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年的课改,十年的任教,本人与课改同行。在课改的浪潮里,笔者辛勤收集、整理课改资源,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出作为一名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道德,当笔者奉献出爱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爱的回报和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课改;资源;人生价值
本人从事教学工作整整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里,我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三尺讲台上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实现自己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梦想。
我还清晰地记得,刚迈进这所农村小学的大门:大门两侧是“人”字形结构的土胚房屋,它是教师的办公室兼宿舍;大门正面是四排“人”字形结构的教室,每一排每一个教室门前的空地都被整理出一个花坛,花坛里有许多由师生共同播种正在盛开的花朵;大门对面教室的左面,是一块不太平坦的操场,竖着一副已有年间的木制篮球架,还有几个用水泥做的乒乓球案子;学校围墙四周有一排高大、笔直的白杨树,如同茅盾笔下《白杨礼赞》中的“伟丈夫”一样,守卫着这座校园;最里面是一片树林,它是由许多种叫不出名字的树编制而成的,可以看出:这里是学生学习的乐园,也是教师散步休息的场所。虽然,校园从占地面积来看并不算太大,各类房屋的建筑也很简陋,但整体结构安排比较合理,对我这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热血青年来说便是一块世外桃源。
当我站高远眺校园四周:春天,雪白的梨树之下,黄绿相间:黄的是油菜花,绿的是麦苗;夏天,花草树木,各显本色,尤其是六月中旬盛开的枣花更加加清馨芳香;秋天,碗口大的冬果梨,玛瑙般的红枣,一筐筐、一袋袋摆放在眼前,人们的脸上都露出喜悦地笑容,这是硕果累累的季节,这是收获的季节;冬天,一缕缕的炊烟从农民家的烟筒或炕洞里冒出,田野上留下的只是一些脱去了绿装的各种树木挺拔着,尤其是那高大的梨树、枣树显得更加虬曲、苍劲。总之,在蓝天白云下,在希望的田野里,在朗朗读书的校园里,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慢慢地向这里吹来。
这里,虽然远离繁华的闹市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工作条件又很差,但学校老师们能够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课改的资源。大家在寻找课改资源的时候,不仅仅限制在教科书上,我们生活在黄河岸边,可以向黄河要资源;校园周围有美丽的田野,我们可以向希望的田野要资源;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出感人的事例,我们还可以从地里索取课改的资源;无论学校的师生,还是学校周围的田野,都能够变成课改资源的重要力量。
由于课改理念的转变,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性,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变化,老师们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家长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比以前更加和蔼可亲了;学习内容也广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画图画、讲故事、查资料,活动性作业书面作业有明显增多。
由于老师们对工作事业的共同追求,在这十年里,白天,老师们用澎湃的激情,脉脉的温润,带学生畅游科学浩瀚的太空,带学生抚摸历史的斑驳墙壁,带学生在黄河岸边大声朗读“黄河颂”,带学生在山顶之颠俯视家乡的美景,师生完全溶为一体;傍晚,大家又在月光下、池塘旁、蛙声中畅想课改的蓝图。大家在这里抛洒着青春,用手中的粉笔写下一代的梦想,写下对历史的缅怀,写下对过去的感恩,写下对未来的希冀。虽然有许多老师一年到头,绝大多数时间与父母、妻子或丈夫、小孩分离,但他们仍然能够用平常之心,善对一切人与事,从感恩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把自己所有的爱凝聚成一片温暖,无私奉献给兰州城关区的教育事业。
十年的课程改革如春风般吹暖校园的每个角落,我能够亲身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欣慰、我自豪。
[关键词]课改;资源;人生价值
本人从事教学工作整整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里,我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三尺讲台上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实现自己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梦想。
我还清晰地记得,刚迈进这所农村小学的大门:大门两侧是“人”字形结构的土胚房屋,它是教师的办公室兼宿舍;大门正面是四排“人”字形结构的教室,每一排每一个教室门前的空地都被整理出一个花坛,花坛里有许多由师生共同播种正在盛开的花朵;大门对面教室的左面,是一块不太平坦的操场,竖着一副已有年间的木制篮球架,还有几个用水泥做的乒乓球案子;学校围墙四周有一排高大、笔直的白杨树,如同茅盾笔下《白杨礼赞》中的“伟丈夫”一样,守卫着这座校园;最里面是一片树林,它是由许多种叫不出名字的树编制而成的,可以看出:这里是学生学习的乐园,也是教师散步休息的场所。虽然,校园从占地面积来看并不算太大,各类房屋的建筑也很简陋,但整体结构安排比较合理,对我这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热血青年来说便是一块世外桃源。
当我站高远眺校园四周:春天,雪白的梨树之下,黄绿相间:黄的是油菜花,绿的是麦苗;夏天,花草树木,各显本色,尤其是六月中旬盛开的枣花更加加清馨芳香;秋天,碗口大的冬果梨,玛瑙般的红枣,一筐筐、一袋袋摆放在眼前,人们的脸上都露出喜悦地笑容,这是硕果累累的季节,这是收获的季节;冬天,一缕缕的炊烟从农民家的烟筒或炕洞里冒出,田野上留下的只是一些脱去了绿装的各种树木挺拔着,尤其是那高大的梨树、枣树显得更加虬曲、苍劲。总之,在蓝天白云下,在希望的田野里,在朗朗读书的校园里,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慢慢地向这里吹来。
这里,虽然远离繁华的闹市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工作条件又很差,但学校老师们能够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课改的资源。大家在寻找课改资源的时候,不仅仅限制在教科书上,我们生活在黄河岸边,可以向黄河要资源;校园周围有美丽的田野,我们可以向希望的田野要资源;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出感人的事例,我们还可以从地里索取课改的资源;无论学校的师生,还是学校周围的田野,都能够变成课改资源的重要力量。
由于课改理念的转变,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性,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变化,老师们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家长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比以前更加和蔼可亲了;学习内容也广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画图画、讲故事、查资料,活动性作业书面作业有明显增多。
由于老师们对工作事业的共同追求,在这十年里,白天,老师们用澎湃的激情,脉脉的温润,带学生畅游科学浩瀚的太空,带学生抚摸历史的斑驳墙壁,带学生在黄河岸边大声朗读“黄河颂”,带学生在山顶之颠俯视家乡的美景,师生完全溶为一体;傍晚,大家又在月光下、池塘旁、蛙声中畅想课改的蓝图。大家在这里抛洒着青春,用手中的粉笔写下一代的梦想,写下对历史的缅怀,写下对过去的感恩,写下对未来的希冀。虽然有许多老师一年到头,绝大多数时间与父母、妻子或丈夫、小孩分离,但他们仍然能够用平常之心,善对一切人与事,从感恩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把自己所有的爱凝聚成一片温暖,无私奉献给兰州城关区的教育事业。
十年的课程改革如春风般吹暖校园的每个角落,我能够亲身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欣慰、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