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体现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的未来发展,一生的幸福负责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主题活动模式;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体现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的未来发展、一生的幸福负责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郭元祥教授说过:这门新课程的实施,一方面真正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体系。另一方面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进入了学生的发展历程,切实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价值。
在新课改的道路上,综合实践这门课程闪烁出了耀眼的光芒。它改变了老师们传统教的方法,学生学的形式,并为学校打造特色课程提供了契机。
一、355主题研究活动模式
“小主题研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主要形式,“355主题研究活动模式”为老师们搭建了平台,为青年教师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355模式”即:“每个主题的研究需经历三个阶段,五个环节,涵盖五种基本课型”。
三个阶段即:确定主题阶段、实施过程阶段、成果汇报阶段。
五个环节即:自主择题,成立小组;制定方案,明确分工;方案论证,实施研究;阶段反馈,交流提高;成果展示,开展评价。
五种基本课型即:主题生成课、方案设计课、方法指导课、阶段交流课、成果展示课。
我重点介绍一下五种基本课型的课型结构:
“主题生成课”的教学任务是“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的问题”,课型结构为“问题导入-生成主题-讨论交流-初定方案”。
“方案设计课”的教学任务是解决如何制定活动方案的,课型结构为“回顾导入-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完善方案”。
“方法指导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资料搜集与整理的方法指导,小组合作的方法指导,实地调查的方法指导、预设采访问题的方法指导等等,这种课型结构一般为“案例导入-方法指导-案例分析-练习巩固”。
“阶段交流课”的教学任务是“交流解决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课型结构为“回顾导入-表征问题-讨论交流-认知建构”。
“成果展示课”的教学任务是“展示活动小组取得的成果及今后研究设想”,课型结构为“回顾导入-小组展示-认知建构-拓展延伸”。
有了这样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模式,老师指导活动也会有路可寻,指导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形成活动习惯,确定活动主题后,他们知道下阶段该干些什么。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顺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另外,我们知道,一个大的活动主题,往往都会产生多个研究小主题,每一个研究小主题,都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而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年级比较低的学生来说,没有老师的指导,活动就很难开展。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研究模式”: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我们采用“小主题纵列式”的形式进行研究,即全班同学同时研究同一个小研究主题,几个小主题的研究在时间上纵向排列,研究好一个小主题再研究另一个小主题,这样操作难度会大大降低。因为全班同学研究的都是同一个小主题,老师在活动指导上也会更加方便,这样更有利于刚刚接触综合实践的学生更快地学会实践方法。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了两年的实践活动锻炼,基本的实践研究方法已经掌握,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我们采用“小主题并列式”的形式进行研究,即全班同学分若干个活动小组同时研究几个小的主题,在研究时间上是并列进行的。
二、校内外实践基地成为学生“体验生活,亲历实践”的舞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过程的体验,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手脑并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除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场所,如:银行、超市、菜市场、医院等作为校外活动基地,还要积极开发创建校内特色实践基地,如:小菜园、泡菜馆、水族馆、家庭小厨房等。
老师可以借助學校周边校外基地得天独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五年级开展《当家学理财》主题活动时,老师首先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家里的收入和开支情况;其次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菜市场、超市调查了解蔬菜、食品、日用品的价格,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了要勤俭节约,要根据家庭收入合理开支。在让学生自己当家理财的一天活动延伸中,有的同学还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银行办理了储蓄存折,他们要从合理安排零花钱、压岁钱做起。
老师们利用校内劳技教室,开展劳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劳动技能训练中,教师结合校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学校拥有的资源优势来制定、安排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三、四年级安排编织、钉扣子、缝沙包、洗衣服等技能训练;五、六年级安排剪纸、十字绣、使用灶具、缝纫机等技能训练。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引导学生们进入厨房。在基地活动项目开发中,可以把生活作为课程本源,从满足学生基本的生活需要出发。例如:教师借助“家庭小厨房”活动基地,使学生直观、本真地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学会生活。许多学生在参加了包饺子、制作早餐、洗碗等一系列基地实践活动后表示:“在这里,我学会了自立,学会了适应生活;在这里,我开始长大,学会了生活自理,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一些家长也表示:“孩子们在参加实践活动后,感觉他们忽然长大了,会关心体谅父母了,懂事了、成熟了,这样的活动要多开展!”
