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初等教育不再局限于科学技术人文化的传授,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小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体质,培养运动协调能力,建立终身体育意识。通过在小学体育课中引入体力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培养学生的体力、耐力、速度等基本运动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体育课堂;体能训练;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99
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课堂,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树立起学生终身运动、热爱运动的意识。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体能训练,能够不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体力、耐力、速度、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1体能的概念
体能,就是体育选手的基本运动能力,主要利用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来表现。体力是身体锻炼和运动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功能特性和形态特性决定体能水平的高度。前者是体力生物功能的基础,后者是体力的质量基础。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对体力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获得了多种观点。有些学者认为体力是体育运动员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因为天生的继承和后半年的运动等获得体力的方法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体力是替代能量和小体力两个概念,前者是决定身份运动发展的运动能力,后者是在运动中进行的体力锻炼。还有学者将体力总结为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素质等综合能力。
2小学生体能训练的内容与要求
小学阶段的体能训练,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分别为速度、耐力、力量、协调、灵敏、柔韧性等;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健康性体能训练及技能性体能训练。健康性体能训练是指注重小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各项身体技能;而技能性体能训练则更针对小学生自身的速度、灵敏性、耐力性等身体素质的重点提高。健康性体能训练与技能性体能训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健康性体能训练是能够进行技能性体能训练的基础,而技能性体能训练又是健康性体能训练的提高。在日常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通常采取一些一般体能训练方法来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运动素质,以此不断提高学生自身各个器官的功能。技能性体能训练则往往采用各种专业性的训练方式来不断提高运动者的整体身体素质和体育竞技水平,为运动成绩所服务。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确保训练内容及训练强度,符合运动者的身体特性以及各项器官的发展水平,针对运动者的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教育者还要结合运动者的身体技能素质以及发展敏感期进行可塑性训练,使体能训练的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断提高运动者的身体素质。
3当前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能训练的问题
3.1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制订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各项训练项目,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也能促进学生机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及自身的免疫能力。但是,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难以对体能训练进行标准的定位和制定,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2体能训练过程枯燥乏味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因自身的教学经验及专业知识较为贫乏,所以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容易将课堂知识以传统的方式灌输,或者是简单地将体育训练设置为有氧运动及无氧运动,但传统的体育训练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小学体育课堂引入体能训练的实践研究
4.1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体能训练氛围是轻松自在的,但有的学生并不能欣然接受,平时的教学课程对小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负担,在体育课上如果再进行体能训练,很多小学生会倍感压力,有的小学生甚至会讨厌体育这门课程。有的小学生向教师反映:比较担心自己不能完成体能训练,导致在训练之前过度紧张。班级中如果有一两名学生对于训练产生抵触心理,也会感染其他的同学,整个班级都会有消极的抵触心理,就没有训练的意义了[1]。体能训练与文化课程是一样的,体育课上教师要营造轻松自在的氛围,就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体能和承受力,努力创造轻松自在、积极欢快的体育课,让小学生在体育课上互相加油,在公平公正的赛事中显现特长。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创新,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能训练环境,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4.2运用游戏和竞赛方式
小学生思维开阔,活泼可爱,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小学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能训练课中。小学生都想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能力水平,体育教师需要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体育课上增添比赛的内容,这样小学生都会报名参加,同时也能更好地开展体能训练[2]。体育教师可以把小学生分为六人一组进行垫球接力比赛,小学生为了比赛胜利,都参与到游戏中,全身心投入,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而拼搏,在游戏中加强了小学生对垫球能力的训练,也锻炼了小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小学生参加游戏比赛,基本没有疲劳的感觉,也很好地完成体能训练,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4.3加强有氧训练
有氧能力训练是增强心肺功能的重要手段,一般是进行跑步训练来增加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根据赛场的变化来回跑动、变向跑动或者是加速跑等等,在这样长时间运动中,运动员呼吸方式无规律、肌肉神經持续兴奋、动作速度有差异等,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运动员的心肺能力差。在校园足球中一般以长跑方式锻炼肺活量,仅仅是单一的长跑不免使学生觉得乏味,所以其中可增加多样的长跑形式,如:分小组追逐跑、折返跑、变速跑等等,将这些跑步运动设置成一个个游戏形式,既可增加学生的训练兴趣,又能提高体能训练的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体能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体育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起来,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意识,采用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高度重视对小学生体能训练的培养工作,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理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努力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让小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小学生今后的成长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铭.小学体育课堂体能练习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153-154.
[2]张健邦.小学体育大课间阶段性发展初探[J].体育师友,2019,42(04):45-46.
