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直接担负着凝聚、宣传、组织和服务广大教职工和教育学生的重要职责,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高职院校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建议充分分析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遇到的困境,积极构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实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层党组织 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008-04
党的十九大指出,党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联系服务群众为核心,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层党组织结合院校自身特点,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注重挖掘服务的特色亮点,走出高职院校特色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之路。2018—2019年度,学院的党院办党支部、社科基础党支部、学工处党支部荣获自治区教育工委授予的“五星级基层党支部”称号。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学院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的实践探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教职工757人,学生18088人,其中在职教职工党员504人,学生党员164人,党支部25个。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层党组织在团结服务师生、助力产业扶贫、服务社会民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方面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夯实了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学院基层党组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一)党员结对服务师生,支部系部共建共享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使全体人民在“共建”中各尽其能,在“共享”中各得其所。在推进学院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立德树人”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沟通协调作用、服务师生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高校治理水平的提升。一是设立党员先锋岗,推行支部共建共享。社科基础部党支部根据党员的不同专业和特长进行分类“设岗定责”,自觉主动参加支部党建工作,每名党员每学期为支部创先争优、党建工作献计献策,为提高支部党建工作水平做出新贡献。二是党员结对服务师生,社科基础部党支部制订教师结对帮扶实施办法,由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上进行精准帮扶,青年教师帮扶期满后需接受验收考核。动物科学技术系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员教师“精准扶学”主题实践活动,安排党员与挂科学生结成对子,了解学生的学习之困、思想之困,制订帮扶方案。另外,每一名党员深入群众,关心青年教职工、困难教职工、新生、毕业生和特困生等群体,解决师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支部系部协同育人,在政治理论联学、实践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中心工作联动和优势资源共享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例如,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党日主题活动,形成多方参与、协调联动、高效运作的高校治理工作格局。
(二)发挥农业院校优势,做实乡村产业扶贫
自2015年以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推动和参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一是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帮扶机制。学院基层党组织按照“党支部+党员+贫困戶”的纵向组织模式进行管理,14个党组织与6个贫困村党支部开展了支部共建,共享党建工作经验、信息和制度。二是强化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学院定点帮扶贫困村必隆村“两委”班子,此班子曾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结对的食品工程系党总支、学生工作处党支部协同深入结对共建贫困村讲党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务工作实务知识培训等,有效解决了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不作为、不带头”、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大力开展产业帮扶。学院各基层党组织组建了果树、粮油、家畜、家禽、食用菌、桑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等8个产业服务队,帮助贫困村制订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立示范基地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产业服务队对农户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产业的难题。2019年以来,服务队成员下村70多次,共170人次,开设了55期培训班,指导用户达1000多人次。四是学院基层党组织实行“一帮一联”,教职工党员结对帮扶203户,开展“结对帮扶行动月”活动,共有590名教职工参加捐款,所捐款项主要用于定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产业发展或所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五是积极推进消费扶贫,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开辟“规划+扶持+营销推广”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学院各基层党组织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和定点采购等方式,优先采购学院定点贫困村、结对共建贫困村和贫困地区农产品。同时,充分利用学院农源易购平台,开设定点帮扶村农特产品专柜,集中展示销售贫困户生产的农特产品,对内对外直销靖西市、马山县、武鸣区等地贫困村民产品。2019年,学院工会共对接承销靖西市禄峒镇6个定点贫困村和区内贫困地区的农产品。
(三)坚持实践育人理念,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高校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校内,主要依托实训基地开展社会服务。食品工程系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工作站”,其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积极开展社会科普、技能鉴定等工作,全年接待科普参观人数达8200人次,技术指导企业6个。信息与机电工程系承接区农机局对全区废旧农机调查项目,利用实训基地为全区各行各业社会化考试工作。在校外,开展“党建+社会实践”活动,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学院7个系学生党支部联合各系团总支组织师生深入学院定点贫困村和贫困地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涵盖政策宣讲、科技支农、生态环保、教育支援、健康保障等助推扶贫工作。党群党支部、动物科学技术系党总支投入经费指导思侯村新建村部布置建设党员活动室、购置设备等。食品工程系党总支、学生工作处党支部为必隆村建立科技型农村书屋,2019年以来连续2年给该村捐助农业科技用书。2018—2019年,学院共有4支团队成为全国“三下乡”重点团队。 二、学院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层党组织在服务校内师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学院基层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还存在服务内容规划力度不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党建服务品牌特色不鲜明、对服务群众工作的考核针对性不够等问题。
(一)服务内容规划力度不足,缺乏顶层设计
