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政治“导学案”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听课方法,课后归纳课本知识结构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简明的、直观的知识框架,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关键词] “导学案”教学 指导学生 自学
“导学案”是由教师课前设计的、有利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学案”和教师课堂教学的“简案”二者合一的教学案例;是一种“融”教师的“简”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载体。因此,初中政治“导学案”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这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简明的、直观的知识框架;又适应当今中考政治开卷考试教学改革要求。也是在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课前,借“导”预习
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政治“导学案”教学中,学生良好预习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
1.明确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是学生预习的方向。有了明确预习的目标,也就确定了预习的要求、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当学生看到预习目标的时候, 就能明确他们的预习任务是什么。故在“导学案”教学之前,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候,要根据学情设计“导学案”预习任务,并且要提前下发给学生进行预习。
2.设计预习内容
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设计预习“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因此,“导学案”预习部分设计要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比较容易的形式。例如可以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社会调查等形式来进行。
3. 指导预习方法
在“导学案”预习过程中,适当的自学方法指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布置不指导,那么学生的预习效果就不会很明显,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指导学生预习时,我们要根据不同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多种形式地指导学生预习,作好预习指导,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二、课堂,用“导”引领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学生课堂上听课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显得至关重要。
1、引导学生听与想的相互结合
在“导学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不断通过问题导学来启发学生质疑,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使学生的思路不但能跟到老师走,而且能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的引导思路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如笔者在讲述初二政治“保护隐私权”这一课时,把这一框知识用三个“情景案例”设计成这样一条教学主线让学生思考:小明的“困惑”(案例:未成年有没有隐私权?),小明的“疑惑”(案例:什么是隐私权?),小明的“解惑”(案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呢?)。通过以上三个案例串成一条解决丁丁的心理困惑的线索,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的主动性,又可以把本课的知识点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引导学生听与练的相互促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听课与联系紧密结合起来,必须通过相关的、有层次的练习来促进学生的听课。由于使用了导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已基本没有了挑战性。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了分级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等级,必做题为基础训练题,选做题为综合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实行分层训练,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学与讲的相互提高
“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时,要及时对讨论的每个目标落实情况加以检查,在这过程中如有实际的困惑问题。教师要指导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内容,帮助其它同学解答他人的疑惑,并且实行学生评分制,当堂打分并表在小组展示那一栏,给人留下直观的感觉,这样学生在导学案教学讨论环节中才会更愿意去说,并且去做的最好。例如在讲到苏教版初二政治《可持续发展》调查水污染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促进学生听与想相互结合:步骤1:每个学生尽可能多写出水污染的原因。步骤2:分小组找出水污染的原因。步骤3:提出防治的建议。步骤4:交流各小组的防治污染的调查结果。
三、课后,以“导”自理
在初中政治导学案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每个错误的知识点能弄清,每个知识的联系能独立地整理出,就能牢固地掌握知识,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整理导学案错题”的习惯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导学案学习中都会遇到错误,整理一本自己的导学案错题集,并在老师讲解题目时及时标注出标准答案甚至是详细释注,有助于了解自己学习中的漏洞,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将导学案错题集集中到一个固定的本子上,随时翻阅,避免等到复习时,四处乱找、费时费力、影响情绪,因此,建立导学案错题集能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章节整理和复习”的习惯
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都让学生自己进行“章节整理和复习”,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在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回顾、归类、串联、组合等过程,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或网络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已达到查漏补缺、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这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回顾整理习惯。
3.培养学生“归纳重点题、难点题”的习惯
引导学生自己将本单元所有的相关知识点梳理一遍,从中查找出重点题、难点题和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以的形式整理在导学案上,上交到老师手中保存,到期末总复习时再发放到学生个人手中进行自我检测或交互检测,这种有的放矢的小测试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4. 培养学生编写知识“导图”的习惯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导图,既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学生在整理和自编知识结构时,必须先弄清一个单元或一课的教材包含哪些大方面,每个大方面包含哪些小方面,每个小方面有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并按其内在联系进行组合和排列,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初中政治“导学案”教学中要以“导”为核心,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自主学习探究中不断思考,不断敏锐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弘扬起自主的个性,导学案课堂也就必然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2].蒋宗尧.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基本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关键词] “导学案”教学 指导学生 自学