[3]杨昌盛.综合体能训练走进小学体育课堂的探索与实践[C]..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年版第一辑).: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8:256-257.
关键词:体育课堂;体能训练;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99
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课堂,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树立起学生终身运动、热爱运动的意识。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体能训练,能够不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体力、耐力、速度、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1体能的概念
体能,就是体育选手的基本运动能力,主要利用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来表现。体力是身体锻炼和运动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功能特性和形态特性决定体能水平的高度。前者是体力生物功能的基础,后者是体力的质量基础。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对体力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获得了多种观点。有些学者认为体力是体育运动员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因为天生的继承和后半年的运动等获得体力的方法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体力是替代能量和小体力两个概念,前者是决定身份运动发展的运动能力,后者是在运动中进行的体力锻炼。还有学者将体力总结为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素质等综合能力。
2小学生体能训练的内容与要求
小学阶段的体能训练,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分别为速度、耐力、力量、协调、灵敏、柔韧性等;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健康性体能训练及技能性体能训练。健康性体能训练是指注重小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各项身体技能;而技能性体能训练则更针对小学生自身的速度、灵敏性、耐力性等身体素质的重点提高。健康性体能训练与技能性体能训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健康性体能训练是能够进行技能性体能训练的基础,而技能性体能训练又是健康性体能训练的提高。在日常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通常采取一些一般体能训练方法来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运动素质,以此不断提高学生自身各个器官的功能。技能性体能训练则往往采用各种专业性的训练方式来不断提高运动者的整体身体素质和体育竞技水平,为运动成绩所服务。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确保训练内容及训练强度,符合运动者的身体特性以及各项器官的发展水平,针对运动者的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教育者还要结合运动者的身体技能素质以及发展敏感期进行可塑性训练,使体能训练的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断提高运动者的身体素质。
3当前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能训练的问题
3.1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制订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各项训练项目,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也能促进学生机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及自身的免疫能力。但是,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难以对体能训练进行标准的定位和制定,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2体能训练过程枯燥乏味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因自身的教学经验及专业知识较为贫乏,所以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容易将课堂知识以传统的方式灌输,或者是简单地将体育训练设置为有氧运动及无氧运动,但传统的体育训练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小学体育课堂引入体能训练的实践研究
4.1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体能训练氛围是轻松自在的,但有的学生并不能欣然接受,平时的教学课程对小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负担,在体育课上如果再进行体能训练,很多小学生会倍感压力,有的小学生甚至会讨厌体育这门课程。有的小学生向教师反映:比较担心自己不能完成体能训练,导致在训练之前过度紧张。班级中如果有一两名学生对于训练产生抵触心理,也会感染其他的同学,整个班级都会有消极的抵触心理,就没有训练的意义了[1]。体能训练与文化课程是一样的,体育课上教师要营造轻松自在的氛围,就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体能和承受力,努力创造轻松自在、积极欢快的体育课,让小学生在体育课上互相加油,在公平公正的赛事中显现特长。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创新,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能训练环境,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4.2运用游戏和竞赛方式
小学生思维开阔,活泼可爱,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小学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能训练课中。小学生都想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能力水平,体育教师需要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体育课上增添比赛的内容,这样小学生都会报名参加,同时也能更好地开展体能训练[2]。体育教师可以把小学生分为六人一组进行垫球接力比赛,小学生为了比赛胜利,都参与到游戏中,全身心投入,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而拼搏,在游戏中加强了小学生对垫球能力的训练,也锻炼了小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小学生参加游戏比赛,基本没有疲劳的感觉,也很好地完成体能训练,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4.3加强有氧训练
有氧能力训练是增强心肺功能的重要手段,一般是进行跑步训练来增加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根据赛场的变化来回跑动、变向跑动或者是加速跑等等,在这样长时间运动中,运动员呼吸方式无规律、肌肉神經持续兴奋、动作速度有差异等,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运动员的心肺能力差。在校园足球中一般以长跑方式锻炼肺活量,仅仅是单一的长跑不免使学生觉得乏味,所以其中可增加多样的长跑形式,如:分小组追逐跑、折返跑、变速跑等等,将这些跑步运动设置成一个个游戏形式,既可增加学生的训练兴趣,又能提高体能训练的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体能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体育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起来,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意识,采用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高度重视对小学生体能训练的培养工作,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理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努力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让小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小学生今后的成长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铭.小学体育课堂体能练习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153-154.
[2]张健邦.小学体育大课间阶段性发展初探[J].体育师友,2019,42(04):45-46.
[3]杨昌盛.综合体能训练走进小学体育课堂的探索与实践[C]..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年版第一辑).: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8: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