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是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在逐步的实现其美丽的转身,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为每一名学生服务,关注着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是教师的课前备课并没有脱离开用别人的教案或看教参备课渗透进自己的理解的模式,这样,教师课堂上的授课实际上是在把别人的想法转换为讲授的内容,缺少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语文阅读教学处于盲目和茫然的状态。
  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文章载体,将语文学习的大目标和课时目标融入其中,步步落实。这就需要教者课前对教材有独立的深入的解读。对于语文教材的解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普通读者只需读出文本的原生价值就可以;语文老师要读出文章当中蕴含的教学价值;教学对象——学生则要读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独立的解析文本的能力,大到句、段、篇,小到字、词、符号的理解和运用都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既能读出文本的原生价值又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挖掘出文本中的教学价值并能将其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实现教师、学生、读者三方达成共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课文的内容更要关注语言的表现形式;或者说语文教学主要关注的不是课文内容,而是课文的语言形式。
  文本解读根据教者的自身文化底蕴会有所不同,但必须要遵循以语文学习为中心的原则,抓牢两条主线,一、抓文章的思想内容,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要表现什么或表达什么。二、抓文章的语言形式,品位文章当中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注重的并不是事情、道理、内容的本身,而是语言表达形式的本身,关注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关系,把对语言形式的理解作为基本的学习内容。
  把握文章的主旨与价值取向,虽然提倡多元化的解读,但是要尊重文本的主导倾向,把握整体,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看法。在阅读文章之前有必要对作者的生平简介和写作背景做简单的了解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也对阅读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指向,在此基础上去探寻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知人论世,体会文本的原生价值。在细读过程中推敲词语的运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她敢从一大把火柴里抽出一小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段描写中几个关键性的词语“敢”“终于”“多么”运用得很是巧妙,能表达出小女孩在寒冷的街头又冷又饿时再点与不点火柴的思想中斗争的矛盾心情,和下定点燃火柴的决心的艰难以及点燃火柴后的喜悦之情,这一系列的描写有都是为作者表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服务的。如果在阅读中没有仔细的体会这样的词语,便如同入得宝山空手回一般毫无阅读的收获。只有通过细细的阅读教师才能将短短的文本演绎成丰富的课程资源。
  在解读文本的同时教师还要通过比较对照追寻原生态的美,可以用近义词或者不同表达方式对原文进行改动对照比较发现原文语言的精妙所在,感受作者的语言内涵;也可以把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进行对比感悟各自语言表达的特点。
  阅读教学是创造价值极高的活动,原生态的感悟是读者最直接、最珍贵的感受,有了这种感受教师的阅读教学才会体现出其创造性。
  在品读文章当中教师感悟出文章的原生价值,找到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时目标,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感悟、共同体会阅读的喜悦、共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便会更加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一、引言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边“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最有效手段,日常体育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缺乏兴趣而造成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差,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更是如此。本文试图提供一个方法,来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游戏教学法。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海南省国兴中学高三(3
期刊
中学生正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日益强烈。但是,由于中学生尚缺乏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想问题办事情难免带有片面性和盲目性,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也往往持怀疑或批判的态度,甚至故意去做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对于中学生中经常出现的种种逆反心理,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防范和控制。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则应委婉诚恳,特别是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常会遇到这种尴尬的情形:教师课前花费很大气力,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写下一份详实、规范、有特色的教案,可教学效果呢,却不尽人意,他们满脸的茫然、困惑而又无奈。问题出在哪儿?我认为是他们过分地追求课的预设,而忽视了课的动态生成。因为课堂教学不是课前预设的教案剧,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发挥潜力,弘扬个性,提升素养,充满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然而,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
期刊
教师教育模式的更新即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也是实现课堂教学由“传授型”向“互动型”转变的根本途径。  一、教学方式要转变  在教学理论中,学案方式是指组成教学双向的师生的具体活动和行为。  首先,要精心编制学案。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依据,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本思路。编制学案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学案是
期刊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具体看四个指标:一是学生走出课堂有否获得新知,二是学生是否获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学生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习惯。这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为了适应教育发展趋势,教育部于2001年7月正式出版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几乎所有学科都着重强调了"探究性学习"。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校数学教育说到底是以育人为目的,如果
期刊
〔摘 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改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所写的作文评语,则又是批改作文的点睛之笔。作为语文教师,要准确具体的对作文进行评价,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通过评语了解学生内心世界,与学生平等交流,促使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习作评语 心灵交流 情感沟通 写作水平  评语是教师批改作文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期刊
因为我现在任教的年级是低年级,这让我更加认真的关注低年级小学生的上课情况,尤其是数学课。不难发现,在心理学上,在现实中,低年级的小学生里的确有很多共性。他们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而且在上课时间里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无意注意仍然占有较大的优势。约莫估计,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只有十五分钟。要是课堂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更长一些,从而更好的感知、思维和想象,获
期刊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即让一节课有多种讲法,而不是一种讲法重复多年。教师要改革多年的教学方式,学生要改革几年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如何实施新课程,使教师真正的“导”,学生真正地“学”,减少学生解题误区,成了教师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对待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