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反思 对策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做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但语文教师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经常忧心忡忡。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并思考对策。
一、作文教学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在余杭宝塔山上,看到一队学生个个拿着照相机,围着安乐塔一边叽叽喳喳议论,一边忙着拍照。细问之下,原来是写《一次游览活动》的作文,老师请他们把游览过程中按顺序把觉得最美的地方拍下来,然后再带到课堂上进行写作。
案例二:一堂《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的作文教学公开课,陆老师设计了一个“比巧力”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习作,学生参与兴致高,习作效果也很好。很多学生都觉得感觉不到是在上作文课,非常快乐。
案例三:李老师在教学应用文留言条时,先让学生表演:教师节几位学生去看老师,可老师不在,怎么办?让大家帮他们想办法。接着大家帮他们写了留言条。最后,老师因为看到了留言条,她们第二次去终于看到了老师。
二、由此引出的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作文教学造就了许多大文豪、大作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显现:1.把学生的实践活动放在作文教学之外,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不是作文教学的任务,缺乏指导。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无参与意识,对事物的认识缺乏方法,认识片面、浅肤。2.由于实践与写作的时间间隔长,容易遗忘。3.教学过于死板,难以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4.从立意到选材等框框太多,使学生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使“实践——认识——表达”的通路受阻,结果是作文与生活脱节,缺乏真情实感,陈式化。学生对习作的态度扭曲,表现为厌恶,甚至恐惧。
三、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的对策
要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采用活动化作文教学法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活动化作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思想,主要通过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践中应努力体现以下特征:
1.自主性。习作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具有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自主地参与,充分地体验,自由地表达。并在教学活动中自悟——领悟生活的真谛和写作的规律。
2.开放性。开放,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放,才能体现自主。开放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召唤。活动化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包括:教学渠道的开放,除课堂教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都可以为写好作文服务;写作方式的开放,除个人作文外,还可以采用合作作文等方式;作文评价的开放,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让同学、家长评价,甚至让习作走出校园,让社会来评价。此外还有题材的开放,体裁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等。
3.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学生最喜欢的故事、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入作文教学,变枯燥乏味的技法传授为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快中领悟。如《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把“贴鼻子”等简单游戏搬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玩中体验,边玩边写,思维活跃,作文也很生动。
4.创新性。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具有创新性。创新,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把学生吸引到习作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从学生身上做起。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题材、结构、思想、表达上充分发挥自主,使作文具有一种新概念的特征。
5.发展性。这是活动化作文的又一特征。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良好的个性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发展。如在摄影作文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还获得了摄影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等,除了显性的作用,那些隐性的作用也许更大。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每个管理者与执教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作文教学法则来。
参考文献
[1]反思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思考.《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第5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反思 对策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做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但语文教师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经常忧心忡忡。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并思考对策。
一、作文教学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在余杭宝塔山上,看到一队学生个个拿着照相机,围着安乐塔一边叽叽喳喳议论,一边忙着拍照。细问之下,原来是写《一次游览活动》的作文,老师请他们把游览过程中按顺序把觉得最美的地方拍下来,然后再带到课堂上进行写作。
案例二:一堂《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的作文教学公开课,陆老师设计了一个“比巧力”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习作,学生参与兴致高,习作效果也很好。很多学生都觉得感觉不到是在上作文课,非常快乐。
案例三:李老师在教学应用文留言条时,先让学生表演:教师节几位学生去看老师,可老师不在,怎么办?让大家帮他们想办法。接着大家帮他们写了留言条。最后,老师因为看到了留言条,她们第二次去终于看到了老师。
二、由此引出的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作文教学造就了许多大文豪、大作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显现:1.把学生的实践活动放在作文教学之外,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不是作文教学的任务,缺乏指导。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无参与意识,对事物的认识缺乏方法,认识片面、浅肤。2.由于实践与写作的时间间隔长,容易遗忘。3.教学过于死板,难以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4.从立意到选材等框框太多,使学生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使“实践——认识——表达”的通路受阻,结果是作文与生活脱节,缺乏真情实感,陈式化。学生对习作的态度扭曲,表现为厌恶,甚至恐惧。
三、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的对策
要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采用活动化作文教学法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活动化作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思想,主要通过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践中应努力体现以下特征:
1.自主性。习作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具有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自主地参与,充分地体验,自由地表达。并在教学活动中自悟——领悟生活的真谛和写作的规律。
2.开放性。开放,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放,才能体现自主。开放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召唤。活动化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包括:教学渠道的开放,除课堂教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都可以为写好作文服务;写作方式的开放,除个人作文外,还可以采用合作作文等方式;作文评价的开放,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让同学、家长评价,甚至让习作走出校园,让社会来评价。此外还有题材的开放,体裁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等。
3.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学生最喜欢的故事、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入作文教学,变枯燥乏味的技法传授为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快中领悟。如《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把“贴鼻子”等简单游戏搬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玩中体验,边玩边写,思维活跃,作文也很生动。
4.创新性。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具有创新性。创新,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把学生吸引到习作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从学生身上做起。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题材、结构、思想、表达上充分发挥自主,使作文具有一种新概念的特征。
5.发展性。这是活动化作文的又一特征。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良好的个性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发展。如在摄影作文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还获得了摄影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等,除了显性的作用,那些隐性的作用也许更大。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每个管理者与执教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作文教学法则来。
参考文献
[1]反思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思考.《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