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简述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提出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原因;详述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特征,论述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献资源 数字化建设
一、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政府组织科研人员对全国各民族的现状、历史、语言文字进行多次普查,到目前为止,在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比较多,有的民族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个别少数民族使用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在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有40个,历史上曾使用过本民族文字的有17个。在中国境内,古今共使用过少数民族文字57种。这正是我国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形成壮大的基础。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虽然庞大,但民族古籍多藏于各个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并有一些藏于民间,更有一些由于历史原因而流失海外,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呈现出较为分散的地域特征;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多为特殊文献古籍,具有罕见的史料价值和珍贵的文物价值。其中有些孤本、珍本纸张已经变薄变脆难以再作为文献资料供人查阅或观赏,显现出较低的应用性。为从根本上解决少數民族文献资源的“藏”与“用”的问题,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在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信息时代下显得颇为重要。
二、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的特征
1.必须实现文本字符的数字化。
只有实现文本字符的数字化,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对文献资源进行编辑修改和加工整合。文本字符的数字化摆脱了民族古籍多为纸质所带来的诸多不便,文献资源可以不限时间不限次数地被使用和查阅,填补了原有扫描技术形成的图像文本无法修改校勘、笺注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的空白,使少数民族文献资源能够灵活修整和深度加工。
2.要具有基于超链接设计的浏览阅读环境。
在超链接设计的理念下,读者在浏览阅读民族文献时就可以以词语或者相关的知识点作为关键词,即时性地、有选择性、便捷性地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这种形式改变了以往人们阅读文献资源的传统的印刷式顺序,书写汉字的大背景下,其中有些孤本、珍本纸张已经变薄变脆难以再作为文献资料供人查阅或观赏,显现出较低的应用性。很多民族语言的使用已近于萎缩,甚至濒临失传。通过将少数民族语言的数字化,这种基于超链接设计的浏览阅读大大减少了阅读文献的时间,使阅读文献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于保护现今的古籍文献来说,这种浏览阅读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护和保存仅存的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是现今的首要任务。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保护和保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有利于少数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通过数字化管理,使文献资源可以在网络上流通,方便读者在网上检索和阅读,这使原本占用大部分时间的检索工作大大降低,对于利用民族文献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使其省去了繁琐的去各地图书馆、研究所和博物馆查找纸质文献的过程,使少数民族文献能够随时随地地为人们所利用浏览,文献的使用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2)有利于民族语言文字的抢救与保护。
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和流通的范围很小,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现今,在倡导讲普通话,书写汉字的大背景下,很多民族语言的使用已近于萎缩,甚至濒临失传。通过将少数民族语言的数字化,使一些面临失传的语言文字艺术通过数字存贮技术,以多媒体的形式存贮下来。因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数字化,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得以继承和弘扬。
2.有利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特色服务,为研究者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通过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殷实的研究基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内涵。光彩夺目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学研究者的丰厚沃土。要想使民族学真正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优长学科,就应当拥有现代的、高效的文献资源特色库,以此支持该学科研究的发展,发挥其整体优势,为民族学研究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四、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建设
1.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是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才和技术。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丰富民族文化整合经验的人,并且能够娴熟地应用计算机技术,使文献整理和数字化融为一体,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效率。
2.权威性机构是基础建设。
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种类繁多、数量大且具有分散的地域特征。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不可能仅由一个单位或组织来完成,而是需要各个地方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进行。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权威机构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重大。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是我国56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下逐步发展形成的文化宝典,是中国灿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仔细真实地记录了我国各民族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艺术、宗教、风俗、城市沿革、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在少数民族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及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加快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建设,不仅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少数民族文献,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而且使各民族的文化事业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桂,阿拉坦仓,德力格尔.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服务.内蒙古图书馆,2008,(2).
[2]王华北.论少数民族古籍的数字化建设.中国民族图书馆.
