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野田佳彦再度当选日本民主党总裁,并非政绩昭然,而是“其他候补者毫无魅力”。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曾有一则著名的广告,广告词是“变化的日本、不变的日本”——好像自己和自己吵架,又好像试图说服自己。用这两句话描述今天的日本可谓恰如其分。
战后的日本一直是个矛盾的组合体,一些大的原则性问题始终存在着争论:对于日本重新拥有常规武装、修改宪法等问题,最大的障碍恰恰来自民众,因为对战争和军部法西斯专制的痛苦记忆、政党内阁的腐败和无原则、主流媒体曾充当专制政权喉舌和欺骗工具的历史,时时提醒着日本国民,不要为政治家和主流媒体的摇唇鼓舌所煽动。
矬子里拔出的野田
9月21日,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引起的中国大规模抗议暂告一段落,执政党民主党的总裁选举也出了结果,野田佳彦以获得民主党国会议员62.7%、党员和支持者72.3%的支持再度当选。表面风光无限的背后,却包含着无穷的隐忧。
民主党32.6万的党员中,参加投票者仅有33.7%,比起2010年菅直人单挑小泽一郎时高达近7成的投票率,此次民主党党员和支持者对选举显出了惊人的冷漠;现有336人的民主党国会议员中,5人缺席、6人投了无效票。有媒体指出,此乃第二届野田政权“前途多难”的象征。
据雅虎日本的网络调查,野田胜出最大的原因既不是政策提案得宜,亦非人好、清廉,更非政绩昭然、选战策略优越,而是因其是“现任首相”(9%)再加“媒体报道”(4%),更因“其他候补者无魅力”(63%)。就是说,日本民众看来,野田再选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一种“矬子里拔将军”的无奈结果。这样的政治家,却要在当前政治经济外交的重大变局中担负起引导日本的重任,这使得原本已很无奈的日本政坛又加了一层无奈。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经济一直处于不断萎缩的过程中,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相对破产的欧洲、崩溃的华尔街,日本虽靠着强大的出口产业维持小康,却也成为国际资本和欧美各国财政当局转嫁危机的对象。日本出口产业每一分降低成本的努力,都被各国汇率政策和国际游资无情抵消,汽车、电子甚至零售业企业都不得不靠进一步的跨国化、多国化经营来维持利润,产业基础的外移和产品线的不断出让,使国内的“产业空洞化”加速,创造就业的能力普遍低下,如何恢复经济成了重大课题。
如此形势下,若再加上第二届野田政权民意基础薄弱,其财政政策法案预计很难通过,想必前途多艰,势必对日本经济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2011年,日本东部发生大地震,由此与核污染扩散问题相扭结,一方面引发灾区的巨大困难,同时也引发日本部分民众要求完全废止核电站的要求。但民主党首屡屡变卦、前后不一。涉及受灾民众赔偿问题,野田在当地做出承诺后,回到东京又推翻前言;涉及核电站问题,日本一面和美国签订了日美原子能协定,一面提出“2030年实现完全不依赖核能”的战略。这一政策提案立刻遭到美国的反驳和警告,内阁会议只得中止审议。
如此前后不一的言行,使得民众对其信任普遍低下,媒体甚至引用福岛灾民的话,将野田称为“撒谎的泥鳅”,认为他难于承担复兴日本的大任。因一时政策之需,轻率提出全面废止核电站的目标,又因实现可能性小、牵扯美国利益而仓促夭折,意味着民主党重同盟轻民众,招致国内批判是必然的。
野田首鼠两端的做派也表现在外交方面: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时,野田曾与中国领导人面谈15分钟,中方表明态度:“任何形式的购岛都是违法和无效的,我们坚决反对。”要野田“充分认识事态的严重性”。但他似乎根本没听懂中国方面的意思。当记者问他“与胡主席谈了什么”时,他的回答是:“中国的发展是我国和地区社会的机会,我们想深化战略互惠关系。对于现在日中关系我们想从大局的观点去对应”云云,根本没有谈及“事态严重性”这一关键词。