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的服务内容规划力度不足、计划性不强。一方面,党员服务的内容缺乏整体性计划,虽然每年都有计划要服务多少人次师生,但是每次服务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新方式,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效果,没有总体的规划。有些已经建立的制度在真正落实的时候也出现了形式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服务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对群众需求没有认真预测、分析,对群众的“需求点”比较模糊,没有真正地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常常处于被动服务状态,服务群众的效果不佳。一些党支部服务群众工作流于形式,错误地将“服务”师生等同于完成上级“任务”,事事都要依靠上级的指示和推动,对服务执行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不重视、不关注。只求完成任务,不求解决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缘于基层组织对党员服务内容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目前中央层面对服务群众工作做出了统一部署,各地方党委也有指导性意见,但是具体到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缺乏统一的设计安排,对党员群众工作具体要服务什么、谁来服务、怎么服务、如何评价服务的效果等都缺乏统一的规范性要求。
(二)党员服务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联系服务群众效果不够持续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比较重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该项工作也开展得较好,但是个别教职工党员忙于教学和科研,对服务群众工作认识不到位,积极性偏低。谈到服务群众工作存在问题的时候,总是片面强调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往往避而不谈,这是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担当意识不够、过多地考虑个人利益、不愿意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表现。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次数不多,有些只在元旦、七一、中秋等重大节日,才开展一些走访慰问、结对帮扶之类活动,平时组织开展联系服务群众活动较少。联系服务群众“应付性”参与,不主动,不经常,更不务实,服务成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学生党员有服务师生的积极性,但是解决问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也有部分学生党员缺乏联系服务师生的主动性,存在“老师让我去就去”的思想。此外,学生党员服务群众先锋模范发挥作用不够突出,部分学生认为学生党员不起作用甚至不如普通群众。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院基层党组织并没有将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服务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学院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不强。
(三)党建服务品牌特色不鲜明
学院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各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实施“党建+”引领工程,设立党员先锋岗,建立支部系部共建共享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凝聚人心的作用。整体上看,学院开展的联系群众的活动没有形成体系,很多活动存在对“老路子”的简单复制,普遍使用傳统的服务模式,就活动搞活动,很少植入品牌理念。因此,学院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工作要立足现实情况,从社会、师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在常规工作中实现创新式工作,高度持续地重视服务活动的实践组织、效果分析和后续完善等系列工作,及时凝练成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形成特色品牌的活动,充分发挥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对服务群众工作的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中央到地方均颁布了相关文件,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给予了政策性的指导。学院基层党组织建立了不少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社会、师生的制度机制,但这些制度机制缺乏整体规划,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督促手段,还未形成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系。学院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但是还没有专门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具体的考核指标和可行性激励机制。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成果没有具体评判标准,同样是联系服务群众,有的党员充满感情,竭尽全力去为社会、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而有些党员对服务工作应付了事,不负责任。其结果是联系服务多一样,联系服务少也一样,一定程度上挫伤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师生诉求表达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领导干部未能主动联系服务群众,造成干群沟通渠道不畅通。近年来,学院在推进“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项目,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格局,其间,学院师生的民主、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对利益诉求、民主诉求等诉求表达意愿越来越强,但由于目前干群沟通机制尚未完善,沟通渠道还不够畅通,容易导致干群隔阂,误解加深。
三、构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服务工作的目标内容,完善群众工作的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结合院校自身特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师生服务对象的要求,明确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完善群众工作的顶层设计,保证党员服务工作责任落实到位。首先,要明确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提出做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要“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实质上说明了党员要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保持与群众的经常性联系,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观念。其次,确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容,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党员自身条件,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第二,注重联系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和教师,广泛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师生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第三,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加强党员教育与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做好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关键在教师,核心在党员。针对高职院校党员服务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问题,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坚持补理想信念之“钙”,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将党员服务教育贯穿于党员教育培训的各个方面和各项重点工作中,真正把师生挂在“心头”。第二,要为能力素质“充电”,发扬工匠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师党员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使他们在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并且对锻炼成果进行教学改造。同时加强对学生党员服务工作的指导,让学生在服务中提高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增强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信心。第三,让服务先进典型“亮”起来。对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扎实、群众满意、贡献突出的通过召开总结表彰会、进行专题报道等方式表彰奖励并将联系服务群众先进事迹汇编成册,作为教育材料供党员学习,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推动党员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