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更加丰盈了学校的实践活动内容,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主题活动模式;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体现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的未来发展、一生的幸福负责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郭元祥教授说过:这门新课程的实施,一方面真正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体系。另一方面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进入了学生的发展历程,切实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价值。
在新课改的道路上,综合实践这门课程闪烁出了耀眼的光芒。它改变了老师们传统教的方法,学生学的形式,并为学校打造特色课程提供了契机。
一、355主题研究活动模式
“小主题研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主要形式,“355主题研究活动模式”为老师们搭建了平台,为青年教师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355模式”即:“每个主题的研究需经历三个阶段,五个环节,涵盖五种基本课型”。
三个阶段即:确定主题阶段、实施过程阶段、成果汇报阶段。
五个环节即:自主择题,成立小组;制定方案,明确分工;方案论证,实施研究;阶段反馈,交流提高;成果展示,开展评价。
五种基本课型即:主题生成课、方案设计课、方法指导课、阶段交流课、成果展示课。
我重点介绍一下五种基本课型的课型结构:
“主题生成课”的教学任务是“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的问题”,课型结构为“问题导入-生成主题-讨论交流-初定方案”。
“方案设计课”的教学任务是解决如何制定活动方案的,课型结构为“回顾导入-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完善方案”。
“方法指导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资料搜集与整理的方法指导,小组合作的方法指导,实地调查的方法指导、预设采访问题的方法指导等等,这种课型结构一般为“案例导入-方法指导-案例分析-练习巩固”。
“阶段交流课”的教学任务是“交流解决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课型结构为“回顾导入-表征问题-讨论交流-认知建构”。
“成果展示课”的教学任务是“展示活动小组取得的成果及今后研究设想”,课型结构为“回顾导入-小组展示-认知建构-拓展延伸”。
有了这样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模式,老师指导活动也会有路可寻,指导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形成活动习惯,确定活动主题后,他们知道下阶段该干些什么。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顺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另外,我们知道,一个大的活动主题,往往都会产生多个研究小主题,每一个研究小主题,都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而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年级比较低的学生来说,没有老师的指导,活动就很难开展。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研究模式”: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我们采用“小主题纵列式”的形式进行研究,即全班同学同时研究同一个小研究主题,几个小主题的研究在时间上纵向排列,研究好一个小主题再研究另一个小主题,这样操作难度会大大降低。因为全班同学研究的都是同一个小主题,老师在活动指导上也会更加方便,这样更有利于刚刚接触综合实践的学生更快地学会实践方法。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了两年的实践活动锻炼,基本的实践研究方法已经掌握,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我们采用“小主题并列式”的形式进行研究,即全班同学分若干个活动小组同时研究几个小的主题,在研究时间上是并列进行的。
二、校内外实践基地成为学生“体验生活,亲历实践”的舞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过程的体验,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手脑并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除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场所,如:银行、超市、菜市场、医院等作为校外活动基地,还要积极开发创建校内特色实践基地,如:小菜园、泡菜馆、水族馆、家庭小厨房等。
老师可以借助學校周边校外基地得天独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五年级开展《当家学理财》主题活动时,老师首先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家里的收入和开支情况;其次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菜市场、超市调查了解蔬菜、食品、日用品的价格,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了要勤俭节约,要根据家庭收入合理开支。在让学生自己当家理财的一天活动延伸中,有的同学还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银行办理了储蓄存折,他们要从合理安排零花钱、压岁钱做起。
老师们利用校内劳技教室,开展劳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劳动技能训练中,教师结合校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学校拥有的资源优势来制定、安排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三、四年级安排编织、钉扣子、缝沙包、洗衣服等技能训练;五、六年级安排剪纸、十字绣、使用灶具、缝纫机等技能训练。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引导学生们进入厨房。在基地活动项目开发中,可以把生活作为课程本源,从满足学生基本的生活需要出发。例如:教师借助“家庭小厨房”活动基地,使学生直观、本真地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学会生活。许多学生在参加了包饺子、制作早餐、洗碗等一系列基地实践活动后表示:“在这里,我学会了自立,学会了适应生活;在这里,我开始长大,学会了生活自理,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一些家长也表示:“孩子们在参加实践活动后,感觉他们忽然长大了,会关心体谅父母了,懂事了、成熟了,这样的活动要多开展!”
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更加丰盈了学校的实践活动内容,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