[3]谷遇春,朱长菊.论湘西民族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吉首大学学报,2006,(5).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献资源 数字化建设
一、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政府组织科研人员对全国各民族的现状、历史、语言文字进行多次普查,到目前为止,在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比较多,有的民族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个别少数民族使用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在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有40个,历史上曾使用过本民族文字的有17个。在中国境内,古今共使用过少数民族文字57种。这正是我国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形成壮大的基础。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虽然庞大,但民族古籍多藏于各个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并有一些藏于民间,更有一些由于历史原因而流失海外,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呈现出较为分散的地域特征;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多为特殊文献古籍,具有罕见的史料价值和珍贵的文物价值。其中有些孤本、珍本纸张已经变薄变脆难以再作为文献资料供人查阅或观赏,显现出较低的应用性。为从根本上解决少數民族文献资源的“藏”与“用”的问题,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在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信息时代下显得颇为重要。
二、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的特征
1.必须实现文本字符的数字化。
只有实现文本字符的数字化,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对文献资源进行编辑修改和加工整合。文本字符的数字化摆脱了民族古籍多为纸质所带来的诸多不便,文献资源可以不限时间不限次数地被使用和查阅,填补了原有扫描技术形成的图像文本无法修改校勘、笺注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的空白,使少数民族文献资源能够灵活修整和深度加工。
2.要具有基于超链接设计的浏览阅读环境。
在超链接设计的理念下,读者在浏览阅读民族文献时就可以以词语或者相关的知识点作为关键词,即时性地、有选择性、便捷性地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这种形式改变了以往人们阅读文献资源的传统的印刷式顺序,书写汉字的大背景下,其中有些孤本、珍本纸张已经变薄变脆难以再作为文献资料供人查阅或观赏,显现出较低的应用性。很多民族语言的使用已近于萎缩,甚至濒临失传。通过将少数民族语言的数字化,这种基于超链接设计的浏览阅读大大减少了阅读文献的时间,使阅读文献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于保护现今的古籍文献来说,这种浏览阅读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护和保存仅存的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是现今的首要任务。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保护和保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有利于少数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通过数字化管理,使文献资源可以在网络上流通,方便读者在网上检索和阅读,这使原本占用大部分时间的检索工作大大降低,对于利用民族文献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使其省去了繁琐的去各地图书馆、研究所和博物馆查找纸质文献的过程,使少数民族文献能够随时随地地为人们所利用浏览,文献的使用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2)有利于民族语言文字的抢救与保护。
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和流通的范围很小,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现今,在倡导讲普通话,书写汉字的大背景下,很多民族语言的使用已近于萎缩,甚至濒临失传。通过将少数民族语言的数字化,使一些面临失传的语言文字艺术通过数字存贮技术,以多媒体的形式存贮下来。因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数字化,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得以继承和弘扬。
2.有利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特色服务,为研究者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通过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殷实的研究基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内涵。光彩夺目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学研究者的丰厚沃土。要想使民族学真正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优长学科,就应当拥有现代的、高效的文献资源特色库,以此支持该学科研究的发展,发挥其整体优势,为民族学研究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四、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建设
1.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是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才和技术。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丰富民族文化整合经验的人,并且能够娴熟地应用计算机技术,使文献整理和数字化融为一体,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效率。
2.权威性机构是基础建设。
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种类繁多、数量大且具有分散的地域特征。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不可能仅由一个单位或组织来完成,而是需要各个地方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进行。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权威机构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重大。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是我国56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下逐步发展形成的文化宝典,是中国灿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仔细真实地记录了我国各民族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艺术、宗教、风俗、城市沿革、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在少数民族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及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加快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建设,不仅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少数民族文献,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而且使各民族的文化事业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桂,阿拉坦仓,德力格尔.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服务.内蒙古图书馆,2008,(2).
[2]王华北.论少数民族古籍的数字化建设.中国民族图书馆.
[3]谷遇春,朱长菊.论湘西民族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吉首大学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