(三)创新多种服务模式,建设优质服务品牌
围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一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惠及师生的主题实践活动,实现服务载体全覆盖,突出工作特色。
一是深化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党建+社会服务”工程为统领,依托院校现代农业技术,把分散在各个村的帮扶力量统筹起来,制订实施乡村振兴帮扶方案,努力推动结对共建贫困村“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开展同步振兴先锋评选活动,培育和树立服务先锋典型。二是推广党员结对服务师生,支部系部共建共享制度等做法,广泛開展师生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志愿服务、承诺践诺等活动,坚持“一支部一特色”,打造党建服务的示范点,深入挖掘品牌创新点生长点,注重对优秀品牌的选择性借鉴。三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比本领、比素质、比实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师生广大党员干部把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作为一种行为自觉,积极参与服务育人、扶贫攻坚、校园稳定等中心工作,着力解决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完善服务工作机制,实现服务群众工作的规范化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高等学校的基层党组织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构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加强制度设计,构建一套科学长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网格化”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明确网格内党员联系群众的职责,全面构建党员联系师生服务社会零距离、无缝隙一体化体系,推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员化、网格化、机制化。二是构建“多元化”的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基层党组织应以建立民意代表机构和教职工、学生代表会议等学院事务协商机构为主体,同时引入便捷、快速的新兴媒体,师生的利益表达能够通过自下而上的参与渠道反映给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还需经常性、主动性地走访,及时把群众表达的内容送达相关决策部门,保证整个民意畅通机制运作的有效性,从而构建多元化的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三是健全“动态化”党员联系群众监督考核机制。坚持日常督导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全方位督查与定期汇报相结合,建立动态化监督考核制度。按照“优秀不优秀,群众说了算”要求,把党员联系群众的效果交给广大群众去评判,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选择权。四是建立“科学化”党员联系群众奖惩机制。明确奖惩条件、范围、方式,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成效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干部提拔等挂钩,确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注:2018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以南宁市部分高职院校为例”(2018KY1051)
【作者简介】周红梅(1988— ),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法学硕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实践。
(责编 龚维玲)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层党组织 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008-04
党的十九大指出,党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联系服务群众为核心,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层党组织结合院校自身特点,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注重挖掘服务的特色亮点,走出高职院校特色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之路。2018—2019年度,学院的党院办党支部、社科基础党支部、学工处党支部荣获自治区教育工委授予的“五星级基层党支部”称号。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学院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的实践探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教职工757人,学生18088人,其中在职教职工党员504人,学生党员164人,党支部25个。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层党组织在团结服务师生、助力产业扶贫、服务社会民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方面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夯实了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学院基层党组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一)党员结对服务师生,支部系部共建共享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使全体人民在“共建”中各尽其能,在“共享”中各得其所。在推进学院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立德树人”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沟通协调作用、服务师生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高校治理水平的提升。一是设立党员先锋岗,推行支部共建共享。社科基础部党支部根据党员的不同专业和特长进行分类“设岗定责”,自觉主动参加支部党建工作,每名党员每学期为支部创先争优、党建工作献计献策,为提高支部党建工作水平做出新贡献。二是党员结对服务师生,社科基础部党支部制订教师结对帮扶实施办法,由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上进行精准帮扶,青年教师帮扶期满后需接受验收考核。动物科学技术系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员教师“精准扶学”主题实践活动,安排党员与挂科学生结成对子,了解学生的学习之困、思想之困,制订帮扶方案。另外,每一名党员深入群众,关心青年教职工、困难教职工、新生、毕业生和特困生等群体,解决师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支部系部协同育人,在政治理论联学、实践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中心工作联动和优势资源共享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例如,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党日主题活动,形成多方参与、协调联动、高效运作的高校治理工作格局。
(二)发挥农业院校优势,做实乡村产业扶贫
