成杰则擅长地面技。比赛开始吴成杰展开了凶猛进攻,以娴熟的地面技占了上风,连擂台下王冠的女朋友都吓得捂着双眼,双手合十为其祈祷。王冠在逆境中逐渐适应了吴成杰的打法,扬长避短不跟对手在地面撕扯,将战斗引向站立格斗发挥自己的优势。机会来了!吴成杰正准备进攻时,被王冠以左膝击中腹部,顿时吴成杰失去了抵抗力,然而,王冠并没给对手喘息的机会,重拳狂风骤雨般的落在吴成杰的面部,吴成杰招架不住突如其来的凶猛进攻,比赛还未结束,王冠如猛虎下山之势将其扑倒后用肘部,连续击打对手的头部,吴成杰最终只能俯首称臣。
  这两场具有代表意义的比赛,给我们带来许多目前中国搏击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一招制敌”,一直是多少习武人追求的梦想,然而在真实的竞技比赛场上,这一梦想却往往成了“做梦”。出于对运动员安全保护的考虑,在规则的种种限制下,以往在实战中行之有效的不少搏杀手段,在搏击赛场上就成了失去利爪封住嘴巴的老虎,一招制敌,几乎成了天方夜谭。那些高水平的搏击比赛,要求运动员必须技术全面。袁春波与吴成杰之败,就是吃了技术单一的亏。综合格斗是一种踢打摔拿的运动,对运动员的要求比较高,只会地面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有人要问:“拳谱不是讲‘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吗?练拳一定要少而精才行,这与技术全面会不会矛盾呢?”笔者认为一点都不矛盾,练拳一定要精没有错,但再好的花也要绿叶去陪衬;再好的“必杀技”也要靠其他技术掩护、诱导、帮助才能得以实现。我们知道李小龙的脚厉害,却不知他的手更厉害,体重只有120斤左右的李小龙,却能打出400磅的重拳,与拳王阿里、泰森相同,一秒打9拳,踢6次腿!再说说我们众所周知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独步武林,赢得了“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关誉。郭云深的半步崩拳可谓天下无敌,但他习练拳法时不可能只练那个“半步崩拳”,与人交手时,也不可能一开始就用“半步崩拳”打人。郭云深少喜拳术,但无名师指教,习练数年,收效甚微,于是他便离家出走,四处寻访武术名家,最后找到了神拳李洛能。学艺十载最终得以大成,郭云深不仅拳法独步一时,而且精通剑术,刀、棍、棒等器械也无不通晓。其拳术静如泰山,动如飞鸟,凡能耳闻目见者,不管对方棍棒多快,都能回避。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练好拳,提高技击水平,必须先要全面训练,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拳法或技击技法,一门深入刻苦习练才会有所成就。
其他文献
提起太极拳,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四两拨千斤”这句话,然而,至今社会上很多人其实对“四两拨千斤”的认识并不正确。  在此我首先要纠正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错误:  “四两拨千斤”的说法,出自王宗岳宗师的《打手歌》,原文为:  拥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粘连随不丢顶。  很明显,原文是“牵动四两拨千斤”,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四两拨千斤”,应该是
期刊
魏树人先生于2013年6月12日逝世了。他的死,是我国太极拳界的一大损失。对于他的死,我很悲痛。众多的太极拳学子,在他逝世的周年之际,都沉痛地悼念他,并予以深切地怀念。  魏树人对我国太极拳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将杨氏正宗太极拳的心法推向社会的第一人!也是将杨氏太极拳老架(即《老六路》)推向社会的第一人!  当然,谈到重大贡献的时候,绝不能忘记他的宗师汪永泉先生。是汪永泉先生继承和发扬了杨氏太
期刊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宋义祥在奇真师父的传授下,武功精进,并接任了子午门掌门,他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师父的嘱托犹在耳边:男儿当志在四方,要想武功大成,必须云游四海,博采众家之长……本文讲述的就是宋义祥在云游和办学期间发生的事情,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武术家所应具有的气度和品质,读来发人深省。  之一  有一年春天,他来到河北保定,找到了一家武馆,向武馆馆长了解河北武林近况
