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南拥有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水文化资源,它对于推动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在河南水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这使得今后河南水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关键词:河南;水文化;经济社会;区域
一、河南的特色水文化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个大流域的省份,文化遗存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像姓氏文化、都城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资源对于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具影响力。河南的水文化作为中原文化中的一部分,同样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神话传说、水利工程、民风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都蕴含有丰富的水文化内容。以河南为中心形成的中原水文化是中华水文化不竭的源头。
在神话传说方面,中原地区很早便出现了世代相传的大禹治水传说故事。这一传说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大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他所领导的治水活动所体现的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治水精神。相比而言,由于水利工程自身就具有文化属性,所以历代在河南修建的数以百计的水利工程中包涵水文化更为丰富。例如古代的鸿沟、隋唐大运河,现代的三门峡水库、红旗渠等。特别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它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座蔚为壮观的人工天河,更体现在修筑红旗渠过程中所孕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那种红旗渠精神。
相比神话传说和水利工程,河南民风习俗当中的水文化给人更多地是一种亲切感。河南民俗中的水文化除了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同样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平顶山舞钢水灯文化便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舞钢水灯文化起源于民间的放河灯习俗,人们将希望寄托于河水当中,期望能够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河南文学艺术中的水文化也独具特色。例如在诗歌方面,刘禹锡《浪淘沙》一诗所描述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等,这些咏水的诗句都成为了千古名句,历经千年仍洋溢着浓重的韵味。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更成为千古名作,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生动地记录了在十二世纪中国都城中人水结合的生活面貌。 [1]
二、水文化在助推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潮流。社会的发展正是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中,文化实力的地位与作用正在日益表现出来,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人曾说过,经济的背后是体制,体制的背后是文化,经济竞争的胜利最终归结和反映为文化的胜利。这是因为经济成果并非单纯是一种物质加机械、资源加资金,而是包括文化教育、思想精神、科技智慧等因素的综合凝结。[2]社会历史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需求带有明显的文化导向,这种导向逐步由原来以经济价值、经济消费为中心转变到以心理、道德、社会及审美等精神价值为中心。[3]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更加强化了社会文化对社会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因此甚至可以说,当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进人一个文化制胜的历史时代。可见,每一个繁荣昌盛的经济体的背后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价值观的支撑。所以说,文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忽视。[4]
从地域角度来看,所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地域文化是一种生产力。[3]一个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不同的区域经济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地域文化环境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总是体现出受不同类型地域文化影响的深刻印记。[3]总之,我们可以说,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灵魂,而地域文化则为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4]
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角度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依旧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解决我国复杂的水问题,不单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同时也需要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对策和方略、目标和行。[5]通过水文化建设对中原经济发展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价值。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水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即将出台的“河南省贯彻落实《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努力构建充满活力、更加开放、富有效率、有利于水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河南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7]所以说,大力构建和发展河南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对于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面对新形势,河南省水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对文化兴水的认识不足,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保障机制、组织机构设置相对不尽完善,经费投入不足,人才保障支撑力度不够等;水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资源整合不足,水文化建设途径、方法的创新不足,相对缺乏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成果。
总之,独具地方特色的水文化资源对于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河南省水文化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水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郭永平.广博深厚 璀璨耀人——河南水文化的内容体系[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9).
[2] 王丽梅,牟芳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 价值工程,2007(6).
[3] 徐峰.用地域特色文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A]. 2010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4] 曹诗图.三峡地域文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J]. 三峡文化研究,2004.
[5] 陈雷.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先进文化支撑——在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上的讲话[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 (12).
关键词:河南;水文化;经济社会;区域
一、河南的特色水文化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个大流域的省份,文化遗存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像姓氏文化、都城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资源对于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具影响力。河南的水文化作为中原文化中的一部分,同样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神话传说、水利工程、民风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都蕴含有丰富的水文化内容。以河南为中心形成的中原水文化是中华水文化不竭的源头。
在神话传说方面,中原地区很早便出现了世代相传的大禹治水传说故事。这一传说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大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他所领导的治水活动所体现的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治水精神。相比而言,由于水利工程自身就具有文化属性,所以历代在河南修建的数以百计的水利工程中包涵水文化更为丰富。例如古代的鸿沟、隋唐大运河,现代的三门峡水库、红旗渠等。特别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它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座蔚为壮观的人工天河,更体现在修筑红旗渠过程中所孕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那种红旗渠精神。
相比神话传说和水利工程,河南民风习俗当中的水文化给人更多地是一种亲切感。河南民俗中的水文化除了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同样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平顶山舞钢水灯文化便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舞钢水灯文化起源于民间的放河灯习俗,人们将希望寄托于河水当中,期望能够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河南文学艺术中的水文化也独具特色。例如在诗歌方面,刘禹锡《浪淘沙》一诗所描述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等,这些咏水的诗句都成为了千古名句,历经千年仍洋溢着浓重的韵味。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更成为千古名作,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生动地记录了在十二世纪中国都城中人水结合的生活面貌。 [1]
二、水文化在助推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潮流。社会的发展正是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中,文化实力的地位与作用正在日益表现出来,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人曾说过,经济的背后是体制,体制的背后是文化,经济竞争的胜利最终归结和反映为文化的胜利。这是因为经济成果并非单纯是一种物质加机械、资源加资金,而是包括文化教育、思想精神、科技智慧等因素的综合凝结。[2]社会历史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需求带有明显的文化导向,这种导向逐步由原来以经济价值、经济消费为中心转变到以心理、道德、社会及审美等精神价值为中心。[3]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更加强化了社会文化对社会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因此甚至可以说,当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进人一个文化制胜的历史时代。可见,每一个繁荣昌盛的经济体的背后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价值观的支撑。所以说,文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忽视。[4]
从地域角度来看,所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地域文化是一种生产力。[3]一个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不同的区域经济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地域文化环境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总是体现出受不同类型地域文化影响的深刻印记。[3]总之,我们可以说,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灵魂,而地域文化则为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4]
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角度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依旧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解决我国复杂的水问题,不单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同时也需要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对策和方略、目标和行。[5]通过水文化建设对中原经济发展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价值。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水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即将出台的“河南省贯彻落实《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努力构建充满活力、更加开放、富有效率、有利于水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河南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7]所以说,大力构建和发展河南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对于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面对新形势,河南省水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对文化兴水的认识不足,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保障机制、组织机构设置相对不尽完善,经费投入不足,人才保障支撑力度不够等;水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资源整合不足,水文化建设途径、方法的创新不足,相对缺乏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成果。
总之,独具地方特色的水文化资源对于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河南省水文化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水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郭永平.广博深厚 璀璨耀人——河南水文化的内容体系[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9).
[2] 王丽梅,牟芳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 价值工程,2007(6).
[3] 徐峰.用地域特色文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A]. 2010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4] 曹诗图.三峡地域文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J]. 三峡文化研究,2004.
[5] 陈雷.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先进文化支撑——在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上的讲话[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