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随意翻书,看到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赵沨老师,在一所学院任教时,期末考试采用的是“相面打分”。每当学期末,要评定学生的成绩了,他便坐在讲台上,拿一本学生花名册,轮流点名,点到的学生依次站起。他则像一个相面先生一样,略微朝站起的学生一看,就定下分数。他说,一个学生到了学期考试仅凭出几个考题或唱几首歌,就定他们及不及格,太不科学了。平时上课时,他随时点名让学生起立回答问题,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便能直呼其名,未及期末,每位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技能以及音乐表现力,他已心中有数。这就是他敢于相面打分的秘诀。
我承担了1至6年级9个班的音乐课。但在短短的时间要记住这560多名学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想自己以前,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看着学生却想不起名字或叫错名字的尴尬,于是便习惯于用“你,他,XXX后边那位同学”等方式叫学生发言。有时问题提出后,看到某个学生用极其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的时候,我却因为叫不出他的名字而改叫了别人。现在想想,这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是多大的打击啊!有时,个别同学走神了,我想提醒他一下,也因为叫不出名字而作罢。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下来,我记住的只是各个班里那些经常和我接触的、有特长的学生和一些调皮捣蛋经常被批评的学生,而那些平日在教室里不太说话,比较文静的学生,经常是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记了。这样,对学生的了解就不能够深入,实施教育当然也收效甚微。
赵沨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一些启发。是的,记住学生的名字,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但却是老师了解孩子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做好了,才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对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而做一个好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于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便将“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定为一项基本目标,并想方设法去实现它。
首先,我保证把每个班级的花名册,像教案一样每节课出现在讲台上。在课堂上叫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再用手指,尽量叫名字。而表扬、批评学生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笼统,而是借助花名册指名道姓,每点一个学生,就努力记住他们的面孔和名字。事实证明,课堂上直呼其名的表扬绝对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课后,我会将已经记住名字的同学在花名册上画上勾,以便第二节课再让其他叫不上名字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有针对性的做法,会让我尽快扫除记忆学生名字的障碍。而对于新接的班级,我想出了一个记名字的好方法,就是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先自报姓名。开始的时候学生都觉得好奇,报自己名字的时候还会招人笑,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的习惯了,这样我就可以经常听到他们的名字,这也帮助我就很快记住他们的名字了。
其次,将记学生名字渗透在平日的教学工作当中。我要求学生在音乐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在批改音乐作业时,我会将每本作业和学生形象对号入座,加深对学生的记忆。在乐器课中,我在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里,进行巡回指导,增加和学生接触、认识的时间。为了了解整体吹奏情况,我要求每位学生将每次布置的练习曲练熟后,单个由我检查,我给予评价并在花名册上记录下等级,这样就又给我创造了一个了解学生、记住学生名字的机会。
最后,将记学生名字渗透在平日的教育工作当中。比如:课前我就到各班教室门口,逐个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趁机和学生说说话,顺便问问他们的名字,在心里默默地记一记。或在学生做眼保健操时,走到学生的面前,翻开他们的音乐书,看看他们的名字,人和名字就直接联系起来,又一次帮助我记忆。另外,找学生谈心,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课余时间,我以各种理由找“借口”和学生谈心。比如:“你喜欢上音乐课吗?有什么音乐特长呀?对音乐课还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有进步呀?”等等。要想亲近孩子,真诚的交流是最重要的,有了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俗话说,日久生情。长时间与学生接触与交流,就能与学生建立感情,熟悉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所在,这不仅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便利。我也能很快记住一些孩子的名字。就这样,坚持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时间长了就自然能叫出学生的名字了,久了,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我也都了如指掌,了解了学生,也使得师生关系融洽了许多。
在一学期的努力下,大多数学生的名字我都能叫出来了。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虽然有些费时,但实践证明,下这个功夫是值得的。能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心目中始终有他,学生自然也就会贴近我。当我得到学生的信任与欢迎,在工作中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教学中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教育是一项无比精细的工作,而如此细致入微的工作,常常要求我们从“记住学生的名字”这样寻常小事开始。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做的话,我也能像老前辈赵沨老师那样,记住孩子,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在下一学期里,我要继续把这个作为目标,将教育工作越做越细、越做越好!