中方原想通过传递信息让日方审慎对待改变钓鱼岛现状的决定,野田却误读信息,很快通过了日本国家购岛决定,为原本紧张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今年4月,石原慎太郎提出购岛设想时,日本政府曾作出禁止石原登岛的决定,中国对这一决定给予了很高评价,也期待野田政权能够认清形势,对钓鱼岛问题作出正确的选择。谁知日本政府自身作出了购买岛屿计划,并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说明“这是制止石原慎太郎购岛的唯一办法”。明知中国一贯立场不可能让步,却试图用日本政坛惯用的“不得已”来推托和抵赖,将其政策上的无能和外交上的无赖暴露无遗。
偏右与“反右”
9月21日,《华盛顿邮报》发表整版文章,称日本舆论走向右倾化。文章中写道,以钓鱼岛争端为背景,“日本虽缓慢却相当程度地走向了右倾化”,其在周边地区的行动,是二次大战以来最具对立性质的行动,表现为日本政治家无论属于执政还是在野党,都主张允许行使集团自卫权,修改宪法的主张也逐渐高涨。向冲绳和部分岛屿配备自卫队表明,自卫队正起到更强的作用。
《华盛顿邮报》认为,日本右倾的背景是中国海洋活动的活跃化,在20年经济停滞中失去的影响力应予以恢复,这种感觉正在日本国内蔓延开来。另一方面,部分专家认为,“日本对于保有军事力的复杂情感依然很强,右倾化程度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民众对于对于战时极端专制主义的历史记忆、对和平宪法为战后日本带来的巨大发展的坚信,是防止日本走向右倾化的重要力量。
以下事例可见一端。9月16日,在中国各地抗议日本购买钓鱼岛的示威游行接近高潮时,东京近郊某市日中友协代表团一行6人来到北京,原计划通过上演日本话剧与某大学日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交流,为后者提供与日本市民直接对话的机会。为了办好这次交流活动,由普通的工薪族、私营业者、家庭主妇组成的5人市民剧团已排练了半年。行程确定后,大家又为如何将道具运到中国煞费苦心。就在即将启程前一周,他们接到大学通知:由于中日紧张关系的加剧,建议改期或中止此次旅行;若不能中止,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暂停交流活动,改为纯粹观光旅行。
来自中国大学的通知,让市民友好访问团的成员不得不重新考虑这次旅行。电视台和报纸连篇累牍报道中国游行的消息,示威者烧车、暴力、毁坏玻璃等过激行动的镜头被反复播放,示威规模升级、范围不断扩大的消息传到日本。在日本的媒体镜头前,完全看不到正常的中国信息,似乎中国每个城市都充斥着暴力。访问团的家庭成员都很担心安全问题,纷纷提出要中止旅行的要求。
团长吉田先生曾多次来中国举办友好活动,也深知日本媒体报道无限夸大的通病,不相信中国会完全是媒体报道的那样,于是提出将交流活动改为观光旅行。其他团员虽是首次访问中国,也都相信中国是有秩序、守法律的国家,他们不顾家庭成员的担心和反对,支持团长的决定。
旅行团按原定日程出发了。北京、大同、衡山、应县、太原,一路走来,在旅游和就餐时,虽偶而有人意识到他们是日本人,但仅仅以低语相互知会,并无特殊的反感表示。到了太原,虽然未能上演精心排练的戏剧,他们却以辅助授课形式实现了与日语大学生的交流,并与其他学校建立了联系。中国学生的求知热情、优良的学习素质、真诚和善良都让他们深受感动。市民剧团和学生、友人们相约,来年还要来,并要将精心排练的戏剧在中国上演,把友好交流继续下去。
在告别晚会上,访问团成员与中国友人一起唱起中国国歌、樱花等歌曲。团长吉田先生端着酒杯祝词:“此次的活动虽因时机受了些影响,但也是一次毕生难得的经历,日本媒体画面中播出的中国和我们实际看到的中国完全不一样。唯有这样的时期才能见证友情,才能见证中国30年发展的成果,为了友好交流的永存干杯。”
代表团的活动,也让接触代表团的中国友人感到了普通日本人和右倾的媒体、政治家们不一样,普通的工薪族、主妇、私营业者、医生们组成的市民友好团体,抽出休假时间,自费来中国举办友好交流活动,这样的团体在日本各地有许多。他们不仅是促进中日友好的力量,更是防止日本右倾化的真正柱石。
日本雅虎网站针对《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做了题为“你感到日本右倾化了吗”的调查,截止22日11时,共收到68784票的回答:“强烈感到”者占15%,“稍有感觉”者占18%,而“没什么感觉”、“完全没感觉”的人占到了68%。
