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聋生的发展需要、国家考试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趋势,某些聋校语文教学试用了普校的教材,以提高聋生的知识水平,适应当前考试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主流。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以有无进步和发展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情况评价教学。教师的行为应表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指导学生学习,并使学生高效学习等。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改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结果获得的过程。
由于聋生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聋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教师主导讲授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及学生个性的舒展和张扬,创造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这些弊端,大多数学生在考试时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一些学生一遇到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的题目时,就空在那里,根本不分析思考。学生对于灵活运用的题目类型得分较少,不会分析文章和正确表达需要复述的思维内容,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独立写作,一般基础知识通过记忆,学生掌握程度要好于灵活题目。这些都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说、做。课堂上的语文学习,默读思考,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潜心研究并讨论。
以前我在上课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有一次考试题目类型比较灵活,学生一拿到试卷就傻眼,考完跟我说和以前教的不一样,和书上的原题目不一样,不会做。那一次,学生都考得很差。以前我总是认为,学生不会分析,老师帮助分析,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初次尝试让学生发挥思考想象能力,由学生自己分析,学生不会分析也就没有做太严格的要求,就放弃发展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即使学生刚开始不适应,也要坚持,逐渐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调动思维。以前考试时出现的题目学生根本没见过,学生就不分析,因为平时老师没有教他们如何分析,他们习惯老师的灌输教育,不动脑筋思考,只等着老师讲给正确的答案结果,不考虑这些答案是怎么分析得来的。一般聋生考试时写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都是死记硬背的,很少有学生会写出不同的答案。日常教学形式很固定单一,学生没有动脑筋思考,做到举一反三。有些学生也许在课堂上根本不注意听讲,因为课堂上不太需要他们积极思考,只是老师在那里苦口婆心地讲解,无形中助长他们的惰性。后来总结教训,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一开始并不能适应,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还没有从原来的教学模式里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逐渐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自己主动思考,虽然效果有时不是很显著,但毕竟学生改变了原有的思想,开始独立思考,自己写作,尽管有时写出的句子并不是很好,但至少有时学生会写出意想不到的句子,这就是老师放手的结果,也许学生并不能做得很好,但一定要求他们这样去想、去做,要懂得“放手”。教学中我经常找点短文让学生自己分析,或者是自读短文,慢慢地学生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不放手永远不会得到这些“意外”。
为了更好地适应考试的变换,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让学生尝试分析、思考和写作,老师不要一切包办,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是点燃火把,让他燃烧。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写句写话能力的锻炼
新的课改思想是要求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并与社会人正常地交往和沟通。聋生的语言发展历来都受到老师的关注,虽然经过老师的教学,但学生写出的句子让我们有时啼笑皆非,语句颠三倒四是常见的事情,甚至写出的一段话并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学生由于没有说话的语境,不懂的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才是正确的,对于这一点,我们怎样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只考虑向学生讲解课文,是一种老师灌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独特性思维无法得到真正发展,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一定非要组织教学、复习检查、新授、总结和布置作业,只要在课堂中学生的接受效果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行。
三、低年级采取书面语问答的交流方式
聋生的词汇量有时虽然很多,但是不会运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通顺的话表达正确连贯的意思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书面语问答的交流方式,所谓书面语问答,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进行笔谈的一种交流方式。老师可以问一些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用笔写出答案。久而久之进行问答锻炼,聋生就能写出固定格式的正确语句,改变聋生语句错乱的现象,训练学生的书写和正确表达语句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达到促进学生与社会交往的目的。
四、中高年级,教师为学生发展语言创设一定的场景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演示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场景写出相关意思的句子。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安排一些场景,由学生表演,然后要求学生把场景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只要求学生写出的句子符合语境,正确通顺就可以。学生自己思考,写出的句子就不会千篇一律,既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能力,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不再感觉学习是一种枯燥无聊的事情。比如:教室里放一盆盛开的白色的菊花,根据这个场景,教师启发学生写出很多不同的句子:“菊花漂亮。菊花是白颜色的。教室里有菊花。菊花开了。菊花的颜色是白的。我喜欢菊花。”老师只要巡视检查学生写句结果,要求学生将写好的句子与同学交流,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比和朗读,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学生写出的句子很简单,但至少是完整通顺的,长期训练,学生的写句水平一定会提高。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适合聋生的有效教学模式。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以有无进步和发展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情况评价教学。教师的行为应表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指导学生学习,并使学生高效学习等。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改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结果获得的过程。
