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s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近些年来比较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实施“让学课堂”。“让学”一词为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提,他认为“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即所谓学“学”,这样的课堂称之为“让学课堂”。在语文阅读教学上,“让学”目标主要依托精准批注来达成。《黄山奇松》的教学就能很好地阐释“让学”观点。
  一、“让学”的教学思路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要围绕“语用”这一核心目标,引导学生依托精准批注这种“让学”形式来感受、内化、运用文章的语言,在言语实践中生成学生的言语智慧,为学习本单元后面的文章提供借鑒。
  重视前置性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后习题以及省编《补充习题》进行批注式阅读,尝试完成练习。课上,交流所做批注。重点感受、品味第二自然段的文字,问题牵引:“黄山奇松‘奇’在哪里?画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特点的语句,读一读,批注文字带来的感受。”
  引导学生探究“怎么写”:“三大名松写得如此之美,有什么秘诀吗?”引导学生批注文本的写法。
  相机指导学生背诵。抛出问题:“怎样尽快记住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好方法?”学生精准批注记忆路径,再次关注“总—分”结构,抓住奇松各自特点——姿态、动作来背。
  第三自然段教师少讲或不讲,以学定教。点击出示文中这段话:“它们或屹立,……有的形似孔雀……”让学生品读后,“刺激”学生:“最后一自然段中这些松树可没享受到三大名松的待遇,文字少得可怜。请同学们帮助这些松树向游客们推荐一番,可借用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奇松的方法,选择其中你所喜爱的一课松树来写,还这些松树一个公道,好不好?”写法迁移,语用能力在言语实践中生成。
  二、“让学”的课堂实施
  以上教学构想是基于“让学”理念来设计的,阅读教学需要实施精准批注,本课教学主要过程为:
  (一)布置预学,尝试阅读批注。
  根据课后练习及省编《补充习题》进行批注式阅读,尝试完成相关练习。
  (二)点击名松,感受言语智慧。
  1.触摸文字,话题交流。引导学生精准批注:黄山奇松“奇”在哪里?画出有关语句,批注阅读所得。
  2.走进文字,汇报交流。(1)点击“迎客松”。①指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明白名字的来历。②品“奇”:紧扣词句,重点批注,为迁移写法做准备。揣摩比喻句:“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体会用词的准确、联想的丰富以及比喻的生动。相机用“饱经风霜”造句。③美读“迎客松”。男生读,女生做动作,然后换读。扮演导游介绍。(2)点击“陪客松”“送客松”。①体会比喻的准确与生动,与“迎客松”作比较,体会联想的妙处,再次为迁移写法做准备。相机探究文中三处引号的用法。③美读“陪客松”“送客松”:方法同朗读“迎客松”相似。
  (三)回望文字,积累典范语言。
  1.话题抛出:“怎样尽快记住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好方法?”
  2.小组讨论,批注记忆方法。继续总结写作妙法,为迁移练笔作储备。(1)“总—分”结构,可分两部分记忆。(2)依次写了三大奇松,符合参观游览的正常顺序,容易记忆。(3)在描写三大名松时,一部分是实写,一部分是联想。抓住最能体现“迎”“陪”“送”特点的关键词句作为提示,进行记忆、背诵。
  3.比赛背诵。先出示关键词和图片引导背诵,随后放手学生背诵。
  (四)迁移运用,生成言语智慧。
  1.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文字,指名读,然后思考:这段文字围绕哪句话来写?构段方式和第二自然段有何异同?
  2.点击分号:中间使用了两个分号,为什么不用句号呢?
  3.总结交流本文有详有略的写法。
  4.迁移借鉴三大名松的写法。(1)向游客们推荐一棵“奇”松,借用描写三大奇松的方法。(2)学生练笔,推荐交流,师生评价。
  (五)巩固练习,回归言语实践。
  1.做《补充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2.预习第17课《黄果树瀑布》,问题探究:看看文章如何来写黄果树瀑布的,和《黄山奇松》的写法有何不同?
  以上是《黄山奇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先学”,自己“后教”,课堂做到以学定教,能学不教。教师引导学生做精准批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把课堂有限的时间“花”在“语用”能力的培养上。从学习一篇文到学会一类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精准批注能力愈来愈强,“让学课堂”的目标才能有效达成。
  王继聚,江苏连云港市龙河中心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案例一:  师:朱自清先生的《春》不仅意盛情浓、结构严谨,而且语言也生动形象、清新隽永。请同学们来看下面几个句子:  [投影]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师:哪个同学来说一说,第一句好在那里?  生1:这句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朗润”、“涨”、“红”三个词生动形象。  师
期刊
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显著,色彩、照相、拉幕、隐藏、动画等教学功能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如善于利用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就能在教学中有效扩大学生识字量,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就《鹬蚌相争》一文的教学实践,我想就几个环节的处理,探索电子白板技术手段在扩大学生课堂识字量中的运用。  一、化精于分析为精于“启发”  用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白板上亲自操作,随时在计
语文教学的定位,不仅关系到教师教什么的问题,而且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势和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如果不能准确对课文的教学进行定位,而仅仅从教参找定位,从经验找定位,从名人名家的教法中找定位,往往会忽视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水平与文本的特点这些重要因素。正因为这样,致使许多课文教学的定位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的。  下面,笔者就某市市级名师王老师和某重点中学教学骨干邓老师执教《雨霖铃·寒蝉凄切》两篇同题课例来谈谈
期刊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低年级学生的想
巴西球星罗马里奥是世界上“退役”和“复出”次数最多的足球运动员。2004年,38岁的罗马里奥宣布退役。2005年4月,罗马里奥为巴西队踢了一场国家队告别赛,然后突然宣布复出,宣称
谈及修辞,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修辞方式中最典型、最艺术性的一种,绝不是修辞的全部。那么什么是修辞呢?中国古代有一首诗叫《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据说这是我国最古的诗,就内容而言,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削根竹子,做一把弯弓,捡起石子儿,去打奔跑的野兽。从这几句简单的诗句里,可以看出作者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不但讲究用词的准确,而且在句子的结
品词析句作为阅读过程中钻研文本之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策略,也就成了阅读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品词析句这一策略,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  一、在文本形式优美处品析  编入语文教材的范文,都是经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名师反复琢磨反复比较而精心遴选出来的,它们是语言文字的精品,是言语“佳酿”。所以,品词析句自然应该将“语言美”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载体与灵魂,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好的主题,教学活动之间就会缺乏联系,就会失去方向。主题情境的设计,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内需”,而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需要教师能巧妙地抓住这一内需,诱导引发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行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施主题情境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呢?  一、依托教材,创设主题情境  在学习《春天来了》时,
期刊
今年教六年级。学期初,接到教导处安排,要上一节教研活动课。我准备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原因有二:我没有听其他老师上过这篇课文,可能对此课还没有磨“透”,应该是一种挑战;潜意识里觉得,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心中都有一种英雄情结,应该非常喜欢这一课,他们对鲁滨逊这个人物也不陌生。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与人物对话,品味人物精神,习得表达方法,是我需要认真揣摩的问题。  一、品悟一种精
1989年,素有世界第一交响乐团之称的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突然逝世。在这种突发状况下,柏林爱乐乐团决定聘请英国著名指挥家西蒙·拉特尔担任首席指挥。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