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高职教育自身独特的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掘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学院;专题教学
一、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
1.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切实要求
随着高职类院校的扩大招生,以及报考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等情况,这些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为乐观。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新一轮挑战。所以,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就是在学生授课与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就业为主要学习方向的教育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都应该围绕就业展开,以就业为主的核心教育要贯穿整个学生的教育生涯。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高职教育自身独特的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掘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模式。
2.是深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也应具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属性和就业导向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方针。当前,就业导向不仅体现在院校办学的宗旨上,而且也体现在所有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即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安排在能够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能够体现职业内在特性的、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学要密切配合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也要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目前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学生中缺乏吸引力。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所用的教材是国家统一指定的,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紧密,还在于教师不了解授课对象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
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思政课必须要适应高职教育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打破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应该更加倾向于就业能力和思想的培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课程每一个环节。在培养能力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就业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思政课才能摆脱传统的束缚,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有所需的实用性课程,重新成为各级领导和高职学生关注与重视的焦点,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4.是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现实要求
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职思政课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就业导向的统一培养,通过思想政治的培养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创业观。同时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人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认识企业,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可行性
1.高职院校实施的职业素质教育,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础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的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它不仅需要教给学生企业所要求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要培养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从教学内容上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与专业课、专业实践课以及其他课程一起承担起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突出能力本位,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实践,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模式的现实基础
目前,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引领下,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正在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课程建设正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进行改革。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之中,已经成为高职课程建设的总体发展趋势。
课改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探索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中心的专题化教学模式,将政治理论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职业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出来,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改革,应主动适应新时期现代化经济型社会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高教中的重要作用,进而继续深化和改革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学习和实行新的教学方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教学生能力素养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重视思想和能力的全面统一提高,逐步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思想政治培养为重点的政治课教学改革新模式,让思想政治课在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培养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萍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初探[J].职教论坛,2009,(12):54—56.
[2]金崇华.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5,(11):145-147.
[3]刘绍斌.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J].文教资料,2007,(12):204-206.
[4]王晚英.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3-65.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学院;专题教学
一、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
1.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切实要求
随着高职类院校的扩大招生,以及报考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等情况,这些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为乐观。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新一轮挑战。所以,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就是在学生授课与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就业为主要学习方向的教育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都应该围绕就业展开,以就业为主的核心教育要贯穿整个学生的教育生涯。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高职教育自身独特的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掘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模式。
2.是深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也应具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属性和就业导向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方针。当前,就业导向不仅体现在院校办学的宗旨上,而且也体现在所有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即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安排在能够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能够体现职业内在特性的、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学要密切配合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也要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目前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学生中缺乏吸引力。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所用的教材是国家统一指定的,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紧密,还在于教师不了解授课对象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
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思政课必须要适应高职教育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打破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应该更加倾向于就业能力和思想的培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课程每一个环节。在培养能力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就业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思政课才能摆脱传统的束缚,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有所需的实用性课程,重新成为各级领导和高职学生关注与重视的焦点,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4.是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现实要求
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职思政课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就业导向的统一培养,通过思想政治的培养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创业观。同时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人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认识企业,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可行性
1.高职院校实施的职业素质教育,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础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的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它不仅需要教给学生企业所要求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要培养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从教学内容上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与专业课、专业实践课以及其他课程一起承担起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突出能力本位,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实践,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模式的现实基础
目前,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引领下,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正在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课程建设正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进行改革。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之中,已经成为高职课程建设的总体发展趋势。
课改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探索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中心的专题化教学模式,将政治理论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职业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出来,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改革,应主动适应新时期现代化经济型社会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高教中的重要作用,进而继续深化和改革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学习和实行新的教学方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教学生能力素养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重视思想和能力的全面统一提高,逐步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思想政治培养为重点的政治课教学改革新模式,让思想政治课在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培养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萍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初探[J].职教论坛,2009,(12):54—56.
[2]金崇华.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5,(11):145-147.
[3]刘绍斌.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J].文教资料,2007,(12):204-206.
[4]王晚英.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