自2015年以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推动和参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一是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帮扶机制。学院基层党组织按照“党支部+党员+贫困戶”的纵向组织模式进行管理,14个党组织与6个贫困村党支部开展了支部共建,共享党建工作经验、信息和制度。二是强化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学院定点帮扶贫困村必隆村“两委”班子,此班子曾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结对的食品工程系党总支、学生工作处党支部协同深入结对共建贫困村讲党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务工作实务知识培训等,有效解决了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不作为、不带头”、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大力开展产业帮扶。学院各基层党组织组建了果树、粮油、家畜、家禽、食用菌、桑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等8个产业服务队,帮助贫困村制订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立示范基地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产业服务队对农户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产业的难题。2019年以来,服务队成员下村70多次,共170人次,开设了55期培训班,指导用户达1000多人次。四是学院基层党组织实行“一帮一联”,教职工党员结对帮扶203户,开展“结对帮扶行动月”活动,共有590名教职工参加捐款,所捐款项主要用于定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产业发展或所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五是积极推进消费扶贫,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开辟“规划+扶持+营销推广”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学院各基层党组织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和定点采购等方式,优先采购学院定点贫困村、结对共建贫困村和贫困地区农产品。同时,充分利用学院农源易购平台,开设定点帮扶村农特产品专柜,集中展示销售贫困户生产的农特产品,对内对外直销靖西市、马山县、武鸣区等地贫困村民产品。2019年,学院工会共对接承销靖西市禄峒镇6个定点贫困村和区内贫困地区的农产品。
(三)坚持实践育人理念,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高校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校内,主要依托实训基地开展社会服务。食品工程系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工作站”,其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积极开展社会科普、技能鉴定等工作,全年接待科普参观人数达8200人次,技术指导企业6个。信息与机电工程系承接区农机局对全区废旧农机调查项目,利用实训基地为全区各行各业社会化考试工作。在校外,开展“党建+社会实践”活动,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学院7个系学生党支部联合各系团总支组织师生深入学院定点贫困村和贫困地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涵盖政策宣讲、科技支农、生态环保、教育支援、健康保障等助推扶贫工作。党群党支部、动物科学技术系党总支投入经费指导思侯村新建村部布置建设党员活动室、购置设备等。食品工程系党总支、学生工作处党支部为必隆村建立科技型农村书屋,2019年以来连续2年给该村捐助农业科技用书。2018—2019年,学院共有4支团队成为全国“三下乡”重点团队。 二、学院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层党组织在服务校内师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学院基层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还存在服务内容规划力度不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党建服务品牌特色不鲜明、对服务群众工作的考核针对性不够等问题。
(一)服务内容规划力度不足,缺乏顶层设计
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的服务内容规划力度不足、计划性不强。一方面,党员服务的内容缺乏整体性计划,虽然每年都有计划要服务多少人次师生,但是每次服务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新方式,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效果,没有总体的规划。有些已经建立的制度在真正落实的时候也出现了形式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服务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对群众需求没有认真预测、分析,对群众的“需求点”比较模糊,没有真正地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常常处于被动服务状态,服务群众的效果不佳。一些党支部服务群众工作流于形式,错误地将“服务”师生等同于完成上级“任务”,事事都要依靠上级的指示和推动,对服务执行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不重视、不关注。只求完成任务,不求解决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缘于基层组织对党员服务内容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目前中央层面对服务群众工作做出了统一部署,各地方党委也有指导性意见,但是具体到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缺乏统一的设计安排,对党员群众工作具体要服务什么、谁来服务、怎么服务、如何评价服务的效果等都缺乏统一的规范性要求。
(二)党员服务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联系服务群众效果不够持续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比较重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该项工作也开展得较好,但是个别教职工党员忙于教学和科研,对服务群众工作认识不到位,积极性偏低。谈到服务群众工作存在问题的时候,总是片面强调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往往避而不谈,这是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担当意识不够、过多地考虑个人利益、不愿意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表现。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次数不多,有些只在元旦、七一、中秋等重大节日,才开展一些走访慰问、结对帮扶之类活动,平时组织开展联系服务群众活动较少。联系服务群众“应付性”参与,不主动,不经常,更不务实,服务成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学生党员有服务师生的积极性,但是解决问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也有部分学生党员缺乏联系服务师生的主动性,存在“老师让我去就去”的思想。此外,学生党员服务群众先锋模范发挥作用不够突出,部分学生认为学生党员不起作用甚至不如普通群众。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院基层党组织并没有将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服务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学院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不强。
(三)党建服务品牌特色不鲜明
学院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各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实施“党建+”引领工程,设立党员先锋岗,建立支部系部共建共享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凝聚人心的作用。整体上看,学院开展的联系群众的活动没有形成体系,很多活动存在对“老路子”的简单复制,普遍使用傳统的服务模式,就活动搞活动,很少植入品牌理念。因此,学院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工作要立足现实情况,从社会、师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在常规工作中实现创新式工作,高度持续地重视服务活动的实践组织、效果分析和后续完善等系列工作,及时凝练成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形成特色品牌的活动,充分发挥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对服务群众工作的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中央到地方均颁布了相关文件,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给予了政策性的指导。学院基层党组织建立了不少要求党员联系服务社会、师生的制度机制,但这些制度机制缺乏整体规划,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督促手段,还未形成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系。