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丹青巧入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手法是多姿多彩的。而采用绘画艺术的“白描”手法,抓住了“以形写神”的精要并将之施与自己的创作构思,是《红楼梦》的一个显著特点,如刘姥姥初进贾府和黛玉葬花两段,作者都能通过人物的神情語态、举止动作直接描摹,传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心理变化,高度概括人物性格的典型特征,让我们从有限的“形中”窥看到当时广阔而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红楼梦》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色彩学在人物描写中的大量应用。如人物衣饰到头脸的色彩对比、和谐搭配,更让我们领略到作者驾驭色彩语言的非凡功力和深厚的色彩素养。
  我们可以看出,正因为借鉴了绘画艺术的语言,《红楼梦》的描写才更生动、更传神,含蓄蕴藉。
  关键词:人物描写 绘画艺术 白描 色彩 《红楼梦》
  《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手法是多姿多彩的。除了一般古典小说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之外,还大量的采用了绘画的艺术手法。他有时用纤细精微、深刻细缕的的工笔细描,有时用寥寥数笔而神情毕现的白描,有时又用大写意之法,点染皴擦,痛快淋漓。所以,自从 《红楼梦》问世,便有众多点评家一再推崇他的此类艺术用心,我国现代文学家何其芳更明确指出,曹雪芹“可能是由意识的参考了中国绘画的方法的”,这并非无因之谈。
  但是绘画毕竟不同于文学绘画作为造型艺术只能表现特定场面的瞬间形象,而文学作品则是要在描写瞬间的同时,还要写连续的语言、行动、心理、表情、场景的转换等。曹雪芹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能把绘画艺术艺术巧妙地融入文学作品,使两者结合的天衣无缝,文本上虽不见画,且环环相连。这些足显曹雪芹绘画造诣之精神。循着这个思路,本文就专门从绘画艺术在《红楼梦》人物描写中的应用这个角度,来探讨一番绘画与文学在《红楼梦》中的完美结合,文章也就以“妙笔丹青巧入书”为题。
  (一)
  《红楼梦》用绘画手法描写人物虽丰富多彩,但使用这种手法较多的还数“白描”。让我们看看刘姥姥进荣国府的一段描写:
  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的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第六回)
  真是“侯门深似海!”寥寥几句,将贾府煊赫德威势写的如见如闻。刘姥姥虽然是个乡下老太太,但毕竟还“时常去村庄上缙绅大家赴过席”,多少是见过些世面的,一近门前,还仍然是“足欲进而趑”,简笔勾勒的几个小动作真切的传达了她此时紧张迟疑,小心翼翼的心理状态。尤其一个“蹭”字 ,可谓点睛。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不但流露了穷亲戚不得已求人的辛酸,而且也深刻反映了造成这种矛盾的心理的人情冷暖的世态,应该说是有着很高的典型意义的。再如第二十三回,从宝玉的观察角度写出黛玉葬花归来的生活剪影,但作者先写宝玉惜花场景。其时,宝玉正在桃树下展读《会真记》:
  从头细看,正读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落霞一大片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瓣儿。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儿,来到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儿没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花瓣。
  宝玉正踟蹰间,只见背后有人说到:“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纱囊,手里拿着花帚。
  接着,作者着力点染宝黛惜花、爱花、护花的心理个性:通过惜花,护花写出了宝黛的青春觉醒,执着追求的共同心境;不同的是,宝玉想到的只是把花从身上、书上、地上兜起抖进水池;黛玉却能想到和做到构筑花冢、扫花、拾花、葬花,比宝玉更为痴情,作者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夺目夺神的画境,从中倾注了含蓄隽永的诗情,令人想到这些惜花、护花、葬花的生活韵事,正是宝黛之见纯真无邪、热烈执着的爱情追求,预感到境遇的险恶,不甘于听凭命运的摆布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的真实写照。凡此言简意赅的描写,皆是“扫去粉黛,淡毫轻墨”“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的白描画法。这两段描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一是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神采的关键部位,进行“勾勒”,或夸张某一部位以突出人物特征;二是表现人物动态,以富有个性特征的神态动作显示人物内在的精神;三是重视人物关系的对应,以表现人物各自的性格及其相互关系;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老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缺乏生命活力。我们面对面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呢?在这方面我作了尝试性的探究。  一、诚
期刊
年初,福田区教育局在工作要点中提出:“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于是学校开展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笔者身在其中,体会很多,但感触最深刻的是“课程标準能够在校本研修中得到有效落实。”  一、校本研修的策略和方法  (一)、“五五一标”备课模式是落实课标的初始环节。  备课形成“五五一标”模式:  第一个五即: “五备”。从整体设计上考虑,主要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也就是按着“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期刊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已经完全走进了幼儿教育,走进了幼儿的视线,很多幼儿园、班级都配备了电视机、电脑、DVD、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等教学设备,建立了幼儿园局域网、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和幼儿园网站,有的幼儿园甚至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互动桌等现代化交互式教具,如何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实施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呢?我认为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深度融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期刊
一、实践活动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相对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丰富多采的的形式,要围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提出向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创造性的选取活动形式,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常釆用的实践活动形式有:  1、時政知识汇报式  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多渠道收集时政资料,并
期刊
探究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读课文中的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
期刊
什么是立德树人?立德—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 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绘本阅读已经越来越被幼儿所熟知和接受,但是究竟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绘本阅读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呢?《指南》中指出了: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是提升
期刊
“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课堂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掌握本节的学习方法和相关知识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那么,怎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历史教师应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增强语文课堂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于语文教师语言表达方面的一些学习收获与心得。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准则  (一)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课堂教学语言的首要要求,要求教师传授正确的知识,不能向学生传播无用和错误的信息。语言的科学性具体表现在准确、简洁、规范、通俗等几个方面。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属于规范的现化汉语,所谓准确,即要求教师不生造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