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应善于创设发挥学生创造潜能的空间和环境,提供实践和展示的舞台,努力地将课堂构建成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场域。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徜徉,使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变得乐于参与,敢于竞争,充满自信。如何唤起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引领学生走进语文课堂的情趣,从而促使师生共同去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激情点燃思维的火花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发,思维的启迪,思路的启拔,都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为他们思维的杠杆提供支点。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心无旁骛,并完全沉醉其中,就应该用饱满的激情去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在思维、情感、人格、需要、兴趣等方面与文本、作者及合作学习的教师、伙伴互相传递、交融、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语文学习的力量,让他们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轻舞飞扬。
  在教学《满山的灯笼火把》一课时,我始终紧扣情感主线,用富有激情的教学导语来引领学生感受至深至真的人间真情。如我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瘦弱的孩子坠入了土井里。他的意外遭遇深深牵动着大家的心,整个村庄的一百多人,举着灯笼火把满山遍野地搜寻,那一片爱的光芒,照亮了孩子的心,也照亮了他的成长之路……”这一段话来导入文本;又如在品读“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这句话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话语再次引导:“在一片光明中,我仿佛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举着火把,嘶哑着声音喊着‘孩子,孩子,你在哪儿?’……”学生们在情感的渲染中,畅所欲言,有的说:“在这片灯笼火把中,我仿佛看见一位背着孩子的大婶,举着火把,脚步匆匆,眼中透着焦急……”有的说:“在这片灯笼火把中,我仿佛看见两个孩子手牵着手,提着灯笼,放开声音呼喊着……”,教师精心营造的浓浓的情感氛围,激起了学生丰富的遐想,与作者产生共鸣,爱的雨露在人与文,情与境的交融中,滴滴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
  “无情不成文”,以情动情,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如春天的溪流般自然奔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由翱翔,实现个性的学习和成长。
  
  2 赏识拨动情感的心弦
  
  赏识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提升自我的沃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还应该是一位善于赏识的激励者。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好奇、盼肯定、爱表扬等心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保持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要做好这个“谈琴高手”,就要懂得真情地对待学生的一切。赏识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体验,相信他们的潜力,在细微处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每一点,每一滴进步喝彩,让课堂沉浸在和谐、真诚、温馨的氛围中。
  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我发现班上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够自信,语感不好,朗读基础较差。如何引领学生一步步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浩大声势,宏伟气势,达到人情入境的最佳效果?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不断用赏识的方法来调节教学过程的节奏,我运用了许多真诚鼓励的话语来拨动学生心弦,为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如“浪潮的气势多么雄伟,你能努力地读得精彩些吗?”,“浪潮来了,越来越猛烈了,你能让它来得更猛烈些吗?”,“对,声音亮来了,浪潮的气势更加磅礴,连老师的心都被震撼了。”“老师在你们的朗读中,一次比一次更清晰地感受到大潮的奇特,我为你们的进步而高兴……”从容的心境,执着的等待,真诚的鼓励,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朝着自己期待的目标靠近,终于让课堂成为了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
  
  3 诗意唤醒沉睡的灵性
  
  儿童个体初始阶段的语言是非符号,非逻辑的。自然界的万物,富有灵性,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风霜雨雪,在儿童眼中,皆能萌发诗意。孩子的脑中总是充满美妙的幻想,他们天真烂漫的话语中总是透出更多的灵动。可往往到了越高的年级,学生看风是风,看雨是雨,圆是圆,点是点,课堂上多了些缺乏个性的发言,少了些精彩的童真、童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用诗意去唤醒他们悄然隐匿的灵性,让他们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像著名教师王崧舟所说的“我们要努力让学生把浮躁的心灵安顿下来,把蒙尘的灵魂拂拭明净,让自然、真诚、鲜活的天性充分展现出来。”
  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当时没有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我反复斟酌,精心设计,引领着学生走进诗意流淌的课堂,去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如在品味五彩池的“多”时,我让学生轻轻地读,找出表现水池多的词,用心体会。我适时点拨说:“这无数的水池,却有有心人细细地数过,那大大小小的水池多达689个呢”。学生们惊呼,我趁机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课文,接着我说:“藏龙山山势如龙,这些水池闪闪烁烁,熠熠生辉,分布在山上,就像……”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又说:“太美了,像龙鳞……”。
  在品析完课文重点段后,我深情地说:“怪不得人们都说‘水是藏龙山的魂,水是藏龙山的眼’,如果没有五彩池,藏龙山也就少了几份神韵和灵秀,所以作者在游览五彩池后,会情不自禁地说……”学生们深情诵读:“原来,五彩的瑶池在人间”。
  情动而辞发,学生在诗意流淌的课堂中徜徉,即使没有了声、光、色交相辉映的教学辅助手段,那来自心灵深处的诗情画意,一样会呈现,美丽也自然在学生心中静静绽放。
  
