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探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kd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我们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主要抓手之一,下面是我对优化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提倡“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也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动机原理,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内驱力,学习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内驱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同时,重视思维过程的揭示,在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这一特点反映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独特的构思,不同凡响的问题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问题设计如同纽带,承旧启新;如同路标,正确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当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存在的主要症结和疑难点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比如,在教学《绝对值》这一节内容时,有的老师连续提问学生十多个有理数的绝对值,这种问题没有深度,忽略学生思维过程,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学习。师生间的问与答属于简单的、不和谐的问题,学生们可以不经思考就能立刻回答的。教师仅仅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使整节课徒有繁荣的外表,华而不实,从而使得师生间的“对话”流于形式。
  2.提出的问题过难过偏,超出学生的能力,学生不会回答。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课堂被极少数尖子生牵着鼻子走。
  3.问题设计门槛太高,没有梯度,学生没有同等学习的机会。
  如有一位教师在讲述“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时曾出示过这么一道题: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设矩形的一边AB=xm,矩形的面积为y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教师从出示问题到让学生回答,前后不足2分钟时间,提问时连续抽查3名同学均未能回答完整。
  4.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安静对学生而言很重要。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部分课堂提问时,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我们做老师必须做到的。
  5.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学。
  课堂上,有老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来讲?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学生答出来理所应当,因为这是的很简单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来,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说明老师的提问随心所欲,学生不愿回答。
  6.问题设计不合理,老师的用语不当,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有如下一段提问对话:
  老师:请同学们回答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的图形”,并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1:若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仍能互相重合的。如正三角形、正方形。
  教师: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的图形。
  学生2:中国农业银行的标志。
  学生3:还有工商银行的标志。
  学生4: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标志也是轴对称的。
  老师:同学们的观察较仔细,回答正确。教师紧接着又问:你知道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各有多少吗?
  很显然,最后一个问题与所讲内容并无紧密联系,反而会打乱原有的教学进程,致使课堂氛围不和谐,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老师要清楚提问的目的,明确其意义,否则提问将是徒劳的。
  三、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著地探索。例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时,学生不怎么感兴趣。教师可以教室为平台,以中间排的同学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中间列的同学所在的直线为y轴,全班同学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坐标吗?教师这样提问,学生马上就有了解决此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样发问最能让学生跃跃欲试,又能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受到思想教育。
  2.设计形象具体巧妙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新颖巧妙,引人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在提问时,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材的特点巧妙地设计问题,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时,有部分同学同类项概念没掌握好,以至于不是同类项的也合并。所以举例子:“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4个梨加上3个梨等于几个苹果?2个苹果加上3个梨等于什么呢?所以苹果与梨一定要分清楚!”
  3.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考虑到问题的难度与深度,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与具体性,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4.设计开放型的问题。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命题的结构而言的,有些条件开放,有些结论开放,有些过程开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联想、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究活动,逐步得出结论。开放性问题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的特点,在思维方面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这个单元知识时,设计如下问题:已知二次函数y=x2-2x-3,你能得到哪些结论?①开口方向;②顶点坐标;③对称轴方程;④增减性;⑤最值情况;⑥抛物线与y轴交点坐标;⑦抛物线与x轴交点情况及其坐标。这样的问题,难度不大,学生的参与面广,课堂教学效果好。
  接下去又提问:你还能想的更深入一些,还能得到其他结论吗?⑧画出二次函数图像;⑨可以计算图中任何线段的长度,任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还可以求出图中任何角的度数;⑩可以求出将抛物线沿坐标轴做轴对称变换与平移变换后的解析式。这样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提问: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思考问题,如果知道上述结论中的一点或几点,能否求出解析式中的a,b,c呢?这样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5.设计诊断型的问题。
  有些学生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每次考试后,也常会听到老师们的抱怨“某某题我已经讲过N遍了,可学生还是做错,真是没办法。”如何防止学生出错是数学教学上的一大难题。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思考问题时常常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诊断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出错、知错、改错、防错的过程,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的缺陷,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问”,又要问的“巧”,还要对有关知识进行适当的追根问底,才能让学生“顺着藤”而“摸”到“瓜”。因而教师只有设计出好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才能使教与学成为学生探索求知的过程,使课堂成为思维扩展的无垠芳草地,让教师有所收获,学生得其所乐。因此,教师要仔细斟酌提问的层次,运用各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过程,使我们的教学朝更利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发展。
其他文献
温度采集系统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分析温度采集系统故障原因,提高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结合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我
从实验和理论上对撞击流浓缩器(ISC)进行了研究.实验主要研究了空气进口温度、空气进口流量、液滴加速管的长度对ISC容积蒸发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SC的容积蒸发系数随空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文章通过关注前置预习、课中情境、课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预习;情境;实践  语文学科虽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等多种属性,但最本质的特征乃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际交往的载体,而其中尤其以“口语”这一传递方式最为直接、便捷。只要有
洪江电厂建成时采用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水头最高的灯泡贯流式机组,适应水头变化范围8.4~27.3m,水库设计为周调节。通过分析洪江周调节方式的贯流式水电站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必要性
目的:由微生物和钙镁沉积所共同形成的污垢是实际水系统中混合垢的主要成份.对这种混合垢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不仅更接近实际情况,而且可以深入认识微生物与钙镁离子之间的相
近年来,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提升电信服务水平为导向,以加强市场监管为保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大力推动信息通信业创新转型发展,打造了覆盖城乡的信息通信
【摘 要】课题学习在数学课标中指出是学生第三学段“实践与综合运用”体系的重要内容,其特点包含:主体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等,促使学生成为课题学习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创新、探索思维,加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依据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有科学性、合理性地整合,确立明确的课题教学目标,有效施展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培养学习相应课题解决的技巧,检验知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课题学习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确立,对国际私法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法律选择方法首先出现于美国的司法判例中,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笔者认为学者们似乎过分地夸大了该原则
采用模糊统计法推求汛期流域水文特征值经验隶属函数,并运用参数法拟合经验隶属函数,综合确定闽江上游南平市的汛期分期,前汛期为4月1日至5月10日,主汛期为5月11日至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