“导学案”是由教师课前设计的、有利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学案”和教师课堂教学的“简案”二者合一的教学案例;是一种“融”教师的“简”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载体。因此,初中政治“导学案”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这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简明的、直观的知识框架;又适应当今中考政治开卷考试教学改革要求。也是在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课前,借“导”预习
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政治“导学案”教学中,学生良好预习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
1.明确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是学生预习的方向。有了明确预习的目标,也就确定了预习的要求、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当学生看到预习目标的时候, 就能明确他们的预习任务是什么。故在“导学案”教学之前,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候,要根据学情设计“导学案”预习任务,并且要提前下发给学生进行预习。
2.设计预习内容
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设计预习“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因此,“导学案”预习部分设计要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比较容易的形式。例如可以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社会调查等形式来进行。
3. 指导预习方法
在“导学案”预习过程中,适当的自学方法指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布置不指导,那么学生的预习效果就不会很明显,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指导学生预习时,我们要根据不同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多种形式地指导学生预习,作好预习指导,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二、课堂,用“导”引领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学生课堂上听课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显得至关重要。
1、引导学生听与想的相互结合
在“导学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不断通过问题导学来启发学生质疑,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使学生的思路不但能跟到老师走,而且能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的引导思路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如笔者在讲述初二政治“保护隐私权”这一课时,把这一框知识用三个“情景案例”设计成这样一条教学主线让学生思考:小明的“困惑”(案例:未成年有没有隐私权?),小明的“疑惑”(案例:什么是隐私权?),小明的“解惑”(案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呢?)。通过以上三个案例串成一条解决丁丁的心理困惑的线索,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的主动性,又可以把本课的知识点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引导学生听与练的相互促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听课与联系紧密结合起来,必须通过相关的、有层次的练习来促进学生的听课。由于使用了导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已基本没有了挑战性。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了分级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等级,必做题为基础训练题,选做题为综合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实行分层训练,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学与讲的相互提高
“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时,要及时对讨论的每个目标落实情况加以检查,在这过程中如有实际的困惑问题。教师要指导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内容,帮助其它同学解答他人的疑惑,并且实行学生评分制,当堂打分并表在小组展示那一栏,给人留下直观的感觉,这样学生在导学案教学讨论环节中才会更愿意去说,并且去做的最好。例如在讲到苏教版初二政治《可持续发展》调查水污染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促进学生听与想相互结合:步骤1:每个学生尽可能多写出水污染的原因。步骤2:分小组找出水污染的原因。步骤3:提出防治的建议。步骤4:交流各小组的防治污染的调查结果。
三、课后,以“导”自理
在初中政治导学案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每个错误的知识点能弄清,每个知识的联系能独立地整理出,就能牢固地掌握知识,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整理导学案错题”的习惯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导学案学习中都会遇到错误,整理一本自己的导学案错题集,并在老师讲解题目时及时标注出标准答案甚至是详细释注,有助于了解自己学习中的漏洞,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将导学案错题集集中到一个固定的本子上,随时翻阅,避免等到复习时,四处乱找、费时费力、影响情绪,因此,建立导学案错题集能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章节整理和复习”的习惯
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都让学生自己进行“章节整理和复习”,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在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回顾、归类、串联、组合等过程,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或网络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已达到查漏补缺、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这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回顾整理习惯。
3.培养学生“归纳重点题、难点题”的习惯
引导学生自己将本单元所有的相关知识点梳理一遍,从中查找出重点题、难点题和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以的形式整理在导学案上,上交到老师手中保存,到期末总复习时再发放到学生个人手中进行自我检测或交互检测,这种有的放矢的小测试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4. 培养学生编写知识“导图”的习惯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导图,既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学生在整理和自编知识结构时,必须先弄清一个单元或一课的教材包含哪些大方面,每个大方面包含哪些小方面,每个小方面有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并按其内在联系进行组合和排列,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初中政治“导学案”教学中要以“导”为核心,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自主学习探究中不断思考,不断敏锐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弘扬起自主的个性,导学案课堂也就必然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2].蒋宗尧.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基本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