学院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但是还没有专门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具体的考核指标和可行性激励机制。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成果没有具体评判标准,同样是联系服务群众,有的党员充满感情,竭尽全力去为社会、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而有些党员对服务工作应付了事,不负责任。其结果是联系服务多一样,联系服务少也一样,一定程度上挫伤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师生诉求表达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领导干部未能主动联系服务群众,造成干群沟通渠道不畅通。近年来,学院在推进“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项目,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格局,其间,学院师生的民主、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对利益诉求、民主诉求等诉求表达意愿越来越强,但由于目前干群沟通机制尚未完善,沟通渠道还不够畅通,容易导致干群隔阂,误解加深。
三、构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服务工作的目标内容,完善群众工作的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结合院校自身特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师生服务对象的要求,明确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完善群众工作的顶层设计,保证党员服务工作责任落实到位。首先,要明确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提出做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要“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实质上说明了党员要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保持与群众的经常性联系,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观念。其次,确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容,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党员自身条件,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第二,注重联系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和教师,广泛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师生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第三,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加强党员教育与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做好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关键在教师,核心在党员。针对高职院校党员服务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问题,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坚持补理想信念之“钙”,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将党员服务教育贯穿于党员教育培训的各个方面和各项重点工作中,真正把师生挂在“心头”。第二,要为能力素质“充电”,发扬工匠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师党员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使他们在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并且对锻炼成果进行教学改造。同时加强对学生党员服务工作的指导,让学生在服务中提高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增强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信心。第三,让服务先进典型“亮”起来。对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扎实、群众满意、贡献突出的通过召开总结表彰会、进行专题报道等方式表彰奖励并将联系服务群众先进事迹汇编成册,作为教育材料供党员学习,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推动党员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
(三)创新多种服务模式,建设优质服务品牌
围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一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惠及师生的主题实践活动,实现服务载体全覆盖,突出工作特色。
一是深化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党建+社会服务”工程为统领,依托院校现代农业技术,把分散在各个村的帮扶力量统筹起来,制订实施乡村振兴帮扶方案,努力推动结对共建贫困村“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开展同步振兴先锋评选活动,培育和树立服务先锋典型。二是推广党员结对服务师生,支部系部共建共享制度等做法,广泛開展师生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志愿服务、承诺践诺等活动,坚持“一支部一特色”,打造党建服务的示范点,深入挖掘品牌创新点生长点,注重对优秀品牌的选择性借鉴。三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比本领、比素质、比实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师生广大党员干部把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作为一种行为自觉,积极参与服务育人、扶贫攻坚、校园稳定等中心工作,着力解决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完善服务工作机制,实现服务群众工作的规范化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高等学校的基层党组织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构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加强制度设计,构建一套科学长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网格化”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明确网格内党员联系群众的职责,全面构建党员联系师生服务社会零距离、无缝隙一体化体系,推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员化、网格化、机制化。二是构建“多元化”的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基层党组织应以建立民意代表机构和教职工、学生代表会议等学院事务协商机构为主体,同时引入便捷、快速的新兴媒体,师生的利益表达能够通过自下而上的参与渠道反映给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还需经常性、主动性地走访,及时把群众表达的内容送达相关决策部门,保证整个民意畅通机制运作的有效性,从而构建多元化的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三是健全“动态化”党员联系群众监督考核机制。坚持日常督导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全方位督查与定期汇报相结合,建立动态化监督考核制度。按照“优秀不优秀,群众说了算”要求,把党员联系群众的效果交给广大群众去评判,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选择权。四是建立“科学化”党员联系群众奖惩机制。明确奖惩条件、范围、方式,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成效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干部提拔等挂钩,确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注:2018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以南宁市部分高职院校为例”(2018KY1051)
【作者简介】周红梅(1988— ),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法学硕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实践。
(责编 龚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