由于聋生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聋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教师主导讲授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及学生个性的舒展和张扬,创造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这些弊端,大多数学生在考试时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一些学生一遇到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的题目时,就空在那里,根本不分析思考。学生对于灵活运用的题目类型得分较少,不会分析文章和正确表达需要复述的思维内容,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独立写作,一般基础知识通过记忆,学生掌握程度要好于灵活题目。这些都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说、做。课堂上的语文学习,默读思考,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潜心研究并讨论。
以前我在上课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有一次考试题目类型比较灵活,学生一拿到试卷就傻眼,考完跟我说和以前教的不一样,和书上的原题目不一样,不会做。那一次,学生都考得很差。以前我总是认为,学生不会分析,老师帮助分析,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初次尝试让学生发挥思考想象能力,由学生自己分析,学生不会分析也就没有做太严格的要求,就放弃发展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即使学生刚开始不适应,也要坚持,逐渐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调动思维。以前考试时出现的题目学生根本没见过,学生就不分析,因为平时老师没有教他们如何分析,他们习惯老师的灌输教育,不动脑筋思考,只等着老师讲给正确的答案结果,不考虑这些答案是怎么分析得来的。一般聋生考试时写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都是死记硬背的,很少有学生会写出不同的答案。日常教学形式很固定单一,学生没有动脑筋思考,做到举一反三。有些学生也许在课堂上根本不注意听讲,因为课堂上不太需要他们积极思考,只是老师在那里苦口婆心地讲解,无形中助长他们的惰性。后来总结教训,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一开始并不能适应,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还没有从原来的教学模式里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逐渐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自己主动思考,虽然效果有时不是很显著,但毕竟学生改变了原有的思想,开始独立思考,自己写作,尽管有时写出的句子并不是很好,但至少有时学生会写出意想不到的句子,这就是老师放手的结果,也许学生并不能做得很好,但一定要求他们这样去想、去做,要懂得“放手”。教学中我经常找点短文让学生自己分析,或者是自读短文,慢慢地学生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不放手永远不会得到这些“意外”。
为了更好地适应考试的变换,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让学生尝试分析、思考和写作,老师不要一切包办,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是点燃火把,让他燃烧。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写句写话能力的锻炼
新的课改思想是要求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并与社会人正常地交往和沟通。聋生的语言发展历来都受到老师的关注,虽然经过老师的教学,但学生写出的句子让我们有时啼笑皆非,语句颠三倒四是常见的事情,甚至写出的一段话并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学生由于没有说话的语境,不懂的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才是正确的,对于这一点,我们怎样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只考虑向学生讲解课文,是一种老师灌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独特性思维无法得到真正发展,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一定非要组织教学、复习检查、新授、总结和布置作业,只要在课堂中学生的接受效果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行。
三、低年级采取书面语问答的交流方式
聋生的词汇量有时虽然很多,但是不会运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通顺的话表达正确连贯的意思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书面语问答的交流方式,所谓书面语问答,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进行笔谈的一种交流方式。老师可以问一些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用笔写出答案。久而久之进行问答锻炼,聋生就能写出固定格式的正确语句,改变聋生语句错乱的现象,训练学生的书写和正确表达语句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达到促进学生与社会交往的目的。
四、中高年级,教师为学生发展语言创设一定的场景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演示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场景写出相关意思的句子。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安排一些场景,由学生表演,然后要求学生把场景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只要求学生写出的句子符合语境,正确通顺就可以。学生自己思考,写出的句子就不会千篇一律,既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能力,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不再感觉学习是一种枯燥无聊的事情。比如:教室里放一盆盛开的白色的菊花,根据这个场景,教师启发学生写出很多不同的句子:“菊花漂亮。菊花是白颜色的。教室里有菊花。菊花开了。菊花的颜色是白的。我喜欢菊花。”老师只要巡视检查学生写句结果,要求学生将写好的句子与同学交流,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比和朗读,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学生写出的句子很简单,但至少是完整通顺的,长期训练,学生的写句水平一定会提高。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适合聋生的有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