  4 朗读享受课堂的快乐
  
  著名教师孙双金提倡“学生在课堂中要小脸通红、小眼闪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倡导我们课堂要书声琅琅,“读”具特色。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要洗却铅华,摒弃浮躁,就要让课堂充满书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语文基本功的科学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朗读训练是追求语文课的返朴旧真,最终达到读中感悟,读中生情,读中积累的效果。
  有些教师在教学上过多地关注教材内容的深挖,教材精神的延伸拓展,而忽略了朗读的环节,往往把教材分解的肢离破碎,而文本在学生眼中也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扎扎实实地读,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拥抱文本的语言文字,人情人境的读,才能让学生真正将根扎进祖国语言的丰沃土壤中,吸收养分,感受语文课堂带来的无限乐趣。如教学《莲叶青青》一课时,我以读为本,将读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一读,了解课文,梳理脉络;二读,抓住文章关键,切人重点;三读,细细揣摩,品析祖母“一种”、“一剪”,让祖母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凸显;四读,读出对祖母善良,无私的尊敬,读出对祖母的无限思念;五读,读出“大爱无形”,读出与文本,与作者的情与情交融,心与心相印。通过这步步深入的一次一又一次朗读,学生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文中的祖母种的莲最终没有开出美丽的花朵,但在学生的心中,却盛开了一朵人世间最高洁、最灿烂的“爱”之花。语文课堂的活力与生机,情感与快乐也在朗读中升华。
  妙曼轻盈地将课堂演泽成师生对话,心灵相通的心路成长历程,教师用自己的真诚、不懈的努力唤起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定能带给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愉悦享受。
其他文献
古诗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些古诗词声律方面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我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1 疏通字词,加深理解    当代和古代使用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尤其是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虽然各学科的教学特点不一样,但是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到非常重要的高度,各学科老师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各学科提出好的办法。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体育、语文、数学这三个学科所具有的培养心理健康的意义,并给出了很多可行、有效的办法。必须将心理教育的途径是多样化,涉及的层面多方位化。既要借鉴已有的优秀成果,又要结合学校实际,改革创新,真
期刊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重点,也是难点。说它是重点,因为每次考试都有它,而且所占的分值还不少。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的语文成绩。说它是难点,因为老师教起来费时长、耗力大,但收效甚微。学生怕上作文课,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写起来三言两语,应付了事。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批作文,这是多数语文老师都头疼的问题。往往这篇作文没批好,下一篇作文又来了。作文成了压在老师和学生头上的
期刊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它有利于人们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一些数量的相对大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小学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决估算过程”,“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习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    1 首先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感知估算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问题指导,使学生感到估
期刊
叶圣陶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以训练之。训练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批)。语文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教学之成功。”叶先生把两个“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其教学思想与《语文教学大纲》完全吻合。《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目的是这样要求的:“指导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工作的全面规范,学科课时较以前明显减少,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也越来越多。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经成了我们目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自主、合作、探究,“五环节”学习课堂教学结构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1 “五环节”自主学习核心要素    形成了教学过程的一系列转变:(1)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2
期刊
[摘要]学习数学学科往往需要较多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并形成初步的应用能力,因此‘课本和课外参考书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以达到此目的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既能减轻负担,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中笔者也作了很重要地阐述。  [关键词]中学数学;巧用对比法;探究    学习数学学科往往需要较多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并形成
期刊
[摘要]习题课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上好习题课,使习题课具有高效性和实效性,是很多物理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具体实施可以从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例题;精讲例题,以点代面,突出重点;一题多变,触类旁通等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习题课;教学    习题课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上好习题课,使习题课具有实效性,是很多物理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习题课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
期刊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语文课上,老师若说这一节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大家便会欢呼雀跃,若说是写作文,多数学生就如泄气的皮球,打不起精神。什么原因呢?就是大脑里没有作文材料,无材可选。他们在作文时,往往采用挤牙膏的方法,想到一点写一点。也就是他们自己常说的,脚踩西瓜皮,滑倒哪里算哪里。  有些时候,甚至包括考试,大多数同学都是抄作文(考试时偷偷摸摸地抄)。只要是要他们写作文,他们就会搬出各种作文书,像《获
期刊
例1:求函数y=log2(x2-2x-3)的值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