我承担了1至6年级9个班的音乐课。但在短短的时间要记住这560多名学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想自己以前,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看着学生却想不起名字或叫错名字的尴尬,于是便习惯于用“你,他,XXX后边那位同学”等方式叫学生发言。有时问题提出后,看到某个学生用极其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的时候,我却因为叫不出他的名字而改叫了别人。现在想想,这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是多大的打击啊!有时,个别同学走神了,我想提醒他一下,也因为叫不出名字而作罢。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下来,我记住的只是各个班里那些经常和我接触的、有特长的学生和一些调皮捣蛋经常被批评的学生,而那些平日在教室里不太说话,比较文静的学生,经常是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记了。这样,对学生的了解就不能够深入,实施教育当然也收效甚微。
赵沨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一些启发。是的,记住学生的名字,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但却是老师了解孩子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做好了,才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对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而做一个好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于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便将“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定为一项基本目标,并想方设法去实现它。
首先,我保证把每个班级的花名册,像教案一样每节课出现在讲台上。在课堂上叫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再用手指,尽量叫名字。而表扬、批评学生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笼统,而是借助花名册指名道姓,每点一个学生,就努力记住他们的面孔和名字。事实证明,课堂上直呼其名的表扬绝对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课后,我会将已经记住名字的同学在花名册上画上勾,以便第二节课再让其他叫不上名字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有针对性的做法,会让我尽快扫除记忆学生名字的障碍。而对于新接的班级,我想出了一个记名字的好方法,就是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先自报姓名。开始的时候学生都觉得好奇,报自己名字的时候还会招人笑,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的习惯了,这样我就可以经常听到他们的名字,这也帮助我就很快记住他们的名字了。
其次,将记学生名字渗透在平日的教学工作当中。我要求学生在音乐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在批改音乐作业时,我会将每本作业和学生形象对号入座,加深对学生的记忆。在乐器课中,我在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里,进行巡回指导,增加和学生接触、认识的时间。为了了解整体吹奏情况,我要求每位学生将每次布置的练习曲练熟后,单个由我检查,我给予评价并在花名册上记录下等级,这样就又给我创造了一个了解学生、记住学生名字的机会。
最后,将记学生名字渗透在平日的教育工作当中。比如:课前我就到各班教室门口,逐个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趁机和学生说说话,顺便问问他们的名字,在心里默默地记一记。或在学生做眼保健操时,走到学生的面前,翻开他们的音乐书,看看他们的名字,人和名字就直接联系起来,又一次帮助我记忆。另外,找学生谈心,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课余时间,我以各种理由找“借口”和学生谈心。比如:“你喜欢上音乐课吗?有什么音乐特长呀?对音乐课还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有进步呀?”等等。要想亲近孩子,真诚的交流是最重要的,有了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俗话说,日久生情。长时间与学生接触与交流,就能与学生建立感情,熟悉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所在,这不仅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便利。我也能很快记住一些孩子的名字。就这样,坚持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时间长了就自然能叫出学生的名字了,久了,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我也都了如指掌,了解了学生,也使得师生关系融洽了许多。
在一学期的努力下,大多数学生的名字我都能叫出来了。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虽然有些费时,但实践证明,下这个功夫是值得的。能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心目中始终有他,学生自然也就会贴近我。当我得到学生的信任与欢迎,在工作中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教学中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教育是一项无比精细的工作,而如此细致入微的工作,常常要求我们从“记住学生的名字”这样寻常小事开始。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做的话,我也能像老前辈赵沨老师那样,记住孩子,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在下一学期里,我要继续把这个作为目标,将教育工作越做越细、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