这种差距也许是由于立足角度不同所致——站在较为接近媒体和政治家的立场上,感觉更强,而站在民众和地区的角度上,就几乎感觉不到。这是由于日本民众对主流媒体和政治家的无节操早有认识,不会简单地改变自己看法。但如果政治家和主流媒体长此以往,会将一些根本错误的观念转化为普通人心中的“常识”,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曾有一则著名的广告,广告词是“变化的日本、不变的日本”——好像自己和自己吵架,又好像试图说服自己。用这两句话描述今天的日本可谓恰如其分。
战后的日本一直是个矛盾的组合体,一些大的原则性问题始终存在着争论:对于日本重新拥有常规武装、修改宪法等问题,最大的障碍恰恰来自民众,因为对战争和军部法西斯专制的痛苦记忆、政党内阁的腐败和无原则、主流媒体曾充当专制政权喉舌和欺骗工具的历史,时时提醒着日本国民,不要为政治家和主流媒体的摇唇鼓舌所煽动。
矬子里拔出的野田
9月21日,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引起的中国大规模抗议暂告一段落,执政党民主党的总裁选举也出了结果,野田佳彦以获得民主党国会议员62.7%、党员和支持者72.3%的支持再度当选。表面风光无限的背后,却包含着无穷的隐忧。
民主党32.6万的党员中,参加投票者仅有33.7%,比起2010年菅直人单挑小泽一郎时高达近7成的投票率,此次民主党党员和支持者对选举显出了惊人的冷漠;现有336人的民主党国会议员中,5人缺席、6人投了无效票。有媒体指出,此乃第二届野田政权“前途多难”的象征。
据雅虎日本的网络调查,野田胜出最大的原因既不是政策提案得宜,亦非人好、清廉,更非政绩昭然、选战策略优越,而是因其是“现任首相”(9%)再加“媒体报道”(4%),更因“其他候补者无魅力”(63%)。就是说,日本民众看来,野田再选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一种“矬子里拔将军”的无奈结果。这样的政治家,却要在当前政治经济外交的重大变局中担负起引导日本的重任,这使得原本已很无奈的日本政坛又加了一层无奈。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经济一直处于不断萎缩的过程中,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相对破产的欧洲、崩溃的华尔街,日本虽靠着强大的出口产业维持小康,却也成为国际资本和欧美各国财政当局转嫁危机的对象。日本出口产业每一分降低成本的努力,都被各国汇率政策和国际游资无情抵消,汽车、电子甚至零售业企业都不得不靠进一步的跨国化、多国化经营来维持利润,产业基础的外移和产品线的不断出让,使国内的“产业空洞化”加速,创造就业的能力普遍低下,如何恢复经济成了重大课题。
如此形势下,若再加上第二届野田政权民意基础薄弱,其财政政策法案预计很难通过,想必前途多艰,势必对日本经济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2011年,日本东部发生大地震,由此与核污染扩散问题相扭结,一方面引发灾区的巨大困难,同时也引发日本部分民众要求完全废止核电站的要求。但民主党首屡屡变卦、前后不一。涉及受灾民众赔偿问题,野田在当地做出承诺后,回到东京又推翻前言;涉及核电站问题,日本一面和美国签订了日美原子能协定,一面提出“2030年实现完全不依赖核能”的战略。这一政策提案立刻遭到美国的反驳和警告,内阁会议只得中止审议。
如此前后不一的言行,使得民众对其信任普遍低下,媒体甚至引用福岛灾民的话,将野田称为“撒谎的泥鳅”,认为他难于承担复兴日本的大任。因一时政策之需,轻率提出全面废止核电站的目标,又因实现可能性小、牵扯美国利益而仓促夭折,意味着民主党重同盟轻民众,招致国内批判是必然的。
野田首鼠两端的做派也表现在外交方面: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时,野田曾与中国领导人面谈15分钟,中方表明态度:“任何形式的购岛都是违法和无效的,我们坚决反对。”要野田“充分认识事态的严重性”。但他似乎根本没听懂中国方面的意思。当记者问他“与胡主席谈了什么”时,他的回答是:“中国的发展是我国和地区社会的机会,我们想深化战略互惠关系。对于现在日中关系我们想从大局的观点去对应”云云,根本没有谈及“事态严重性”这一关键词。
中方原想通过传递信息让日方审慎对待改变钓鱼岛现状的决定,野田却误读信息,很快通过了日本国家购岛决定,为原本紧张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今年4月,石原慎太郎提出购岛设想时,日本政府曾作出禁止石原登岛的决定,中国对这一决定给予了很高评价,也期待野田政权能够认清形势,对钓鱼岛问题作出正确的选择。谁知日本政府自身作出了购买岛屿计划,并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说明“这是制止石原慎太郎购岛的唯一办法”。明知中国一贯立场不可能让步,却试图用日本政坛惯用的“不得已”来推托和抵赖,将其政策上的无能和外交上的无赖暴露无遗。
