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条件;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97—01
人才来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对此,教师应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下面,笔者就平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我们学习了《鲸》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资料,再选择自己需要的部分摘抄,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3.速读法。就是对所读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同时,还可以将报刊上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二、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自己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余时间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教师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 保证阅读时间。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要求学生在“早读”时朗读所教的课文外,还要引导学生翻阅课外书报,每周划出一两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阅读活动。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正确选择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三、激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应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另外,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学生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97—01
人才来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对此,教师应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下面,笔者就平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我们学习了《鲸》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资料,再选择自己需要的部分摘抄,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3.速读法。就是对所读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同时,还可以将报刊上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二、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自己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余时间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教师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 保证阅读时间。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要求学生在“早读”时朗读所教的课文外,还要引导学生翻阅课外书报,每周划出一两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阅读活动。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正确选择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三、激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应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另外,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学生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