期刊
中华武术文化讲究习武先修德,“德”为先,德艺双修、德艺双馨的习武人才被人敬重。德才兼备者被谓之“侠”,指仗义、讲究事理,有武勇、抑强扶弱、见义勇为之人士,为国为民之大者。 在汉沽,提起老武师刘庆祝先生(1914-1974),凡熟悉的人,都会挑起大拇指,赞其为“刘大侠”。刘庆祝先生说话做事有德性,讲道理,做事仗义、为人坦荡,抑强扶弱,所以就有了这个出自老百姓心里的赞誉。  1930年,16岁的刘庆祝
期刊
总 序  女性,相对在力量上、胆量上是个弱势群体,也是容易被袭击的群体。但女性可通过简单、实用的动作,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你知道吗?时髦女性喜欢穿高跟鞋,带胸针、发卡等有棱有角的尖锐物品,这些都可以作为自己很好的保护用具。而且你出行总会带的包包内,一定会有钥匙、口红、摩斯发胶……,这些平常之物如果使用得当,同样也能让敢于来犯的歹徒大吃苦头。  另外,女人在遇到危险情况时,首先,不要慌张,保持冷
期刊
今年6月10日,笔者在邯郸会见了庞大明等几位好友。大明先生赠予我《杨式简化13势太极拳》,他指着第28页的“捋”字谈开了。庞先生说:“必(扌履)”意为“手”和“足”的组合,其内涵是使用手拿对方的臂,用足踝蹬地,使手足合力将对方撅出。现在有的书中将这个字用“捋”来代替,此举不妥,因为“捋”与“抹”相同,武术中在对方某一部位“抹”一下有什么意义?所以说不宜用“捋”字代替“(扌履)”字。  庞大明先生对
期刊
内家拳自古讲究师承,学拳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找到一位好老师。弟子仰赖师父,依靠师父修行证果的经验方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提升,师承的重要性就在于此。想学拳的人比比皆是,但要找到一位名师已非易事,若要拜得一位名副其实的明师更是难上加难。从这点上讲,我拜师的机缘堪称殊胜——自打学拳的第一天起,我就十分幸运地得到了内家拳大师肖力行先生的指点。承蒙肖师厚爱,亲自传授我“凌氏水浪拳”,从此与内家拳结缘。在师父
期刊
“纪念北京武协螳螂拳研究会成立20周年暨前任会长马雷逝世五周年”活动于7月19日上午10点在北京西御园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著名武术教练、北京市武协螳螂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吴彬,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武协有关领导以及北京市吴式太极拳、八卦掌、通臂拳、形意拳等拳种门派代表和北京文化文艺界人士共约13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会议由北京武协螳螂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士勇先生主持。  名誉会长吴彬先生在发言中指出:
期刊
子午门功夫又称“梁山功夫”,是根植于齐鲁大地梁山一带的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武术一大流派。史载北宋宣和年问,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在梁山一带揭竿而起,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武松、鲁智深、燕青、林冲等在除暴安良、抗击辽人之余,经常到梁山北部的六工山建福寺与主持圆通禅师切磋武功,经反复研习形成了子午门功夫的雏形。在南宋绍兴元年正式命名为子午门功夫,武松为第一代掌门人。子午门功夫创立至今已经八百多年。  梁山功
期刊
临敌之际,进步先进前步,而退步先退后步。是八卦掌功夫独特之功法,与其他拳种进步先进后步,退步先退前步恰好相反。然,这种鲜为人知,只有八卦掌功夫独有的步法因为独到,所以施展出来奥妙无穷。  《周易·系辞传上》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八卦掌讲究、注重、应用变化于搏击中。“变化”是什么?“变化”是技击时刚变柔或柔变刚的过程,也就是进攻与防守的转换过程。进攻为刚,防守为柔。“进退”是什么?“进退”是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