偏右与“反右”
9月21日,《华盛顿邮报》发表整版文章,称日本舆论走向右倾化。文章中写道,以钓鱼岛争端为背景,“日本虽缓慢却相当程度地走向了右倾化”,其在周边地区的行动,是二次大战以来最具对立性质的行动,表现为日本政治家无论属于执政还是在野党,都主张允许行使集团自卫权,修改宪法的主张也逐渐高涨。向冲绳和部分岛屿配备自卫队表明,自卫队正起到更强的作用。
《华盛顿邮报》认为,日本右倾的背景是中国海洋活动的活跃化,在20年经济停滞中失去的影响力应予以恢复,这种感觉正在日本国内蔓延开来。另一方面,部分专家认为,“日本对于保有军事力的复杂情感依然很强,右倾化程度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民众对于对于战时极端专制主义的历史记忆、对和平宪法为战后日本带来的巨大发展的坚信,是防止日本走向右倾化的重要力量。
以下事例可见一端。9月16日,在中国各地抗议日本购买钓鱼岛的示威游行接近高潮时,东京近郊某市日中友协代表团一行6人来到北京,原计划通过上演日本话剧与某大学日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交流,为后者提供与日本市民直接对话的机会。为了办好这次交流活动,由普通的工薪族、私营业者、家庭主妇组成的5人市民剧团已排练了半年。行程确定后,大家又为如何将道具运到中国煞费苦心。就在即将启程前一周,他们接到大学通知:由于中日紧张关系的加剧,建议改期或中止此次旅行;若不能中止,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暂停交流活动,改为纯粹观光旅行。
来自中国大学的通知,让市民友好访问团的成员不得不重新考虑这次旅行。电视台和报纸连篇累牍报道中国游行的消息,示威者烧车、暴力、毁坏玻璃等过激行动的镜头被反复播放,示威规模升级、范围不断扩大的消息传到日本。在日本的媒体镜头前,完全看不到正常的中国信息,似乎中国每个城市都充斥着暴力。访问团的家庭成员都很担心安全问题,纷纷提出要中止旅行的要求。
团长吉田先生曾多次来中国举办友好活动,也深知日本媒体报道无限夸大的通病,不相信中国会完全是媒体报道的那样,于是提出将交流活动改为观光旅行。其他团员虽是首次访问中国,也都相信中国是有秩序、守法律的国家,他们不顾家庭成员的担心和反对,支持团长的决定。
旅行团按原定日程出发了。北京、大同、衡山、应县、太原,一路走来,在旅游和就餐时,虽偶而有人意识到他们是日本人,但仅仅以低语相互知会,并无特殊的反感表示。到了太原,虽然未能上演精心排练的戏剧,他们却以辅助授课形式实现了与日语大学生的交流,并与其他学校建立了联系。中国学生的求知热情、优良的学习素质、真诚和善良都让他们深受感动。市民剧团和学生、友人们相约,来年还要来,并要将精心排练的戏剧在中国上演,把友好交流继续下去。
在告别晚会上,访问团成员与中国友人一起唱起中国国歌、樱花等歌曲。团长吉田先生端着酒杯祝词:“此次的活动虽因时机受了些影响,但也是一次毕生难得的经历,日本媒体画面中播出的中国和我们实际看到的中国完全不一样。唯有这样的时期才能见证友情,才能见证中国30年发展的成果,为了友好交流的永存干杯。”
代表团的活动,也让接触代表团的中国友人感到了普通日本人和右倾的媒体、政治家们不一样,普通的工薪族、主妇、私营业者、医生们组成的市民友好团体,抽出休假时间,自费来中国举办友好交流活动,这样的团体在日本各地有许多。他们不仅是促进中日友好的力量,更是防止日本右倾化的真正柱石。
日本雅虎网站针对《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做了题为“你感到日本右倾化了吗”的调查,截止22日11时,共收到68784票的回答:“强烈感到”者占15%,“稍有感觉”者占18%,而“没什么感觉”、“完全没感觉”的人占到了68%。
这种差距也许是由于立足角度不同所致——站在较为接近媒体和政治家的立场上,感觉更强,而站在民众和地区的角度上,就几乎感觉不到。这是由于日本民众对主流媒体和政治家的无节操早有认识,不会简单地改变自己看法。但如果政治家和主流媒体长此以往,会将一些根本错误的观念转化为普通人心中的“常识”,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